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文件 > 部门文件

清远市农业局关于对市人大七届三次会议第2018110号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2018-05-03 03:56:00 来源:市农业局 访问量: -
【字体:

                                    〔B〕
                                    〔主动公开〕
                                     清农函〔2018〕375号


清远市农业局关于对市人大七届三次
会议第2018110号建议答复的函


李年文代表: 
   您在市人大七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持续加大农业产业扶持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第2018110号)收悉,经综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推进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加强统筹谋划,层层压实责任,有力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顺利开展,推动农村土地确权实测率、颁证率持续攀升,确权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我市国土二调耕地面积为380.8971万亩,2013年土地承包农户数为660491户。据报表统计,截至2018年4月23日,全市累计完成实测面积403.2485万亩,实测率105.87%,全市已数据汇交的镇(街)有76个,占应确权镇(街)数的89.41%。汇交面积182.1744万亩,占国土二调面积数的47.83%。汇交农户数361089户,占2013年土地承包农户数的54.67%。归档承包农户资料289386份,占2013年土地承包农户数的43.81%。目前,连山县、连南县、连州市和阳山县已通过农业部初检和质检,占全省通过质检的17个县(市、区)的23.5%。
  3月22日下午,我市召开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冲刺阶段工作推进会,并制定了冲刺阶段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县(市、区)完成确权工作的时间表,市政府对打赢土地确权的决战作出了具体部署和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市、区)也先后召开了加温会、推进会,切实加强领导,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倒逼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同时,市确权办制定了对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后进镇(街)的督导方案,定期对后进镇(街)进行明察暗访,并严格执行周通报制度,通过强化督查和通报,倒逼后进乡镇扭转落后被动局面,确保在上半年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的任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入冲刺时期,在全力做好确权收官的同时,我市积极探索确权成果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保险、农业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深入挖掘确权成果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推动确权红利不断释放,让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实现确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一是全面落实农村耕地整合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同步推进土地整合和土地流转工作,实现整合与整治有机结合。二是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盘活农村资源,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壮大集体经济。三是推进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做好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平台建设如期推进并取得效果,做到数量与质量并行,力争2018年整合建设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150个。四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有序健康流转,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多要素、多环节、多类型的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稳定的经营机制,强化服务和利益联结,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二、农业产业化规划制定情况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2017年3月市政府印发了《清远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这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部署,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市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农业资源环境优势,结合“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空间布局,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稳定基础保障产业(优质粮食、优质特色蔬菜、生态畜禽)、壮大新兴产业(优质茶叶、草食动物、北江特色渔业、花卉苗木)、提升地方特色产业(名优高值水果、地方特色种养)、做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思路和战略定位,规划建设5-10个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相结合的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全市现代农业产业有序、健康发展。2018年2月,市政府印发了《清远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指导各地实行适区适种、适区适养,同时注重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合理布局优势特色产业。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落实保障措施加快《规划》和《方案》的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机制,统筹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建设项目,推进规划任务的组织落实、跟踪调度、检查评估。二是加快衔接落实。敦促各县(市、区)抓紧制定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规划或实施方案,落实规划任务,细化政策措施。并根据规划的任务分工,强化政策配套,协同推进规划实施。
  2.着力实施“3个3”战略。 
   (1)继续全面推进“三品”工程建设。一是加强种养业传统优势品种提纯复壮和和改良,开展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提高农产品良种覆盖率。二是加快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标准认证工作,积极宣传标准认证和重要意义。三是继续加强国家和省名牌产品、区域优秀品牌、著名商标、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出口安全示范县、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出口备案基地等优秀农业品牌的申请认证工作。四是加强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或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普及应用。 
   (2)突出发展三大优势产业。一是加快清远鸡发展。协调环保等部门做好禁养区和适养区划定,做到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以清远天农、清新爱健康等公司为重点龙头,以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清远鸡快速发展,力争2018年新增清远鸡500万只。二是继续开展柑橘产业创新发展工作,2018年新建800亩无病毒容器大苗繁育基地,为下一步加快发展打下基础,争取到2020年全市新增柑橘种植面积10万亩。三是以英德红茶、北部高山茶为重点,加快茶产业发展,与省农业厅共同举办首届广东省茶产业大会,2018年力争新增3万亩以上。四是鼓励各地在重点产业基础上,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如连州菜心、西洋菜、水晶梨、葡萄、火龙果、中药材、食用菌、稻田鱼、草食动物、桂花鱼、花卉,以及其他反季节蔬菜。 
   (3)始终坚持农民稳定增收为目标。通过产业发展、资产资源资金的整合利用、增加劳务输出等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增长幅度比上年有较大提高,为尽快实现农民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打下基础。 
