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教育局

清远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征求意见稿)

来源:本网访问量:-发布时间:2019-12-27

清远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办好基础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6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为扎实推进我市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市政府同意,就提升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树立“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使受教育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和“人人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理念,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到2023年,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重要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信息化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式得到健全。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精细,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教育入珠融湾步伐更加稳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教学资源进一步整合,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县内各校、县域之间、北部和南部之间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差距明显缩小,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综合指标进入粤东西北前列,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困局,全市基础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化进一步发展。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强化管理责任,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1.强化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学管理责任。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教务主任、教研组长是具体责任人。校长主要精力必须用于抓教学管理,把研究、解决教学管理问题列为学校行政会议的中心议题,把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作为校长任期内明确的责任目标,加强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学应用,做到对学校教学的精细化监测、管理和指导。各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制定学校领导与教师岗位职责,明确教学管理责任,细化教学管理制度,抓实、抓细、抓紧和抓好教学管理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环节工作。要建立健全学校领导日常巡课制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建立教学问题诊断档案,确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把教学管理落到实处。学校领导要对全校教师开展全覆盖听课和教学业务指导,学校领导每人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30节,分管教学教研工作的处室干部校内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5节。学校领导和所有中层干部要有具体分工负责指导的学科组和备课组,并主动参加学校各类教研活动,加强对教学工作过程和细节的管理,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单元检测、教学反思等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常规要求,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凡任期内学校教学质量没有提升的,校长不得连任、调任或晋升。

  2.强化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管理责任。各中小学要建立健全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教师联系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一次科任教师联席会。高中阶段要根据选课走班实际强化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及时了解情况,沟通教学信息,分析教学质量,商定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家庭的积极因素,灵活运用积极教育与合理惩戒教育手段,集中教学智慧,形成教学合力。

  3.强化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科教学管理责任。各中小学要建立健全学科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和岗位责任考核制度,原则上要实现循环教学制度。将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坚持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对教学常规(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培优辅差、作业批改、学科检测、成绩分析、教研活动、业务培训、课题研究等)定期检查与通报。教师的教学成绩长期低于学校同类班级平均水平的,应低聘或调离工作岗位。

  4.强化以教研组为核心的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各中小学要选拔教学能力强、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长。要建立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组建以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监督组,对各项教学工作定期检查与通报。建立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及“问题跟踪督办和末位跟岗学习”制度,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学档案,对其成长过程做好记录,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确定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期限,把教学管理落到实处。市县两级教育行政及教研部门要着力加强示范教研组的建设,完善示范教研组的评比考核制度。

  (二)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教师要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化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以关爱学生为宗旨,开展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心理的关注和辅导,切实解决部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断提高教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引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及时适应不同学段的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高中阶段要提高学生的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增强教师心理健康的辅导能力。各学段学校于2023年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C证和B证应达到计划覆盖率。

  3.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夯实教师课堂教学功底。教育部门要根据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方案,积极举办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各校每年有计划地开展全学段、全学科、全员参与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以赛促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开展教育科研探索,提高工作效率,引领专业发展。各中小学要认真落实《清远市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中学一级以下的教师(小学级别参照中学),每5年必须参与1项校级或以上课题研究;中学一级教师,每5年必须主持(或参与)1项校级或以上课题研究;中学高级教师,每5年必须主持(或参与)1项县级或以上课题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参加以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倡导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应用能力,促进全市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5.建立优质学科基地学校,推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市级教研部门依据各校各学科教学成果、教科研成果、学科教师资质等,在各校主动申报的基础上评选确定市级优质学科基地学校。在全市高中、初中、小学3个学段每个学科分别打造2至3所学校为市级优质学科基地,引领全市该学科的发展。市教育局每年从师资培训专项资金中划拨一定的经费给市级优质学科基地校以确保运作。各县(市、区)要参照市的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本地的优质学科基地校,帮扶本地区薄弱学科组的建设,努力实现高位均衡发展。

  6.设立(名)教师工作室,组建学科教学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市教育部门要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理论水平较高、教学能力突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小学学科教师,领衔建设面向全市中小学的“(名)教师工作室”,逐渐加大“(名)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力度。各县(市、区)要参照市的做法,按照《清远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建设方案》的要求,创建本县(市、区)级“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以更好地发挥本地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缩短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以及名教师的成长周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清远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的要求,为(名)教师工作室提供相应的资金和场室保障,并按照《清远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室考核细则》对(名)教师工作室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评价。到2021年底,学校规模达到30个班的学校,原则上应建立县级以上的(名)教师工作室。

  7.利用入珠融湾与广清一体化机遇,实行集团化办学和协作办学,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校均衡优质发展。教育部门要利用入珠融湾与广清一体化机遇,发挥名校资源优势。名校要打破地域界限,积极探索跨县跨市集团化办学或协作办学,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校际之间的教育教学质量差距,促进学校均衡优质发展。

   (三)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学会学习素养

      1.全面落实德育为首,培育学生的理想志向和责任感。各中小学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培育校园文化,认真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德育主题教育和知识专题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把德育渗透于管理过程和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学习习惯。各中小学要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要专心致志,做到聚精会神,心无旁骛;二要踏实刻苦,做到不粗心大意,不惧怕困难;三要惜时如金,做到严格守时,分秒必争;四要勤学好问,做到虚心好学,不懂就问;五要独立思考,做到自主探究,敢于质疑。

