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点,总结清远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特点,以2009年至2018年,十年以来工业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与肇庆、韶关和全省的对比,探讨推动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 高质量发展
2009年至2018年以来,清远工业经济总量持续提升,但对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不足,在新形势下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挑战共存。为推动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十年工业统计数据为依据,结合清远工业经济发展特点,对清远工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一、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选取
1.选取原则。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把深入贯彻落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指标选取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2.指标体系建立。根据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采用综合评价法来衡量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选取代表性22个指标来作为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其中:反映创新的指标4个,反映协调的指标6个,反映绿色的指标3个,反映开放的指标4个,反映共享的指标5个(见表1)。
表1 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处理
1.评价对象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n个评价指标,包括m年的数据,可得到每年各个指标的评价指标统计值,其矩阵为:
2.由于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均有差异,所以为消除因量纲不同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需要对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处理正向指标)
(处理逆向指标)
其中为第j项指标值,为
第i项指标的最大值,
为第i项指标的最小值,
为标准化值,不同类型的指标采用不同的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3.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清远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历年综合发展指数:
(三)计算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HQDI)。
根据2009-2018年清远工业统计数据分析,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指标的值,经过计算得到历年分类发展指数见表2。
表2 2009-2018年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HQDI)
二、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分析
从综合评价结果看,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由2009年的7.67%提高到2018年的14.80%,上升7.13个百分点。从趋势图上可以看出,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9-2011年,呈持续上升,2011年达到一个小高峰,2012和2013年略有下降。第二个阶段是2014-2018年,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提升较快,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2009-2018年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趋势(%)
从反映五大发展理念的5个方面来看,创新和共享类指标提升较多,分别提升3.17和3.62个百分点。协调和绿色类指标波动中略有提升,分别提升0.34和1.03个百分点。开放类指标下降,下降1.03个百分点。
(一)工业发展创新提升快。从创新类指标发展情况看,2009-2018年各个指标发展指数基本呈稳定上升趋势,只有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指数2018年回落0.29。创新综合指数由2009年的0.55提高到2018年的3.71,上升3.17,2012年和2017年提高最为明显,分别比上年提高0.88、0.93。
创新4个具体指标中,高技术增加值占比发展指数波动较为明显,2010、2011年下降,随后较大幅上升,主要受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发展波动的影响。而2018年较2017年下降(增加值占比下降1.2%)主要是受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大幅下降影响(18年增加值比17年减少31806.4万元)。
其余3个指标发展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提高最多的是研究与发展(R&D)投入指数,2018年比2010年上升0.95个百分点(由2009年的1.3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0.43亿元)。而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指数,2018年比2010年上升0.95个百分点(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由2010年0.10万人增长至2018年0.5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发展指数,2018年比2010年上升0.92个百分点(有效发明专利数由2010年118件增长至2018年1175件)。
图4 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类指标发展指数趋势(%)
(二)协调促进清远工业发展保持稳定。从工业企业的工业投资效果系数、产品销售率、成本费用利用率和民营工业产值占比情况来看,清远工业经济的协调性波动提升,但是总资产贡献率方面,还有待加强。2009-2018年,协调类指标综合指数在波动中略有上升,提高0.34个百分点;其中:产品销售率和成本费用利用率发展指数增长较多,分别提高0.76和0.58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产值占比发展指数变化不大,仅提高0.0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发展指数有所下降,均降低0.65个百分点。
图5 主要年份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类指标发展趋势(%)
(三)近年来清远工业经济绿色发展形势不乐观。2009-2018年以来,清远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所以绿色发展指标指数不断提升。清远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上升了1.03个百分点,2016年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清远以传统行业水泥、陶瓷、钢铁和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为主,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一直相对较高。
图6 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类综合指数发展趋势(%)
(四)开放环境的变化是影响清远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2018年,在清远工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工业经济开放类综合指数从2009年3.14%一直回落至2016年1.13%后,2017、2018年持续回升,2018年回升到2.11%。反映经济开放程度的各项指标中,工业出口贡献率发展指数自2011年以来稳步上升,工业出口交货值发展指数2011年冲高回落,而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占实收资本比重和外商及港澳台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发展指数持续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0.57和0.76个百分点。
图7 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类综合指数发展趋势(%)
