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时间:2024-03-01 17:19:42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字体:

  一、发展愿景与目标定位

  《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是清远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着力将清远构建为全国旅游名城、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环大湾区新兴产业基地、生态宜居示范城市。

  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全面建成均衡和谐、绿色安全、高效开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一)均衡和谐国土。乡村生产、生活空间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城镇体系布局持续优化,城乡人口、产业要素自由流动的统筹发展格局全面建立。

  (二)绿色安全国土。粤北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生物多样性、珍稀动植物保护到位,抵御自然灾害的国土韧性显著增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全面形成。

  (三)高效开放国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攀升,高质量区域产业协作平台的发展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外联内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加速建成,广清一体化、融湾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四)美丽宜居国土。“山水名城、岭南绿都”的城乡景观风貌特色进一步彰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丰富多元、均等共享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逐步完善。

  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并细化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市域“南北两区、多向对流、相融互促”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将全市划分为“绿色发展区”、“融湾发展区”实施差别化发展。

  绿色发展区:支撑融湾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两山理论”价值转化实践区。

  融湾发展区:辐射带动绿色发展区,构建“融湾崛起”主阵地。

  四、构建主体功能区体系

  按照总体空间格局构建主体功能区体系。以乡镇为单元落实并细化广东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分省级城市化地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

  (一)省级城市化地区包括清城区全域及佛冈县,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承担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

  (二)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为英德市行政辖区范围,承担粮食供给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功能。

  (三)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北部连州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和阳山县。

  (四)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清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兼顾生态屏障、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生产功能,其中清新区太平镇、太和镇、三坑镇、山塘镇因地制宜强化城镇集聚发展,提供城市服务和工业产品。

  五、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一)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到2035年,清远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08.88平方公里(256.3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28.05平方公里(229.21万亩)。

  (二)生态保护红线

  至2035年,清远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4311.95平方公里。

  (三)城镇开发边界

  至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50.64平方公里以内。

  六、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1+3”机场设施建设

  推进连州支线机场规划建设,预留临空经济区建设空间。预留英德、佛冈、阳山三个通用机场建设空间。

  (二)“一纵两横”铁路网络建设

  加快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铁建设,预留龙川经韶关至贺州铁路交通廊道,推进清远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络。

  (三)内联外畅的高速路网体系

  构建东西向交通通道,实现融湾发展区1小时、绿色发展区2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

  七、构建“一带三区”农业生产格局

  (一)保护北江流域渔业

  衔接落实广东省粤北生态特色农业区功能发展要求,在做好北江生态保护修复基础上,适度发展水产养殖业,打造北江渔业带。

  (二)建设北部山地农业区

  以县域为载体引导乡村特色产业布局,依托连州、连山、连南建设北部山地农业区。

  (三)打造中部现代高效农业区

  以清新北部、英德西部和阳山为主体打造中部现代高效农业区,以优质水稻、水果和蔬菜等粮食作物为重点,推进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建设。

  (四)构建南部都市农业区

  依托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南部都市农业区,推动都市农业特色化、精品化发展。

  八、维育“两屏、多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

  “两屏”:推进南岭生态屏障和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整体保护。

  “多廊”:构建由13条水系廊道、10条动物迁徙廊道构成的生态廊道体系。

  “多点”: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提升各类点状生态空间质量。

  九、构建“一核三心、一区多点、轴带引领”城镇格局

  一核:中心城区打造融湾对流发展的“主引擎”。

  三心:英德、连州、佛冈三个副中心,带动全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区多点: 以重点镇、特色小镇为依托,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轴带引领:依托交通廊道促进对流发展。

  十、彰显山水魅力城市的全域风貌格局

  (一)山体森林与田园交错的生态风貌

  绿色发展区维育南岭、笔架山、三桂山等山体屏障自然景观风貌,结合清新西部、英德西部、阳山东部等集中连片耕地、林地资源,营造山体森林与田园交错的生态风貌。

  (二)山水基底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

  融湾发展区“沿江”“沿边”营造集商务办公、商贸物流、特色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水基底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

  (三)特色滨水景观风貌

  以北江、连江等骨干性河流串联城市主要功能片区,打造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特色滨水景观风貌带。

  十一、构建“一主一副、两带两轴、六大组团”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一)一主一副

  三位一体城市中心:推动燕湖新城、凤城-太和、东城-省职业教育城一体化发展。

  石角产城副中心:依托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美林湖组团建设城市副中心。

  (二)两带两轴

  北江生态经济带和融湾新兴产业发展带:引导实体经济、生态经济要素集聚发展。

  广清大道发展轴和产教城发展轴:纵向融湾发展轴线连接产、城、游功能组团。

  (三)六大组团

  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太平组团、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组团、美林湖组团、高新区组团、银盏生态文旅集聚组团、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园组团。

