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直工委关于做好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的要求与安排,清远市史志办公室党支部从6月开始,每月安排党员到石角镇城中社区开展“双报到”活动。在开展这一活动中,我们派党员会同城中居委会的刘志伟同志,于2020年8月27日下午采访了老党员梁志贤。通过梁志贤的回忆介绍,并查阅档案资料,使我们对这位劳模的先进事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梁志贤劳模事迹资料挖掘整理过程中,也给我们支部的每个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梁志贤同志在回忆往事
清城区石角镇城中社区第一村民小组的梁志贤同志,1927年11月出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广州迁回农村,在村中组织8户贫困户成立了第一个农业互助组并担任组长。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的农业互助运动发展较快。1956年天星高级社成立后,他任财经主任。1960年后,他一直在石角大队任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1978年调到石角区工交站任建筑队副大队长,直到1987年底退休。在工作中,由于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广东省1956年度劳动模范个人”和1962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带领群众大修水利战胜旱涝石角大队曾是一个人多田少、易旱易涝、土地贫瘠的大队,土改后每年仍要国家统销稻谷8万多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梁志贤在上级的支持下,领导群众树立雄心壮志,和邻近大队的干部群众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连续顽强奋战5个冬天,修建了黄布、小坑两个水库及排灌系统,使全大队90%以上的稻田实现灌溉有流化,从而造造增产、年年丰收,由缺粮队变成余粮队。1956年水稻总产464060斤、亩产435斤,1961年亩产847斤,1962年总产844202斤、亩产990斤,1963年总产978323斤、亩产1211斤,总产比1962年增长16%,单产比1962年增长22.3%。1963年,全大队为国家提供商品粮食15万多斤,平均每户集体收入417元,没有一户超支,而且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
任劳任怨做工作梁志贤同志不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忠心耿耿,经常带病工作,保持共产党员刻苦耐劳、任劳任怨、艰苦朴素的品德。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他一家8口,只有自己和老婆是劳动力,生活很困难,有些干部提议给他上报争取一些补助,他说先解决其他困难社员吧,自己每年分配时有50-60元收入,节约一些就能克服了,从来不要上级补助。他仅仅读过二年半书,文化程度很低,为了做好工作,他坚持自学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1956年担任高级社财经主任时,正逢严重夏荒,天天有几十个社员到他家里要求解决困难,他请示上级后亲自组织几十个建筑工人到外地打工,风餐露宿搞砌石赚钱回来解决夏荒困难。1963年春旱期间,他亲自多次勘踏水路后,同干部、社员商量改变灌溉渠道,解决了第一、二、三、四生产队上九、下糖280多亩田的灌溉问题。梁志贤除了开会和一些必要工作之外,其余时间全部和群众一起劳动,所以他每年参加劳动生产的工分都在1000分以上。大队其他干部和党员在他的影响下,个个参加生产,人人完成劳动日任务。
服务群众的热心人梁志贤在工作中对待群众关心备至,对待自己十分严格,勤俭持家。1961年一个春雨天气,他到各户社员家庭访问时发现,五保户社员吴兰的房屋漏雨,立即回大队拿来两条杉树冒雨抢修,花了半天时间把2条霉烂旧杉换掉并盖好屋瓦后才离开。吴兰说,支部书记比自己子侄还要好。其他干部在他的影响下,个个深入生产,深入群众,全大队干部同群众的关系就像水和鱼一样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