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动公开〕
清农农函〔2019〕526号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三次
会议第20190013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工党清远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村农民致富奔康的建议》(第20190013号)收悉,经综合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工作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你们在提案中指出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硬件设施基础薄弱、环境建设滞后、农村人才紧缺的存在问题符合我市实际,提出从完善物流配套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培育壮大涉农电商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着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集中打造一批“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小镇”等七方面着手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村农民致富奔康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农民致富奔康,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措施及物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结合《电商法》的出台,继续用好《清远市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引导性政策助推农产品产业发展,该政策已于2019年1月到期,市商务局正加快制定我市电商发展的新政策措施,为我市电商企业的发展提供扶持资金。二是加快建设电子商务物流集配模式。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仓储等配套服务,加快在区内建立电子商务物流集配模式,为电子商务企业集中提供货物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二、积极推进农业“3个三工程”,让农业多元化发展
深入推进农业“3个三工程”和“3+X”产业体系建设,力争今年新增茶叶3万亩、柑橘5万亩、清远鸡1700万只,举办好2019第十五届全国茶叶经济年会,建立清远麻鸡品种资源保护基地。在重点发展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各地要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沿域、沿路、沿江产业带。加大力度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今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民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1000家。探索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实现形式,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力争农业农村系统认定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0%纳入追溯管理。打造一批高品质农业品牌,推进“清远农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组建“清远农家”品牌协会,开展“清远农家”集体商标注册和使用工作。继续推动农业公园、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田园综合体等创建工作,认定首批市级农业公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三、加强标杆电子商务企业培育工作,推动清远电商发展
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县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基地3个,市级电商产业园5个,市级电商产业园培育优质电商企业366家,培育电商扶贫类企业42家。一是继续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规模大、资源整合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本土电子商务标杆企业,着力打造3-5家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实施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对接工程。鼓励辖区内企业、行业协会与国内外知名第三方平台对接,重点推广清远农产品、副食等行业的优势产业;积极联系阿里巴巴、苏宁等平台举办网上推广活动,做大做强清远网络销售品牌。二是督促落实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指导英德市、清新区两地配合省级示范配套资金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内容包括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及站点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农产品电商配套项目以及电商精准扶贫5大类22项,以示范项目带动“联网+现代农业”建设。
四、大力支持涉农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园区及电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充分发挥电商平台在网络销售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我市形成以新型农业经营者为主体,电商团队、村级信息站、农村青年为补充的村镇农产品网络交易市场。四年间,全市培育年度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农产品电商企业7个,培育年度销售额超百万元的农产品电商企业27个,其中2016年广东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天农电商公司,现已成为国内电商交易市场禽肉类目销量第一的电商企业,2018年年度网络销售额超过1亿元。天农电商、即送网及寻乡记等电商企业均获得省级示范企业称号。二是强化物流配送,完善快递物流配套体系建设。以各县(市、区)电商产业园为物流配送支点,乡镇村级服务站为基层服务核心,联通全市农村电商交易网络,打造“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商贸流通体系。通过推广“平台数据+农村客运+快递企业”的镇村物流配送模式,建成全省覆盖面积最广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奠定了农村群众参与发展电子商务的坚实物流配送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7个,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点450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7个,冷链物流折扣协议覆盖全市230个大中型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农产品电商配送运费减负超过1200万元,市内5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合作社)电商销售手段普及率达100%,全市涌现微店自产自销、网店合约包销等多种农产品电商交易模式,“触网农民”(贫困户)的种植收入稳步提高。
五、加快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助力清远电商发展
一是积极引才育才,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支持配合相关引进培育农业农村电商人才,严格贯彻落实有关人才政策,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近期,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办发〔2018〕11号),正在认真研究起草我市“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农业农村发展。同时,根据中共清远市委印发《清远市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高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清发〔2018〕13号),进一步鼓励专技人才到乡镇就业,“对新进入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签订3年以上工作合同、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才或高级技师,工作满一年后,除按规定享受省财政岗位补贴政策外,按南部县(市、区)乡镇3万元、北部县(市)乡镇5万元标准发放一次性岗位补贴”。二是落实省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加大电商人才培养。根据《关于进一步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政策的意见》(粤人社函〔2014〕1287号)《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财社〔2014〕128号)《关于印发2019-2020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精准扶贫“1+4”实施方案的通知》(清人社〔2019〕16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依托全市44间培训机构和各县(市、区)人社部门组织形式多样的“网商运营”等电商培训工作。引导上述机构落实培训场地,完善电脑、网络等设备,增强我市电商培训能力。近3年来,我市共开展电商业务培训超过500项,参加培训超过3万人次。鼓励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华南工商学院等3所大专院校、8所中专技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电商技术技能型人才约1500名。组织电商师资培训班,夯实师资基础。从今年的市级城乡就业、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开展电商创业师资培训班。组织全市各职业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一线专业骨干教师等约50名学员开展电商创业师资培训班,打造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的电商师资队伍,满足我市日益增长的电商师资需求,服务电商人才培养大局。三是开展电商创业讲堂活动。为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电商等专题讲座等形式,为潜在电商创业者、自主创业人员或初创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其合伙人、企业骨干等提供创新创业培训。讲师通过在讲堂上传授电商创业等经验,提升初创企业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四是抓好政策配套,搭建创业平台。研究出台了《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关于支持各类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的通知》,推动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通过健全服务体系、拓宽金融渠道、加大政策支持、改善返乡下乡创业环境等有效措施,持续增强返乡下乡创业带动就业以能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大对农村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在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分配时,给予一定倾斜,鼓励和引导农民劳动力自主创业。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农村创业活力。返乡创业人员在按规定享受省有关创业带动就业补助(包括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等)的基础上,还可享受市、县返乡下乡创业同类项目、相同标准的“二次补助”。将创业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由原来的个人最高20万提高到30万。一次性创业资助标准由原来的5000元提高到10000元。将乡村经营驿道、客栈、民宿、农家乐的创业者(经营主体),也纳入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和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扶持政策的范围。整合建设一批主要面向乡村创业人员的创业孵化基地,由市按照每个基地10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为返乡创业的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我市通过建设认定一批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助力推动创业者成功创业。到2020年底,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认定)一个返乡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场地、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当前,在英德市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现已累计进驻企业657家,带动了1144人次就业。
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6月4日
(联系人:廖卓坚,联系电话:3373397)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工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