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受铜价下跌、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禽流感以及生猪价格掉价等不利因素影响,清远规模工业经济没有延续去年下半年的升势,创出2013年以来的新低,形势不容乐观,工业经济仍然面临着两高一低的低层次产业结构、大项目大企业不足以及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招工难、融资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必将对全年工业生产和效益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关注。下半年,随着一些大项目的投产、企业扩产或增产,工业生产将明显加快,预计全年增速有望重返双位数。
2014年全国、广东和清远规模工业增加值各月累计增速%
一、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515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6.4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1-2月回落4.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2.3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利润总额10.4亿元,同比增长13%。从规模工业分类生产情况来看,总体表现为“
(一)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一季度,全市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9.1亿元,同比增长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7.3亿元,同比下降2.3%,影响全市工业下降0.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结构为26:74。
(二)民营企业生产慢于国有控股企业。一季度,全市规模民营企业生产明显放慢,完成增加值29.9亿元,同比下降5.8%,增幅同比回落6.5个百分点,比1-2月回落9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5.5%,增幅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13.9个百分点。
(三)大、小型企业引领工业生产。一季度,全市大、小型规模企业342家,共完成增加值3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4.3%,同比增长12.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其中,21家大型规模企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同比增长14.5%;321家小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10.7%。168家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30.3亿元,同比下降8.7%,影响全市工业下降4.5个百分点。
(四)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生产快于股份制企业。一季度,全市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8.5亿元,同比增长10.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8.9亿元,同比下降5.5%,影响全市工业下降2.6个百分点。
二、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季度,全市32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生产同比加快,增长较快的前三位行业依次是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增幅均超过50%。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前四位行业依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这四个行业共完成增加值34.5亿元,占比51.9%,同比增长13.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
(一)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4.7亿元,同比增长21.1%,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了3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水泥行业完成增加值8.4亿元,增长30.6%,同比加快42.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据了解,水泥行业经历了2012年年初开始的“三打两建”和下半年“8.27”爆炸事故以及2013年上半年市场需求不足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后,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加快的拉动,价量齐升,今年一季度由于广西封航,广西水泥对广东的竞争减少,呈现出淡季不淡、产销两旺的局面。目前,英德和清新共19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开工生产,一季度,全市水泥熟料和水泥产量分别为618万吨和486万吨,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97万吨和96万吨,增长18.6%和24.5%。英德龙山、海螺、清新水泥三家公司产值分别增长144.5%、73.2%、72.7%。建筑陶瓷行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增长16.2%,同比加快42.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全市瓷质砖产量50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2%。清城区源潭陶瓷城12家企业共94条生产线有84条在生产,完成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41.3%。禅城清新工业园区16家企业48条生产线全部生产,完成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33%。蒙娜丽莎建陶、昊晟陶瓷、宏威陶瓷等企业产值高速增长,分别为169.4%、151.7%、68.8%。值得注意的是,据陶瓷城大部分陶瓷企业反映,房地产持续调控造成的影响很明显,目前陶瓷企业产品库存普遍比较大,同时还面临着运输成本高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跌价以及招工难、融资难等问题,企业对下半年形势持不乐观态度。如佛冈博华陶瓷,该企业共有11条生产线,现只有6条正常生产,成品库存量较大,由于产品销售市场不景气,企业今年简化工艺,加大半成品砖坯的生产,来应对市场,但也将面临高能耗的背后产品附加值降低的问题。