  3.重视学生实践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各中小学要按要求配足配齐实验设备设施、仪器与实验用品,强化实验操作,积极推进实验操作进入中考评价体系。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普及编程、机器人创客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四)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寒暑假期等安排好教师的培训、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机制,加大集体备课的过程督查,确保集体备课质量。教师必须全员参与“个人初备、集体研讨、教案生成、个性彰显、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全过程,确保“教案”生成的最优化。在理解课标、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每科每次集体备课的情况要有记载,有检查,有评价,形成学科教研和备课档案。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中小学要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深入学习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积极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探索总结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轻负担、高效率、优质化”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要有实质性的提高。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正在重构传统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要紧抓新兴技术发展之浪潮,借助大数据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者成长规律,用大数据支撑教育科学决策,以数据技术为基础促进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大数据+教育决策”的新型教育决策服务体系。增强教育决策、调控、执行、创新发展的活力,调动教育治理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二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模式。通过“名师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公开课”“专递课堂”等教育资源服务模式,面向贫困、薄弱地区师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教育资源。借助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困局,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

   (五)开展有效教研,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1.完善教研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及省教育厅的要求,严格按照教师总数5‰的比例配足配齐配强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其他部门不得占用教研部门的编制,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教研队伍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优先选送教研员参加相关的进修培训,以保持教研队伍的先导性。

  2.创新教研活动方式。各级教研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规划,有效组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市级教研要凝聚教研合力,有针对性地通过“菜单式”教研、“蹲点教研”等方式开展问题导向教研和深度教研,在活动中促进全市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使教研活动目标更明确、主题更突出、实效更明显。

  3.建立教研交流平台。教研部门要充分利用教研阵地,创建灵活、高效、务实的教研平台,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编印教研刊物,建设教研网站,开通个人博客等,使教师有广泛的及时交流平台。重视成果的提炼和推广,着力办好教学教研刊物,为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提供更多的平台。

    (六)做好质量监测评价,提升教学评价管理水平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的要求,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并建立“依进论出,依学评教,公正评价”的教师奖惩激励机制。

  1.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各级教育部门要规范教学质量监测,建立“评价目标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依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制定明确的质量指标体系,制定教学质量监测方案和预警通报制度,实现质量监测的常态化。市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全市高中各学科教学质量检测,通过网上统一评卷和质量分析,及时了解全市高中的教学质量情况,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各县(市、区)教育部门需对本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督查、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案。

  2.建立教学质量表彰激励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对完善、公平、公正的表彰激励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研队伍、学校领导团队实行表彰奖励。市财政每年划拨并逐年增加专项资金对市直(含市教研院)及各县(市、区)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成绩的高中学校进行奖励。各学校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与教师考评挂钩,突出教学实绩在教师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将教师考评与教师评优评先、职务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评的激励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教学质量作为考评学校工作和校长绩效的重要指标。

      3.建立考查评估制度。市县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优化考查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考评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考查内容。科学设置考查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评功能。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优化命题人员结构,加快题库建设,建立命题评估制度,提高命题质量。有条件的学段引入第三方开展命题与统一质量检测。

   (七)加强教学视导,提升教学过程管理水平

  各级教育部门要紧密联系,加强沟通,把督办性视导、指导性视导、诊断性视导、巡查性视导和评价性视导结合起来,不能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在视导中注重调查研究、注重评价指导,注重数据监测,注重案例剖析,注重督办整改,既注重“视”更注重“导”,既要切合实际又要讲究实效,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既要发现典型又要推广经验,既要找出差距更要解决问题。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检查指导和不同方式的评价通报,督促各校切实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保障机制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选优配强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干部,落实办好基础教育的责任。把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基础教育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二)落实部门职责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县教育部门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落实好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各项措施。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及时做好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大力支持学校建设,适时调整学费标准。财政部门要积极健全学校经费投入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支持学校及时补充教师,完善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自然资源部门要保障学校建设用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修订完善学校建设标准。民政部门要牵头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网信、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推动提供更多儿童优秀文化产品,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党委政法委要协调公安、司法行政等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登记、收费、广告、反垄断等监管工作。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妇联要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要做好少年儿童有关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工作。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市政府从2012年开始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教师培训和教科研的发展。2013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划拨教育科研经费200万元、师培经费1000万元、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1442万元,全力支持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各县(市、区)财政要根据实际参照设立相应的专项工作经费,确保教学教研及教学质量检测工作有效地开展。学校的公用经费要向教师培训费、教研业务费、仪器设备费等倾斜。教师培训费应按照不少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图书资料购置原则上应按不少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安排。教学业务费(包括实验实习费、教研教改费、教学差旅费、印刷资料费、体育耗材文体活动费等)原则上应按不少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35%安排。教学教研经费的落实情况作为各级政府教育督导考评的重要指标。

      (四)严格督查考核

  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强化对“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的督促检查。市教育局每年组织对全市高中学校(含职业学校)开展一次常规检查(对市直属高中每学期一次),对其他学校进行抽查。各县(市、区)教育局每学期要组织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一次常规检查。教育督导部门要充分发挥教学行政督查和专项视导的职能,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学校、重点学科,有针对性地开展督查工作,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各校要明确质量目标和工作责任,做到责任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强化考核,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学校和个人考核,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