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省定位为粤北生态发展区的清远,始终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年的最后一天,市委正式公布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吹响了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其中《关于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推动清远绿色发展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任务清单中,明确了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推动清远绿色发展的七大任务,囊括南岭国家公园(清远)、滨江备用水源、环保发电等28项工程。
从任务清单中不难解读出清远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的明确思路:南部地区在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历史欠账,北部地区以建设南岭国家公园为统筹,推动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清远发展要从拼资源变为吃“生态饭”,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大地。
补齐南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
在龙沥大排坑大木洲段附近开店经营五金生意的刘建亮怎么也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来那条又黑又臭、杂草丛生、污泥遍地的龙沥大排坑,变身成河景公园,一年前河里流淌着的又黑又臭的“墨水”悄悄变清了,曾经难闻的臭味也逐渐消失。
刘建亮身边的龙沥大排坑,是清远黑臭水体重点整治河段之一。2018年6月,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随机抽查海仔大排坑的整治情况,现场发现水体发黑发臭,黑臭水体整治存在“假装治污”“表面治污”情况。问题出现在水里,但根源却是在岸上。此后我市选取全市黄坑河、海仔大排坑、澜水河、龙沥大排坑四条河段作为全市重点整治河段。采取沿途截污、内源控制、水系连通、岸坡整治等措施进行整治,其中截污、清淤是根本措施。纳入黑臭水体整治计划的4个河段,每个河段整治的范围不局限于中央环保督查所要求的“城市建成区”,河流所流经的乡村段也一并整治。经过两年多的整治,4条黑臭水体经第三方评估均已达到“初见成效,不黑不臭”目标。清远也成功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中央财政4亿元的专项奖补资金。
高楼拔地而起,人口快速集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飞速发展的节奏,成为大多数城市的通病,“城中看海”“黑臭水体”正是其外在表现。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和生命。经过整治黑臭水体一役,清远逐渐清醒认识到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带来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偿还历史欠账。此次《行动方案》中公布的28项工程任务中,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就达6项,占据最高比例。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之年,清远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5050家,空气优良率达92.8%,为近5年最高。15个国省考断面近五年来首次实现全面达标,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6。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案件586件全部办结。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此次《行动方案》也再一次强调要强化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联防联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市生态环境局方面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清远将继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将突出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进一步强化“管源、控煤、治面”。水污染防治方面,将对全市重要河流、水库、湖泊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加快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持续推进我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
以建设南岭国家公园为统筹,推动北部生态环境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近段时间来,市林业局森林保护科科长何伟诚频繁接待来自国家林草局及省林业局的调研,调研主题都是同一个:南岭国家公园的建设。这也是写在此次《行动方案》首位的重点项目之一。
按照省林业局《南岭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1-2030年)(征求意见稿)》规划南岭国家公园范围为南岭石门台片区、丹霞山片区及连接南岭--石门台片区的乳源大潭河生态廊道,规划总面积212126公顷。清远辖区面积97779公顷,涉及清远的连州市、阳山县、英德市三个县(市),12个乡镇、2个林场(秤架林场、龙坪林场)、总人口约63430人。而根据连南、连山当地政府的强烈要求,两地将辐射联动纳入南岭国家公园规划。这也意味着,清远北部四县(市)将全部纳入南岭国家公园辐射范围内。
虽然目前关于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仍处于前期调研阶段,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12月29日,我市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暨南岭国家公园建设推进会,市委书记殷昭举就在会上指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南岭国家公园,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双区”魅力后花园的内在要求。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纳入到南岭国家公园(清远)范围内的地域,将全面禁止生产经营性活动。南岭国家公园(清远)范围内现有的居住人口将全部搬迁,生产经营性活动将全部停止。市林业局方面表示,这也将是我市在市属国有林场改革之后,再一次实现的经营给生态保护“让路”,北部四县(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再升级。清远林业的发展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以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资源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以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和民生、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新体制。
唱响一曲生态发展歌
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在强调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同时,此次《行动方案》也对清远南部、北部地区在保护中发展指出了方向。南部地区要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一区三园一城”建设,重点打造汽车零部件、生物制药与生命健康、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现代仓储物流等产业集群。
北部地区清远多年前就对地区建设设有明确的负面清单,对连阳地区也没有GDP考核指标的限制,让这个地区着力点落在生态保护。在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上,清远也在不断的探索和丰富。目前普遍认可的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清远也有一定的基础。去年清远5个县(区)成功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11条,新增3A级以上景区9个。连山、连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英德、连州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今年1月底召开的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市长马正勇在政府报告中提出新的一年清远要深挖山水田园、民族风情等元素,加快推进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争取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市、区)全覆盖。包括清远长隆国际森林度假区项目在内的5个生态旅游项目被列入项目清单,并给出了明确的完成时间。
此次《行动方案》还提出清远要大力推动清洁能源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广东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并将6个风力发电项目列入清单。在清远原有的小水电发展受政策制约的情况下,清远寄希望通过风力发电来实现突围,也是生态价值实现的新的探索。
住清省政协委员,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连续多年的提案关注清远生态文明建设。在他看来,粤北生态发展区要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宽生态价值的财产化渠道。他认为在生态屏障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生态价值没有财产化,而且已经财产化的部分生态产品,也因为交易复杂、交易成本较高而无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例如,生态发展区执行产业退出政策并种植了大量人工林,但生态发展区的这些努力和付出,得到的生态价值无法财产化。为此他建议要由省政府统筹,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织的专门机构,牵头构建粤北生态发展区利益协调机制,通过政府补偿及市场化机制来促进粤北生态发展区生态价值财产化。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十四五”已翻开历史新的篇章,清远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步伐将更加坚定,气势恢宏的绿色发展画卷将铺展得更加广阔、更加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