(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54.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了7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主要由广东聚石化学和先导稀材公司两家企业有力拉动。广东聚石化学在去年9月份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后,产能得到提高,加上市场对阻燃材料需求的增加,产品产销两旺,一季度总产值、销售产值同比分别增长81.4%和94.2%。位于清新区的先导稀材公司由于今年调整产品结构,大量生产高价的碲,加上二期新上一条生产线,产值比上年明显增加,增长47%。
(三)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生产行业由于今年一季度降雨量相对减少,水力发电量明显减少,全市13家规模水电企业共发电3.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6.2%。位于连州的2家风电企业发电量4930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5%。电力供应行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10.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一季度,受水泥、陶瓷、钢铁、有色金属等企业用电需求增加,供电量明显上升。据清远供电局资料显示,全市总供电量3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其中规模工业企业用电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高耗能行业中,水泥、陶瓷、钢铁、有色金属等企业共用电13.5亿千瓦时,占比75%,同比增长18.6%。
(四)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增加值9.8亿元,同比增长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该行业自2012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价格倒挂,同时受海关2012年下半年开展的绿篱行动影响,造成企业销售减少、成本上升、效益下滑。该行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的比重两成左右,仅次于建材行业,但近几年由于行业不景气、铜价下降较大,总量规模有所萎缩,对工业经济的拉动力明显减弱。今年一季度总量占比仅有14.8%,对工业增长的拉动力也从高峰期2011年的2.6个百分点降为一季度的0.6个百分点。据调研,企业普遍反映清远市场与省内南海、三水、四会市场相比,税负过重,企业发展平台不如意。
三、影响工业经济的行业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影响工业生产下降的主要行业和企业
1、分行业看,全市32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生产同比下降,降幅较大的行业有非金属矿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酒和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合计降幅达43.2%。影响全市工业增速下降较大的前四个行业是橡胶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皮革毛皮制品和制鞋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共影响5.7个百分点。其中,橡胶塑料制品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分别影响2.5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由于部分橡胶塑料制品企业、陶瓷原料石场和矿场、皮革、造纸、陶瓷等14家企业在去年年底倒闭,这14家企业上年一季度已完成总产值达19.3亿元,作为今年的对比基数,影响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下降6.9个百分点。
2、分企业看,江西铜业、金德化学建材、隽亿陶瓷、金德新型管业、金德新型管件等企业对全市工业总产值影响最大,这五家企业产值同比减少14.5亿元,影响全市工业产值下降4.4个百分点。其中,金德新型管业和金德新型管件已于上年破产,有色行业中的江铜、云铜、胜利铜材公司产值分别下降29.5%、78.5%和59.5%。此外,一些亿元以上产值的支柱企业生产也明显下降,如广东天农食品、广东双汇食品、金正饲料、万邦鞋业等企业生产均不同程度下降。禽流感和生猪掉价对我市农副食品加工和饲料生产企业影响较大。此外,钢铁行业由于产能过剩,一些钢铁企业面临减停产或倒闭。如东溢(佛冈)特种钢制品、英德明浩金属品、佛冈圻鑫五金制品、青山不锈钢等企业产值分别下降89.5%、59%、46.4%和15.8%。东溢特种钢制品公司一季度产值同比减少1.2亿元,目前工人已全部遣散,公司准备拍卖。连山鑫德和鸿新金属制品公司、连南新源金属制品公司都反映,整个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融资难、节能降耗压力大等问题。
