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市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继续朝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同时,我市建筑业受固定资产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的拉动,建筑企业生产经营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拖欠工程款严重、经营成本上升、市场不规范等阻碍建筑业健康发展的一些问题,需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一、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拉动建筑业总产值较快增长
全市建筑领域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加快发展步伐,建筑业主要生产经营较快增长,总体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65.7亿元,同比增长24.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742.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291.24万平方米,下降5%。建筑业竣工产值完成50.48亿元,同比增长6.5%。我市建筑业能取得良好业绩主要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平稳增长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稳步增长。
二、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各县(市、区)建筑业发展差异加大
2011年,全市共有建筑业(资质等级内总承包及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下同)企业71家,其中有工作量的企业67家,同上年同期持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7亿元,增长24.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4.7亿元,安装工程产值5.28亿元,分别增长32.4%和-1.9%。从地区看,北部地区投资增长快于南部地区。2011年北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8.32亿元,同比增长50.2%;南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57.38亿元,增长21.5%。从各县(市、区)看,2011年各县(市、区)之间的建筑业总产值增幅相差88.5个百分点,比2010年(总产值增幅相差178.3个百分点)增幅差距有所缩小了89.8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幅的有清城区、连州市、佛冈县、英德市和连南县,分别增长24.5%、76.1%、53.8%、49.4%和25.2%。大企业相对集中的清城区对全市建筑业拉动作用显著,清城区建筑业总产值为33.73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1.3%,推动了全市建筑业的快速增长。
三、施工规模继续扩大,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略有下降。
建筑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积极开拓新的建筑市场。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139.9亿元,增长24.5%;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75.55亿元,增长11.2%。全市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2.8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03.91万平方米,下降4.5%。
四、企业收入和成本增加,而经营效益下降。
2011年,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收入达到71.11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工程结算收入70.93亿元,增长14%;工程结算成本62.81亿元,增长16.8%;实现利润总额2.77亿元,下降20%。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市的建筑企业在不断发展,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影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工程结算成本居高不下,费用支出增加。2011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成本为62.81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工程结算收入的88.6%。管理费用为2.36亿元,同比增长27.8%,增速比上年提高了84.5个百分点。建材价格上涨导致建筑工程成本上升,工程结算成本和管理费用的过快增长,压缩了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
2、建筑业企业工程拖欠款严重,缺乏资金支持。2011年,建筑施工企业应收工程款7.64亿元,占工程结算收入的10.8%。其中:应收“竣工工程”款6.01亿元,分别占应收工程款和工程结算收入的78.7%和8.4%,比上年分别提高了37.9和3.8个百分点。企业的工程拖欠款问题仍然较多,整体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而且特级企业和一级企业绝对偏少,竞争能力不强,面对外省(市)的很多大型工程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
3、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素质人才比例偏少,技术水平仍然很低。2011年,全市工程技术人员0.7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9%;一级建造师0.0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0.7%。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虽然同比增加14.2%,但是其内部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却没有上升,反而略有下降,不利于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清远本地企业的份额很低,对GDP的贡献很小。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84亿元,下降6.6%,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6%,对GDP贡献率是-2.0%。其主要原因是:虽然我市建筑业产值大幅增长,但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上升,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还有我市近几年来建筑业增加值过快增长,造成基数越来越大,增长的难度也加大了。
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行业必须进行一次高水平、根本性的改革和创新,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转型可分为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体制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完全自主创新;而结构转型包含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结构的调整、铲平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建筑业的发展,仅提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传统发展思路,推动建筑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建筑企业由大转强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调整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建筑业,提高产业整体规模经济水平,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引导鼓励建筑业企业树立强强联合经营意识,形成业内协作的竞争机制,切实解决“多而不大、大而不强”的问题,提升建筑业的整体实力。
2、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切实解决好工程拖欠款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增强建筑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大力加强建筑业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招投标制度,杜绝违法分包,严格合同履约过程监管,加大建筑市场经济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活力。
3、加强建筑业企业的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坚持培养和使用高素质的建筑工人队伍,加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在建筑队伍中的数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