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强汛期防范意识。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情况,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调整行程。在山区、河谷等区域游览时要警惕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风险,途中要关注当地有关安全提示,及时应急避险。在景区涉水区域游玩或参加漂流、乘坐游船等水上项目时,要关注安全提示警示,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防范意外落水溺水。
二、合理规划安排行程。提前了解途经地、目的地天气、交通情况,关注旅游景区假期开放情况和门票预约措施,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尽量避开假期客流高峰引发的拥挤,避开交通拥堵路段、时段。不前往未经开发、无人管理﹑缺乏安全保障的“野景点”和景区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地质灾害风险点等危险区域。密切关注出境游目的地安全形势和注意事项,不前往高风险地区。
三、选择正规旅行社出游。参团出游时,选择具有组团资质的旅行社,不参加无组团资质的单位或个人组织的旅游活动,不参与不合理低价游。参加旅行社组团旅游时签订正规合同,并对合同的条款仔细阅读,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购买旅游意外伤害保险。
四、注重旅途交通安全。务必选择正规运营旅游客车或具有正规资质的旅游包车,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切勿乘坐私揽客源、无营运资质的客车。驾乘机动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游时,全程系好安全带。乘坐观光游船时,按规定穿着救生衣,拒绝乘坐未配备必要救生设备的观光游船。自驾游要杜绝疲劳驾驶﹑超速驾驶和酒后驾车,安全驾驶、文明行车。
五、谨慎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谨慎评估自身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参与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时,提前熟知安全提示,听从专业人员指导,不做可能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举动。不参与没有安全保障的高风险游乐项目,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六、警惕火灾风险。游览景区、公共文化场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场所,参与大型室内群众性文体活动,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主动了解应急疏散路线,遇突发、紧急情况听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和指挥。入住宾馆(酒店)和旅游民宿时,不躺卧在沙发上、床上吸烟。户外活动注意防火避灾。
七、践行文明出游。爱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目的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遵守场所规定,听从工作人员的疏导指引,包容礼让对待交通拥堵和景区人流量增加引起的等待。践行“光盘行动”,尽量“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