3、新建投产企业不多。截至一季度,全市仍无新建投产企业入库。从近三年来入库的新投产企业户数来看呈减少之势,2012年有3家,2013年有17家,与2010年的61家、2011年的26家相比,明显减少,工业发展后劲显现不足。从减停产企业情况来看,3月末,全市停产企业28家,产值同比减少22.8亿元,下降96.9%。全市减产企业222家,累计实现产值93.4亿元,同比减少51.6亿元,下降35.6%,影响全市工业产值下降17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工业园区规模小,配套设施滞后。2013年,三个省级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市工业的20.3%,低于粤东西北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与同属于粤北地区的河源、韶关相比,分别低13.5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大部分园区路网、水电气、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欠完善,标准厂房、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等配套水平偏低,造成入园项目少,企业招工难。
2、高耗能行业结构造成节能压力大。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长主要是由水泥陶瓷、化工和电力三个行业强力拉动,这三个行业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高达349.5%,其中,水泥和陶瓷的贡献率分别为168.6%和58.3%。由于水泥陶瓷、化工和电力都是高耗能行业,受其影响,全市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大幅增加,同比增长12%,用电量同比增长14.2%,增幅远远高过增加值增速。究其原因,与我市现有的粗放型工业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清远的工业从2003年开始全面拉开“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序幕,降低门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实行“低洼效应”发展工业。随着英德水泥生产基地、源潭和禾云陶瓷工业园、石角中国铜都、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等相继建成,清远形成了建材、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电力生产供应、有色金属、制鞋皮革、农副食品加工、化学医药、黑色金属的工业体系。这些行业大部分属于资源型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能耗高、污染高、产出低。造成我市能源消费结构呈现为双星捧月的格局,即建材行业能耗占八成,钢铁和有色金属占一成多。从用电来看,全市规模工业用电18亿千瓦时,增长14.2%。其中,水泥和陶瓷行业用电8.9亿千瓦时,占全部规模工业的49.6%,增长18.6%;钢铁和有色金属用电3.9亿千瓦时,占21.9%,同比增长18.3%。
但是产出率却很低,水泥、陶瓷、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共拉动全市能耗增长12个百分点,但只拉动增加值增长3.7个百分点。如陶瓷行业拉动能耗增长5.9个百分点,但只拉动增加值增长0.9个百分点。龙山水泥、清新水泥、东陶陶瓷、海螺水泥四家企业共拉动能耗增长8.5个百分点,但只拉动增加值增长2.4个百分点。由于高耗能行业能耗的快速增长,全市节能压力骤增。一季度,全市单位GDP电耗上升5.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9.72%,单位GDP能耗上升4.63%,离全年要下降3%的节能目标相差7.63个百分点,节能压力相当大。
3、企业经营压力大。目前企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高、税负重、社保费支出大以及招工难、融资难等问题。从最近对全市132家工业骨干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前四位主要因素依次是用工成本上升、招工难、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紧张,特别是用工成本上升问题,72%的企业认同。另外,45.5%的企业反映招工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一些来料加工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缺工问题,不敢承接大单、长单。一季度,清新万邦鞋业用工缺口1300多人,英德的嘉德鞋业和时代皮具用工缺口分别为800人和500人。
4、企业盈利能力不理想。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在水泥行业的拉动下,虽然有所好转,但企业仍然面临着经营成本上升压力大、经营费用大幅增加、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局面。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2.3亿元,同比增长3%。但销售、财务和管理三项费用同比增长11.8%,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幅8.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54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第二,仅次于惠州。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水平低于全省1.3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十九。
5、企业数量少且规模也小。一季度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515家,在全省21个市中排第十八位,比云浮、韶关分别少107家和39家。自2012年开始,我市规模工业企业户数面临着原有企业不断退出而新增企业又后续不足的局面。2011年-2013年,全市规模企业户数分别为672家、593家、514家。户数减少的原因除了与我市近两年来大力淘汰关闭落后水泥和钢铁企业有关外,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由于产品竞争力弱容易受市场冲击或因市场需求减弱生产明显萎缩等原因退出规模工业统计范围。还有一些已投产企业由于证件不齐未能通过国家统计局入库审批而无法纳入统计范围,比如企业普遍面临的用地指标问题,既影响了企业推迟动工建设,又影响了企业建成后的正常生产,还影响了企业投产后的申报入库。此外,近几年工业领域投入资金不足造成投产企业不多也是我市企业数量少的主要原因。2011年、2012年全市工业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13.3%、36.2%,2013年仅增长5.7%。2012年和2013年新入库企业只有3家和17家。