(五)完善的共享机制为清远工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2009-2018年,共享类指标综合指数基本呈持续上升,共提高3.62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两个指数上升最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9年111537(元/人.年)提高至2018年218794(元/人.年),增长96.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2009年28379元提高至2018年77341元,增长172.5%;劳动者报酬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9年23.25%逐步提升至2018年29.1%。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逐年提升,由2009年4.4%提升至2018年6.8%,提高2.4个百分点,表明企业盈利情况稳步提升。工业发展目的是为了人民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清远把工业发展成果反馈给企业及劳动者,使全体人民在共享发展中享受更多获得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图8 主要年份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共享类指标指数趋势图(%)
三、清远、肇庆、韶关和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比分析
清远市及相邻的肇庆市和韶关市,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也各有特点。采用“五大发展理念”的各项指标(由于各市公布的数据不同,所选的指标与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指标略有不同),对比分析三市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方面的发展情况,从总体上看,三市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发展水平低,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十年提高7.1个百分点,比肇庆、韶关、全省分别低0.5个、23.9个、34.5个百分点。清远要发挥毗邻广州及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域内交通发达、明显的区位优势,应想方设法大力推动清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方面的发展。
表3 2018年清远、肇庆、韶关和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对比表
说明:本表内数据为2018年全年数据,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和各市统计年鉴,工业相关的数据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一)创新驱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2018年,从反映工业创新发展的四项指标来看,清远与肇庆、韶关及全省比是最低且发展水平也低。清远研究与发展(R&D)投入总量最少,只有韶关的70.9%、肇庆的47.3%和全省的0.5%。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与韶关相若,比肇庆少0.66万人,仅占全省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的0.73%。有效发明专利数少,仅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数的0.3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最低,比韶关低0.9个百分点,比肇庆低5.3个百分点,比全省低24.7个百分点。
(二)工业发展的协调性总体较好。2018年,清远总资产贡献率稍低,比韶关低2.7个百分点,比肇庆低4.8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用率相比相差不多,比韶关低1.6个百分点,与肇庆基本持平,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相比稍好,比韶关和全省都高0.3个百分点,比肇庆低7.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相若,与韶关、全省持平,比肇庆高1.1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产值占比情况较好,比韶关高24.4个百分点,比肇庆低5.4个百分点。
(三)节能减排存在压力。2018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速度下降1.6%,比肇庆低6.6个百分点,比韶关高6.1个百分点。单位工业产出工业废水排放量三地市中最少,为8.4万吨/亿元,比肇庆、韶关分别少0.8、14.1万吨/亿元。单位工业产出二氧化硫排放量三地市中最高,为56.9吨/亿元,比肇庆、韶关分别高27.6、23.2吨/亿元。
(四)工业出口贡献率稍好,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清远工业企业出口贡献率12.8%,三市中最高,但比全省低一半,比肇庆、韶关分别高3.6个、4.8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3.1个百分点。清远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占实收资本比重29.3%,三市中最高,但比全省低11.2个百分点,比肇庆、韶关分别高1.3个、20.0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控股主营业务收入33.0%,三市中最高,比肇庆、韶关分别高3.3个、20.8个百分点,但比全省低4.2个百分点。
(五)全员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2018年,清远全员劳动生产率21.9万元/人·年,比肇庆、韶关分别低16.2个、17.0个百分点,比全省低7.0个百分点。清远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和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较好,清远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8%,比肇庆、全省分别高0.1个、0.7个百分点,比韶关低1.4个百分点。清远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肇庆、全省分别高6.97个、1.46个百分点,比韶关低4.20个百分点。
四、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发展短板是指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决定性的因素,通常具有多重性和动态性特征。通过对清远工业经济2009-2018年各项指标发展情况的分析及与省、部分地市的对比,清远工业经济发展主要存在几个短板。
(一)工业总量堆头小,做大做强时不我待。一是工业总量堆头小,2018年清远工业总产值1846.4亿元,占全省1.3%,只比1988年建市时占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比肇庆少1035亿元,但比韶关多717.6亿元。二是企业规模亦小,竞争力弱,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做大、做强、出品牌。本地工业企业普遍块头小,生产集中度低,企业间产业链条联系不紧密,难以形成专业化与分工协作关系明确的产业集群。全市大中企业不大不强且数量少、五大高耗能行业还占大部分,小微企业不专及规模小,此状况易受到市场影响,抗风险能力差。
图9 1988年和2018年清远、肇庆和韶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二)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清远工业现阶段高耗能、高污染、低利润等传统高耗能产业为主的格局还是没有改变。2018年清远工业增加值累计总量前五大行业中,有四大行业为高耗能行业,分别为:以水泥制造和陶瓷制品制造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电力生产为主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为主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这四大行业增加值总量260.77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57.54%,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比高达31.25%。传统高耗能产业占比大,新动能不足,产业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急需转型升级。
