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中国历史进入一段大分裂时期,史称“五代十国”。其时,刘隐、刘岩兄弟在广东境内乘势而起,割据一方,建立起岭南历史上第二个割据政权-南汉国。刘隐有一个女儿叫刘华,幼习诗书兵剑,聪明貌美,极得刘隐的宠爱。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刘隐作了南平王。在刘华14岁生日那天,刘隐把整个清远县(包括今天的清城、清新及佛冈部分地区)的土地当作生日礼物,封为刘华的食邑,并赐名为“清远公主”,也称“清远县主”。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时年22岁的刘华远嫁闽王王审知的次子王延钧,被封作“燕国夫人”,为维护汉闽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不幸于34岁那年因身患瘴疠早早离世。闽龙启元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后追封其为明惠皇后。从14岁到22岁的八年间,她是清远县这块土地的主人,除军事行动、官员任免外,她对清远县的农桑、工役、赋税等事务都享有最终决定权。刘华在作清远县主期间,颇有仁爱之心,民间流传有关于她减轻百姓负担和救民于危难的故事两则。
按照唐代的税制,同时征有人头税和田亩税两种。由于当时土地荒芜较多,为鼓励土地开垦,刘隐规定在清远、浛洭等县只征人头税,每个男丁一年要交给官府的赋税为半两白银。这个税负相对于韶州、连州等地百姓每年交一两白银而言,实际上是一个较轻的负担。但因为清远县不产银,银价在清远要比韶州和连州贵很多。百姓必须把田地中收获的稻米拿到集市上卖掉换成白银后才能交税。当时的清远县百姓由于缺乏文化,又不懂得市场贸易,所以经常被奸商盘剥,结果实际负担反而比韶州、连州高很多,因而苦不堪言。清远县令把这一情况奏报刘隐后,刘隐交代县令直接去找刘华,由刘华自己作主。刘华于是传旨清远县百姓以后交税不再用白银,改为按人头一个男丁一年交一斗米,由官府统一收缴后装上官船运到广州换成银两。刘华的这一决定大大减轻了清远百姓的负担,也为她在清远人心目中赢得了不少好感。
那时的清远县由于地处北江岸边的地势低洼地带,几乎每年都有洪涝灾害发生。每遇灾害发生,刘华都会亲往救灾和慰问,并根据实际困难情况减免受灾百姓的赋税。梁乾化元年(911年),刘隐病逝,其弟刘岩继任南平王。刘岩继位后,加大了扩张力度,与周边地区战事不断。这一年,清远县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北江河水暴涨,县城陷入一片汪洋,民舍大量倒塌,百姓四散逃命。由于应付与湖南马殷之间的战事,清远县的驻军悉数开往连州、郴州一带,船只也大多被征作兵用,由此造成数万清远百姓的身家性命无人救助,几乎陷入绝境。危难之际,时年年仅十六岁的刘华亲率公主府五百名护卫携乘战船一百多艘,从广州逆流而上赶往清远营救灾民,从洪水围困中抢救出两万多名百姓。当时百姓中流传,有一只巨大的凤凰突然从清远上空降临,使几万灾民免于非命。后来,刘华被闽惠帝王延钧追封为明惠皇后,恰是清远百姓关于凤凰救民传说的应验。
到了乾亨元年刘岩称帝时,刘华已经深受清远百姓的拥戴,甚至可以左右清远地方官员的任免。刘华虽是女儿之身,但她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宫内,这使其叔父刘岩颇感忌惮。
再加上她与隐居北江中宿峡的才子胡宾王(进士及第,著有《南汉国史》)暗通情意被人发现,引发了朝堂的抨击。这时恰逢闽王王审知派使者前来为自己的次子王延钧提亲,刘岩于是假称刘华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将其远嫁福建。刘华嫁给王延钧后,夫妻感情甚笃。结婚十二年,生育四子二女。刘华卧病,王延钧为其搜访良医,亲自煎调汤药。刘华去世后,王延钧十分悲痛,命人画下她的容貌,日睹其颜以解相思之情。刘华不仅善于持家,也颇有辅佐才能。天成元年(926年),王延钧听从夫人刘华的建议主动向其长兄王延翰发起进攻,获胜后被推为闽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