从企业规模来看,2013年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仅有1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也只有33家,占规模企业的6.4%。
6、统计制度方法变化对增速的影响。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各地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核定办法使用六类扣减评估方法和相关指标评估方法。六类扣减评估方法是对六类情况企业只计算总量而不计算增速,一些零基数或基数低于2000万元的企业被剔除,从而造成核定速度低于企业汇总速度。如今年一季度,企业汇总增速为2.4%,但扣除六类企业增速只有1.6%,影响0.8个百分点。预计对2014年全年增速的影响约为1个百分点左右。
四、2014年展望及建议
清远工业经济从2004年至2011年经历了八年的高速增长,从2012年开始,进入结构调整期、经济发展换挡期,规模工业增速从2012年的1.4%,到2013年一季度的4%,年末回升至8.6%,2014年一季度再度回落至1.6%,经济再度探底,形势不容乐观,但基本面仍然是好的:3月制造业PMI回升,显示企业对经济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工业用电加快;企业效益有所好转;工业品价格降幅继续收窄。从省内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将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省委、省政府大力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将带来良好机遇;与此同时,广州对口帮扶清远,将有逾千亿元的投资项目进驻清远,必将推动清远跨越发展。从本市看,随着清远“五纵三横”高速路网的加快建设和240个重点项目的全面推进,以及燕湖新城的规划建设,清远经济发展步伐必将越来越快。从企业情况来看,据4月下旬各地统计部门的摸底结果来看,预计今年新投产上规模企业有55家,年产值77亿元。其中,金发科技循环经济产业园将于
(一)抓园区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快路网和电气水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完善园区公交、金融和商贸、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同时,做好广清产业转移园的对接,做好配套服务工作,筑巢引凤,并积极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推动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向大企业集中,从而提升园区对经济的带动力、辐射力和支撑力。
(二)抓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力促早动工早投产。加快推进全市240个重点项目和26个省重点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在核准备案、用地、环评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天安智谷首期、金发科技再生塑料循环经济产业园、连州顺水风电和清新七星岗风电、广东精美特种型材、南玻节能新材料、清远先导稀有材料深加工基地、粤江汽车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要加强项目进度跟踪督查,抓好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力促新建项目早启动、在建项目早竣工、已建项目早投产,早纳入规模工业企业统计。
(三)抓政府服务,着力培育规模企业。一是对现有规模企业做好政府服务工作。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和支柱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减轻企业税负,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强化用地保障,对项目投产率高、形成规模企业多的地区,优先考虑安排下年度土地指标;建议政府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或增资扩产,使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培育规模企业。建议各级政府建立由经信部门牵头,统计、工商、质监、税务、财政、电力等部门组成的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各部门通力协作,确保全市企业培育工作有序推进。建议政府在年主营业务收入介于1500万元-2000万元之间的企业中,筛选出一批发展前景好、成长潜力大的作为培育扶持对象。建议参照粤东一些市的做法,将每年新入库 “四上”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限额以上批零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培育成效纳入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年度考核中。要积极推进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法人、小规模纳税人升为一般纳税人的“双升”工作。各部门在“个升企”中,要开设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前置条件,实行一站式办理,一律给予“优先、优惠”政策,提高“个升企”、“小升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据统计部门根据市供电局提供的2013年大工业用户全年电费情况,对一些电费超过1000万元但尚未纳入统计范围用户进行核实,结果发现部分用户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产值均已超过2000万元,但由于是个体户,无法纳入统计。