   三、农业产业化扶持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是落实农村土地确权补助资金。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切实加大财政投入,为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夯实资金保障,市级财政在原来补助标准(3元/亩,共下达市级补助资金1200万元)基础上,2017年市级财政继续追加1000万元,有效缓解各县(市、区)工作经费不足问题。二是落实农业“3个三”工程的资金投入。“水果产业带”、“茶叶产业带”和“三品”工程在2015-2017年三年合计投入分别为4000万元、3520万元、899.981万元。为有效推进我市“3个3”工程的建设,市财政计划分5年投入1亿元到正在组建的清远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农业投融资体系,加快我市农业重大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激活释放农业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三是加快推进农业贷款政策性担保业务。为缓解我市农业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助推农业发展,我市与省农担公司签订共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农业信贷担保全面合作关系,截止2018年2月25日,我市共发放农担支农贷款业务234笔,涉及金额1.24亿元,居全省首位。
  (二)下一步计划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涉农项目投资、产业化扶持资金、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作用,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重点扶持现代农业、农业特色产业等的建设。二是提高涉农资金投入绩效。把财政支农的着力点放在支持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深化改革等方面,统筹财力合理安排市级财政支农预算,逐步建立完善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提高涉农资金投入绩效。 
   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17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62.38万亩,同比增加5.31万亩,2017年全市生猪出栏220万头,同比减少1.8%;家禽出栏4650万只,同比增长1%。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26.3万亩,同比基本持平,水产品总产量为13.4万吨,同比增长4%。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良好,开展了柑橘产业创新发展工作,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结合产业扶贫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新兴产业,茶叶、北江特色渔业、草地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三是农业“三品”工程有新的提升。2017年我市制定和发布地方标准2个,成功申报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我市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6个、绿色食品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1个。四是三产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大力发展农村品加工业,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有4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产值1亿以上的龙头企业11家。推动“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清远市农业大数据应用信息系统项目完成招投标工作,引进深圳点筹网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并与10企业进行签约开展订单农业合作。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申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点5个,发展省级农业公园3个,连南县获评“广东省休闲渔业示范县”,连南县“稻田鱼文化节”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会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17年我市编制了《清远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方案、清远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等,启动《清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下一步加强逐级衔接落实,敦促各县(市、区)抓紧制定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规划或实施方案,落实规划任务,细化政策措施。并根据规划的任务分工,强化政策配套,协同推进规划实施。二是稳定农产品供给。加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推进,调整优化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加强与省农厅、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及省农科院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广东·清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广清农业众创空间和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清远市农业科学院)基地的规划与建设,争取尽快将其打造成可代表清远现代农业的高新示范平台和创新科研基地。三是继续实施农业“三品”工程。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创建农业品牌。四是继续着力促进三产融合。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茶叶、特色水果、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产加销一体化、有市场、效益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实施“农业+互联网”,推进订单农业、农业电商工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创建一批农业公园。
  五、培育农业急需人才方面
  (一)基本情况
  在培育农业急需方面,我市紧密围绕清远产业发展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各项举措吸引和培养农业人才。一是利用现有政策,激励和引进农业人才,对重点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使用人才,给予相应的人才津贴和安家费补助,目前认定农学教授、水产养殖教育、高级畜牧师、高级农艺师等农业人才5人。对技术技能劳动者进行评选,对评选出的2名农艺师和2名高级评茶师,每人奖励5万元。二是加强农业专技人才培养。近年市农学会开展技术培训、咨询和指导83场,培育培育6691名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做好农业系列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和评审工作,去年我市申报评审农业系列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111人,委托省评定农业系列高级通过的有6人。三是组织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创新型企业家培训班。四是做好三位农业方面的政府顾问的对接服务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加强农业、人社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开展好农业方面急需人才的引进培养。二是继续落实好农业人才的各项激励政策,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服务我市的农业工作。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造就引进一批涉农学科带头人、农业科技型企业家、农业科技管理专家和农业技术专家。四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农业专家团”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村级农业专家联络站等基层农技服务平台作用,深入推进省“扬帆计划”、市“起航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人才项目,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业技术人才。五是加强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挖掘一批有技术基础的基层村干部、技术助理、农技人员,联合我市高等院校采用送教下乡等方式,开展大专学历教育。
  诚挚感谢您对我市农业产业的关心支持。




                                   清远市农业局
                                   2018年5月3日
    
    (联系人:刘洪飞,联系电话:33639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