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清远市史志办公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较好完成全年史志工作任务,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党的建设,提升党建质量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落实市委八届三轮巡察整改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和加强党组织对新时代史志工作的领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要求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或调研,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开展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整治工作,落实对外发布信息“三审三校”,把安全发展贯穿史志工作全过程,确保史志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三)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一是认真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通过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方式,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有关决定。二是制定2024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计划,采取个人学、集中学、读书班、宣讲会等多种方式,提升学习质量,切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三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认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学习宣传贯彻。2024年至今,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8次,支部开展各类学习会20多次。
(四)抓实党纪学习教育。根据中央、省、市委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围绕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按照市委工作要求,通过原原本本学、解读培训、上党纪学习教育党课、案例剖析、警示教育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五)坚持党管干部,推进队伍建设。日常按要求做好干部职级晋升,落实平时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对3名年轻干部晋升职级,转任1名干部,选派1名干部参与“百千万工程”挂职锻炼,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全国、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管理、重要请示报告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举办1场干部荣誉退休仪式,加强退休干部日常网络行为及在社会团体兼职提醒。加强“关键少数”和年轻干部监督管理,制定《清远市史志办公室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清远市史志办公室编外聘用人员日常教育管理暂行规定》,促进以制度管人、管事。
(六)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作风建设。配合开展市委八届三轮巡察整改评估工作,评估等次为“好”。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定期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等相关工作,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年度任务安排。开展在社会团体兼职取酬专项整治自查工作,落实党组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均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邀请派驻纪检监察组列席党组会,全力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2024年没有出现违纪的人和事。
(七)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支部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等制度;组织党员干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列席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严格落实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落实党费收缴工作。2024年,2名党员被评为清远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市史志办支部被评为清远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积极做好“百千万工程”、乡村绿化工作
2024年,市史志办3次召开会议研究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相关工作,开展消费帮扶购买5500元农产品,支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经费6.6万元;组织开展“6·30”捐款3000多元助力乡村振兴。党组书记及分管领导组织党员干部职工3次到石灰铺镇及联建共建结对点开展宣讲、走访慰问等活动,与帮扶单位共建“农工党专家门诊”。深入开展乡村绿化工作,组织党员志愿者到联建共建点宣传乡村绿化工作,募捐3180元购买树苗,种植黄花风铃树100棵,助力乡村绿化。