(四)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只有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才能真正提升清远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加速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一要大力改造传统优势工业产业。重点改造我市的主要支柱行业如陶瓷、再生资源、钢铁、有色和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需要政府在专项技改资金、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并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二要加强对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规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项目。要防止高耗能产业的无序扩张和重复建设,严把项目审批关,切实控制能源消费量过快增长。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两高”行业和落后产能项目的各项政策,积极推广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的运用,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意识,确保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借淘汰落后产能契机,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做大做强企业集团。三是鼓励和支持现有行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对那些有技术和人才支撑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优先贷款或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带动同行业企业优化升级。
附表:
(一)2014年一季度清远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二)2014年一季度清远规模工业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三)2014年一季度清远各县区规模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四)2014年一季度全省各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附表(一)
2014年一季度清远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指标
|
总量(亿元)
|
1-3月增速%
|
1-2月增速%
|
对比±
|
1.规模工业增加值
|
66.4
|
1.6
|
6.5
|
-4.9
|
在总计中:轻工业
|
17.4
|
-2.3
|
-4.2
|
1.9
|
重工业
|
49.1
|
3.0
|
10.6
|
-7.6
|
股份制企业
|
28.9
|
-5.5
|
5.2
|
-10.7
|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28.5
|
10.2
|
8.2
|
2
|
在总计中:民营企业
|
29.9
|
-5.8
|
3.2
|
-9.0
|
在总计中:大型企业
|
19.5
|
14.5
|
12.0
|
2.5
|
中型企业
|
30.3
|
-8.7
|
4.1
|
-12.8
|
小型企业
|
16.5
|
10.7
|
5.6
|
5.1
|
微型企业
|
0.1
|
-23.9
|
-44.5
|
20.6
|
2.按县区域分:
|
|
|
|
|
南部四县(三区+佛)
|
49.8
|
-1.4
|
3.8
|
-5.2
|
中部两县(英阳)
|
13.0
|
15.3
|
21.5
|
-6.2
|
北部三县(三连)
|
3.6
|
3.4
|
0.2
|
3.2
|
3.主要行业:
|
|
|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4.7
|
21.1
|
32.5
|
-11.4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9.8
|
4
|
9
|
-5.0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8.1
|
7.1
|
6.9
|
0.2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7.1
|
-1.4
|
15.1
|
-16.5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5.9
|
-6.1
|
-9.8
|
3.7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0
|
-15.9
|
-17.4
|
1.5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2.0
|
16
|
1.1
|
14.9
|
附表(二)
2014年一季度清远规模工业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行业大类
|
增加值
(亿元)
|
利润总额
(亿元)
|
税金总额
(亿元)
|
|||
总量
|
增速%
|
总量
|
增速%
|
总量
|
增速%
|
|
合计
|
66.4
|
1.6
|
10.4
|
13.0
|
8.1
|
6.6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4.7
|
21.1
|
4.4
|
219.7
|
2.1
|
26.1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9.8
|
4
|
3.2
|
-4.2
|
0.7
|
-3.5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8.1
|
7.1
|
0.9
|
-9.6
|
1.9
|
-5.8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7.1
|
-1.4
|
-0.1
|
-113.3
|
0.7
|
-12.0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5.9
|
-6.1
|
0.4
|
94.6
|
0.3
|
15.4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0
|
-15.9
|
0.6
|
21.8
|
0.1
|
-38.5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2.0
|
16
|
0.2
|
-242.8
|
0.1
|
121.4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9
|
54.7
|
-0.4
|
-269.8
|
0.3
|