  十二、中心城区塑造山水城市特色风貌

  基于中心城区多样化的山水景观格局,塑造“西田东峡,北山南岭,玉带串城”的整体风貌格局。

  东部:结合飞来峡凸显特色山峡景观风貌。

  西部:结合清西平原广阔的水稻种植田和大片油菜花种植地,营造大美乡野的生态风貌。

  北部:承接笔架山山脉,构建气势磅礴的大山景观风貌。

  南部:结合牙鹰山和王子山系之间低丘缓坡地带,以迎咀水库、玉子山生态景观等为主体,营造清新闲适的山岭景观风貌。

  城区:以北江、大燕河、滨江、笔架河、飞来湖等主要水系构建城市滨水景观网络,串联城市主要商务、商业、居住功能区,形成生态与城市共融、现代与传统交融的都市景观风貌。

  十三、按照“强产业、保民生、提品质” 思路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合理调整居住用地布局,加强政策性住房用地保障,居住用地面积比例控制在35%左右。

  强化产业用地保障,引导工业用地向产业园区集中布局,工业用地面积占比不低于26%。

  合理设置公共绿地空间,建设城乡公园体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至不低于12平方米,达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比约8%。

  十四、打造“市级-组团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构建由燕湖新城中心、凤城-太和及东城-省职业教育城中心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市级公共服务中心,规划石角产城副中心、规划5个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规划37个15分钟生活圈和社区级生活服务中心。

  医疗:规划用地1.42平方公里(2130亩),城镇每千人床位数≥6床。

  养老和社会福利:福利设施人均用地面积≥0.3平方米,每千名老人床位数≥40床,“儿童之家”覆盖 90% 以上社区。

  教育:规划用地17平方公里(2.55万亩),规划小学学位25万个,规划初中学位12万个,规划高中学位5.4万个。

  体育:规划公共体育场地人均用地面积≥0.6平方米。

  十五、畅通市域内外部交通循环

  (一)预留轨道交通廊道,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引高铁,融入多向联通的区域铁路网:重点控制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铁用地廊道及站点用地空间,充分利用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铁、现状京广高铁等高等级区域快速铁路通道,强化中心城区与大湾区、大西南的高速铁路网联系。

  延城际,融入湾区一小时交通圈:依托广清城际广州北至清远段、肇庆经清远至从化城际、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北延清远、三铁工程等城际轨道,形成“双螺旋+放射”的城区快速轨道网,加快中心城区及重点平台便捷接入湾区轨道网,融入湾区1小时生活圈。

  (二)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打造“15+30”交通时空圈

  打造中心城区“15+30”交通时空圈,实现城(镇)区15分钟可至高速公路出入口,外围产业组团与城区组团间30分钟可达的“15+30”交通时空圈。

  构建“十二横十二纵”城市干线路网:以“环城+放射状”的快速路网为主骨架,构建“十二横十二纵”的城市干线路网,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保证有两条以上主干路连通。

  优化完善城区次干路、支路网体系:构建城区道路微循环系统,缓解城区交通拥堵,规划至2035年,城市建成区道路网密度不低于8公里/平方公里。

  十六、提升中心城区防灾减灾系统安全韧性

  (一)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提升防洪标准、改善排涝能力、加强防洪堤建设。对中心城区堤围进行全面达标加固。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提升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强化地质成果支撑服务城乡规划建设。

  (三)提升抗震减灾能力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四)加强消防设施建设空间保障

  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消防站、特勤消防站明确选址的消防站落实边界,未明确选址的消防站按“点位”+“虚线”落图。

  (五)提高人防保障水平

  利用城市公园、广场、运动场、学校操场及地下空间等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加强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等生命线工程的用地空间保障,提升城市应急管理水平。

  (六)做好大型危险品存储用地预留

  加强对“两重点一重大”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治理,建立联合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十七、工业用地控制线划定及管控

  保障工业发展空间:中心城区划示工业用地控制线58.47 平方公里(约8.77 万亩),集中分布于百嘉科技创新园、广清产业园、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太平产业园等多个重点产业平台。工业用地控制线按照清远市相关政策进行管控。

  十八、划定城市四线

  (一)城市蓝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蓝线总面积58.29 平方公里(约8.74万亩)。

  (二)城市绿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绿线总面积3.67平方公里(约0.55万亩)。

  (三)城市紫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紫线总面积3.99公顷(约59.85亩)。

  (四)城市黄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黄线总面积1.45平方公里(约0.22万亩)。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