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清远市政协七届会议第2021044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徐玲委员:
您在清远市政协七届会议提出的《关于我市大学城部分高校进行垃圾处理气化技术试点的建议》(第2021044号)已收悉,该提案由清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会同清远市生态环境局、清远市教育局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热解气化技术及应用分析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堆肥、热处置三大技术。其中主要的热处置技术包括直接焚烧和热解气化两种。我国应用热解气化技术处理生活垃圾的项目仅三十多个,多分布于云南、广西等西南省份,以“小型热解气化-二燃室”工艺为主,大多规模在50t/d以下,适用于解决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但热解气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该技术要求入炉的垃圾组分具有高稳定性及高热值,与我国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热值低的特性差异较大,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一般需配备预处理系统,将增大占用土地面积及总投资额。二是该技术对燃烧空气参数、停留时间、反应温度、湿度等参数要求高,现有的热解气化项目缺乏运行跟踪数据,我国也尚未制定针对性的标准、参数要求,其运行效果难以评估,运维技术难度大。三是该技术热解气化产物( 热解炭、合成气、热解油)易受原料影响,杂质多,加工成本大,能源转化率低。综合考虑垃圾预处理系统、气化系统的折旧、外部热源消耗、副产物处理及其他运行成本,生活垃圾气化处理的总运行成本不低于卫生填埋或垃圾焚烧处理。综上,在现阶段,热解气化技术仍存在技术和经济上的难题有待攻克,其推广应用仍需要技术进步及时间的累积。
二、我市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运行情况
当前,我市建有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即清远市绿能环保发电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清城区飞来峡镇天堂山林场,占地面积约433.64亩,总投资约12亿元,处理工艺为机械炉排炉焚烧,处理规模为2500吨/日,工程一次性建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炉排炉焚烧及飞灰填埋场、炉渣综合处理厂、建库取水工程等配套系统,主要服务范围为清城区、清新区和佛冈县。该项目于2019年12月项目正式动工,2020年7月主体工程开建,2021年6月主体工程建成。第一台机组已于2021年6月20日开始运营调试并接收清城区生活垃圾,6月25日成功并网发电。
三、围绕垃圾分类,依托高校科技力量,积极探索推进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近年来,我市正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省、市有关工作部署,今年内需实现全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目前,我市城管、教育、生态环境等部门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力度,聚焦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各个环节,前、中、后端共同发力,加大力度构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实践,正在协调推动2家社会企业进入我市大学城部分高校试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此外,我市在大学城还建有清远市职业技术学院厨余垃圾处理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89.3万元,该项目设计处理能力和实际处理能力均为1吨/天,通过生物气化技术处理清职院产生的厨余垃圾。下一步,我局将根据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进展情况,充分依托高校科技力量,继续积极探索推进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感谢您对清远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清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1年7月27日
(联系人:丁照庆,联系电话:3396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