22.5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6
|
-49.9
|
0.3
|
50.1
|
0.1
|
-58.3
|
纺织业
|
1.4
|
-3.8
|
0.1
|
-54.6
|
0.1
|
-26.7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4
|
8
|
0.0
|
777.1
|
0.2
|
55.9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3
|
-0.5
|
0.0
|
-111.9
|
0.1
|
120.9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1.3
|
19.7
|
-0.1
|
-20.6
|
0.1
|
86.8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2
|
-20.7
|
0.5
|
-40.6
|
0.2
|
-19.2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1.0
|
-11.1
|
0.1
|
43.9
|
0.1
|
81.4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0.9
|
18.6
|
0.0
|
51.8
|
0.0
|
7.0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0.8
|
0.4
|
0.2
|
-36.5
|
0.2
|
214.5
|
食品制造业
|
0.8
|
52.3
|
0.1
|
247.3
|
0.1
|
44.7
|
汽车制造业
|
0.5
|
23.7
|
0.0
|
157.5
|
0.1
|
62.6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0.5
|
34.3
|
0.0
|
-65.8
|
0.0
|
3.1
|
医药制造业
|
0.5
|
-2.4
|
0.2
|
13.0
|
0.0
|
-0.7
|
金属制品业
|
0.4
|
15.6
|
0.0
|
241.3
|
0.2
|
578.5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2
|
9.4
|
0.1
|
93.1
|
0.0
|
38.6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0.2
|
22.7
|
0.0
|
-25.9
|
0.0
|
-27.9
|
家具制造业
|
0.2
|
75.7
|
0.0
|
-353.7
|
0.1
|
890.6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0.2
|
-1.9
|
0.0
|
-41.2
|
0.1
|
10.8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1
|
-90.6
|
0.0
|
-95.3
|
0.0
|
-88.1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0.1
|
-4.1
|
0.0
|
-54.5
|
0.0
|
38.6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0.1
|
-75.6
|
0.0
|
-67.6
|
0.0
|
-50.1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0.1
|
14.6
|
0.0
|
-220.5
|
0.0
|
-38.9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
|
0.1
|
1
|
0.0
|
10.1
|
0.0
|
28.4
|
其他制造业
|
0.0
|
13.9
|
0.0
|
-53.9
|
0.0
|
292.3
|
附表(三)
2014年一季度清远各县区规模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县市区
|
增加值(亿元)
|
利润总额(亿元)
|
税金总额(亿元)
|
|||
总量
|
增速%
|
总量
|
增速%
|
总量
|
增速%
|
|
清远市
|
66.4
|
1.6
|
10.4
|
13.0
|
8.1
|
6.7
|
阳山县
|
0.8
|
25.2
|
-0.4
|
158.2
|
0.1
|
-3
|
英德市
|
12.3
|
14.7
|
3.1
|
308.2
|
1.4
|
80.0
|
高新区
|
9.6
|
14
|
0.8
|
52.8
|
1.3
|
20.1
|
连州市
|
2.8
|
8.6
|
0.8
|
-1.6
|
0.4
|
11.3
|
清新区
|
13.0
|
6.2
|
1.3
|
1.7
|
1.0
|
-4.3
|
佛冈县
|
5.9
|
3.4
|
0.9
|
-21.2
|
0.7
|
39.4
|
连南县
|
0.5
|
-4.6
|
-0.1
|
1412.0
|
0.1
|
-16
|
清城区
|
21.4
|
-11.5
|
4.0
|
-17.2
|
3.0
|
-13.8
|
连山县
|
0.3
|
-24.2
|
0.0
|
-116.2
|
0.1
|
5.6
|
附表(四)
2014年一季度全省各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地 区
|
总量(亿元)
|
1-3月增速%
|
1-2月增速%
|
全省
|
5774.02
|
8.1
|
7.8
|
深圳市
|
1276.88
|
6.6
|
1.9
|
广州市
|
985.51
|
7.5
|
8.2
|
佛山市
|
816.1
|
10.1
|
10.5
|
东莞市
|
512.13
|
8
|
6.5
|
惠州市
|
331.66
|
13.2
|
12.1
|
中山市
|
290.66
|
7.1
|
2.1
|
珠海市
|
186.16
|
8.2
|
12
|
揭阳市
|
171.92
|
13.8
|
18.2
|
江门市
|
164.42
|
9.6
|
9.6
|
湛江市
|
155.29
|
12.3
|
15.5
|
肇庆市
|
138.4
|
13.7
|
14.2
|
茂名市
|
124.51
|
16.2
|
18.1
|
汕头市
|
108.92
|
11.8
|
11.5
|
阳江市
|
82.27
|
9.5
|
12.1
|
韶关市
|
66.92
|
12.5
|
10.9
|
清远市
|
66.43
|
1.6
|
6.5
|
潮州市
|
61.91
|
9.5
|
9.5
|
河源市
|
57.95
|
19.7
|
19.8
|
云浮市
|
44.71
|
18.8
|
19.9
|
梅州市
|
40.34
|
8.1
|
7.2
|
汕尾市
|
36.32
|
13.6
|
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