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期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0年10月15日
●英德市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清城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清新区“四个一”纵深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英德市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按时高质完成高标农田建设任务,英德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加大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取得显著成效。2019、2020年英德市成功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共1.69亿元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0年英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13.4万亩,目前已完成年度任务的75%。2020年英德市农村耕地整合治理建设项目实施单位为英德市农业农村局,总投资1.73亿元,其中发行专项债券1.19亿元、自筹资金5357.24万元,主要用于排灌渠道、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保准农田45.41万亩,偿债来源为项目区水资源有偿使用费。下一步将探索把高标项目和省级粮食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集合发行专项债券,以园区基础设施租赁收入、土地出让收入、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收入等作为偿债来源,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债券融资推进机制。由英德市有关领导牵头成立专项债券项目建设督查工作组,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督促项目建设进展。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库机制、项目申报前期工作经费资金制度、沟通协调工作机制等制度,为顺利发行和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政府债券提供坚实组织保障。二是完善项目储备,确保项目申报成功率。加强项目库建设,将2018-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纳入专项债项目库,做到应报尽报,全面完善项目信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提供会计测算评价和法律意见评价,由财政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规范编制发行材料,确保专项债券项目的申报成功率。三是加快项目推进,确保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制定施工倒排组织计划,施工方根据计划备足人、材、机,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加强项目监理,尤其是对隐蔽工程做好监督检查,严守工程质量关。主动接受监督,由项目所在(镇)街加强日常施工巡查,并发动群众做好现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创新施工工艺,采用商品混凝土铺设机耕路、田间利用履带式运输设备运输主要原材料等新施工工艺,解决施工难题。加快项目资金支出进度,依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加快专项债券的支付进度。(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供稿)
清城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清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夯实现代农业发展人才基础。一是“引进来”“走出去”,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组织农民前往生物科技农业应用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参观学习培训,在佛山、广州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知识更新脱产培训班,配合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乡村工匠”等培养工程,提升农民人才素质。与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建立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关系,学院免费提供师资、教材资料,实施送教下乡,帮助开展乡村建筑施工系列、园林绿化系列、通用系列(家庭用电、用气安全)农村电商系列人员的技能培训。二是利用科研创新平台,集聚高端科研人才。容大生物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设立容大生物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该站已引入10名博士后。清城区农业农村局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签订科技支撑框架协议,汇集动物营养、兽医药理、畜禽疫病防治和制药工程的优秀人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强化人才培育。2018年,清城区清远鸡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清城区以产业链带动人才链,强化人才招引,完善人才储备。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内高端人才、技术团队、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产业创新和人才引育的“双螺旋”上升。积极对接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等高校专家团队,依托广东天农和清农电商等企业,合力打造清远鸡科技研发实验室,为产业科学研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清远鸡产业技术联盟,进一步加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村实用性人才。(清城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清新区“四个一”纵深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清新区先后获得中国笋竹之乡、中国冰糖桔之乡、中国乌鬃鹅之乡、中国黑皮冬瓜之乡、中国优质冰糖桔基地重点县等称号,“清远乌鬃鹅”和“清新冰糖桔”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新区将得天独厚的地理及自然环境优势变为“特色”,变成产业发展“内核”,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全面促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纵深发展,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产业基础。目前,清新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共扶持8个项目、11个村发展特色产业,总投资1874.9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831.5万元。一是做精一批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为发展重点,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目前正在培育蒲坑茶、笔架茶、桂花鱼、鸡心黄皮、鹰嘴桃、美香占2号功能水稻、三华李、金门香瓜8个“品”作为2019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精的一批特色产业。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2019年批次清新区共扶持11个新型经营主体,包括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农业企业,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等经营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如,浸潭镇渔汕村结合该模式发展鹰嘴桃种植,委托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腾龙药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培育优质种苗再发放给当地村民种植,全程技术指导,在试种成功后以低于市场价发放农户,保底价进行收购的模式激发当地农户踊跃参与,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品质,保障农户收入稳定。三是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推广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模式,结合农业“3个三工程”,在浸潭镇建设2个绿色技术防控的柑橘生产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蒲坑茶、笔架茶、鸡心黄皮等极具特色品种的保护。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新增推广节水灌溉种植面积600余亩。四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积极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工作,创建一批专业村镇和示范村镇。坑口村认定为国家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村,渔汕村、陂头村等9个村荣获广东首批“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专业村。对专业村镇的产品,统一生产标准,正在推进制定富钼水稻、鸡心黄皮、蒲坑茶等生产技术标准,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升清城区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举办特色农产品推广节日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加强品牌宣传和开拓营销渠道。(清新区农业农村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