三、稳步推进党史工作
(一)推进党史书籍编写审读工作。一是推进《中国共产党清远市历史》(1988—2012)编著工作,进一步校对修改完善书稿,核实补充全书文稿引用资料出处。二是对我市531处红色革命遗址史料进行补充核实,出版《广东省清远市红色革命遗址大博览》。三是继续整理修改抗战时期搬迁连阳学校史料。四是做好《“清远经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辑工作。五是对佛冈县《佛冈县革命史迹博览》、阳山县《阳山县革命遗址通览》等党史书籍进行审读,提出修改意见。
(二)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一是与市双拥办联合制作《胜利之本》清远双拥历史故事专题片4集,专题片于6月在各大媒体发布,让社会大众进一步了解清远双拥历史,踔厉奋进新时代。二是与广州慧基金慈善基金会合作,先后在江南、飞来湖等10个社区开展“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0期,参与活动人数达500人次;三是拍摄制作3集清远党史系列微视频,其中完成“英德农民运动”微视频拍摄,“清远县委的建立”“清远县农民自卫军的英勇斗争”计划在年底完成。
(三)举办“清远经验”学术研讨会。2024年6月与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共同举办2023年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宣传专项引导资金重点项目”——“清远经验”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该次会议进一步向全国宣传“清远经验”,推动“清远经验”蕴涵改革创新基因转化。
四、强化修志编鉴能力,提升存史工作质量
(一)高质量开展年鉴编纂。一是扎实有序做好《清远年鉴·2024》编纂工作,已全部完成稿件的编写审校,预计在12月出版。二是完成《广东年鉴·2024》(清远篇)编纂工作。三是开展年鉴业务交流及培训工作。召开2024年《清远年鉴》篇目设置专题座谈会,举办年鉴及地方志资料年报编纂培训会、年鉴编辑座谈会。2024年1月,《清远年鉴·2022》获省地方志办优秀三等年鉴通报表扬。四是完成《清远史志古籍植物鉴》初稿撰写工作。
(二)做好地方志资料年报征集。今年市级承报单位138个。截至11月,已交年报单位129个,预计2024年12月全部完成。
(三)推进清远市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根据省有关要求,积极推进76家承编单位全部提交编写初稿资料,草拟市扶贫志《文稿修改补充清单》和图片收集方法等,不断完善和丰富资料内容;聘请3名长期在清远扶贫领域工作、熟悉清远扶贫历程的老干部参加志稿史实审核工作,截至2024年11月《清远市扶贫志》已完成初稿。
(四)推进地方史编写和旧志点校整理工作。一是完成《清远通史(辛亥革命前卷)》初稿编写。二是完成民国《清远县志》点校出版。三是完成《佛冈县志(1995-2020)》复审。
五、做好资政辅治,提升服务水平
(一)推进方志文化场馆建设。一是积极推进清远市方志馆建设。积极与市旅投集团沟通,主动向省及兄弟市学习方志馆建设经验,积极向市政府争取方志馆二次装修和布展经费。二是持续推进方志驿站等文化场馆建设。截至2024年11月,全市建成方志文化场馆100个,建成市级方志文化场馆11个。2024年7月,2个史志文化场馆被省地方志办评为“2023年度广东省优秀方志文化场馆”,市史志办获评“广东省地方志场馆优秀组织单位”。
(二)推进史志文化“七进”。2024年,市史志办持续深入开展史志文化“七进”,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各部门、清远军分区、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赠送清远红色文化、地情等史志书籍2000余册,满足社会各界读志用志需求,发挥史志书籍最大社会效益。
(三)创新市情教育新方式。一是开展第二批清远市市情教育标志性景观名录建设工作,确定第二批市情教育标志性景观21处,通过广东省情网、“学习强国”、南方+等重要平台进行宣传,吸引社会大众对市情教育标志性景观的关注,不断增强清远市情教育的具象化、实体化。二是积极推进清远市市情专家库建设,确定首批市情专家库研究员(专家)19人,通过活用专家库资源,邀请专家库专家参与《佛冈县志》复审、《清远年鉴》审校工作。
(四)加强史志文化宣传弘扬。一是联合出版《世界粤菜 清远味道》。4月,与市人社局、市技师学院联合召开《世界粤菜 清远味道》书籍发布会,得到新华社、南方日报等重要媒体广泛关注,让广东乃至全国各地美食爱好人士了解清远饮食文化。二是推进史志书籍数字化入库,截至11月,上传有关年鉴书籍7册。加强地情网站(频道)和微信公众号建设,发布红色文化、地情信息等内容近400条,累计阅读量超过9万人次。三是强化清远特色农产品宣传。11月,向市农业农村局提供市史志办联合拍摄的地情微视频《广东印记——清远乌鬃鹅》,该视频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及第十三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上展博,获得国内外参展人员的关注好评。
(五)活化利用地方志资源。一是《全粤村情》(清远卷)全42册已完成出版,工作位居全省前列。7月联合清远高新区管委会举行《全粤村情》(清远卷)成果发布会暨广东省优秀方志文化场馆揭牌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二是推进清远名村系列丛书编纂工作,完成《清远美丽乡村》编校工作,预计12月出版。三是持续开展多彩乡村主题系列实践活动。4月,清远市史志办公室获评省2023年多彩乡村系列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为进一步提升史志文化影响力,6月底联合市文明办等8家单位共同举办清远市2024年“多彩乡村 共谱新篇”系列实践活动启动会,获得社会广泛关注,上报省参赛作品206件。四是积极开展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征集符合条件的论文37篇,其中评选出优秀党史论文5篇,优秀地方志论文9篇,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资政报告3篇。11月,整理编印《2024年清远市史志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五是积极参加省举办的“我与广东地方志”征文活动,其中,8篇征文获奖,清远市史志办公室获优秀组织单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