2018年清远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9.8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8.6%,比全省低26.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3.7亿元,同比增长10.7 %,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 5.2%,比全省低24.7个百分点。
(三)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任需持续加强。创新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企业在进行创新时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人员、相关场地和相关保障物资。需做好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这方面的因素影响会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2018年,全年清远研究与发展(R&D)投入10.43亿元,虽较2009年投入增多9.1亿元,但仅占全省2018年研究与发展(R&D)投入的0.5%。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为0.59万人,仅占全省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的0.73%。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少导致有效发明专利数少,共1175件,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数的0.3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低,为5.2%,比全省低24.7个百分点。
(四)区域发展不协调,破解“南北”二元结构任需持续发力。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关注区域工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清远南部地区(含:清城区、清新区、英德市、佛冈县、高新区和广清园)由于受工业基础、道路交通和地理区位等方面因素影响,在工业发展方面较北部地区(连州市、连南县、连山县和阳山县)具有较大优势。2018年南部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为423.62亿,占全市比重高达93.3%,北部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为30.4亿,占全市比重仅为6.7%,其中总量最少的连南县只有总量最大的清城区的0.5%。北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总量只有南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2%,而增速比南部地区低15.7%,发展形势明显弱于南部地区。
五、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升企业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是当前清远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夯实清远工业发展基础。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往高水平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发挥传统支柱产业本地大企业创新引领和拉动作用,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优化投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促使各类资源更加有效的向优势产业汇集。
(二)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先进及高新产业发展。
加快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半导体元器件、PCB板、新材料、有色金属、现代轻纺等先进材料向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发展,大力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稳步提升关键技术水平和高端产品,形成梯级递进的产业布局。推动岭南中药、原料药、化学药、生物药产业布局,建设中药材原料、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加快发展茶叶、蔬菜、畜禽、水产、岭南水果等产业;聚焦茶叶优势产业区,推动集群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三)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加大工业研发投入。
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创新是核心,就经济增长的动力而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商用化,形成新的增长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实现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研发成果和创业人才在清远的集聚。
(四)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破解“南北”二元结构。
促进工业经济协调发展,是保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规划统筹好南北部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南部优势产业结合北部优势资源,促进清远绿色协调发展。二是以深化广清一体化为抓手,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带动全市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北部地区在资源环境上的优势,探索加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政策上加以倾斜,加强北部地区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型工业和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
附件1 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
表1 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A1研究与发展(R&D)投入(亿元)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A2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万人)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人员数。
A3期末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指报告期末企业作为第一专利权人拥有的、经境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A4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
指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B1总资产贡献率(%)
是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应交增值税+利润总额+利息净支出+税金及附加)/资产总计×100
B2成本费用利用率(%)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B3工业投资效果系数
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工业增加值增加额的影响效果。计算公式为:
工业投资效果系数=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增加额/当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B4工业增加值增速(%)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B5产品销售率(%)
指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 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B6民营工业产值占比(%)
指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C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速度(%)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增长速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每生产单位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总量。计算公式为:
C2单位工业产出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亿元)
指在一定时期内每生产单位工业增加值所排放的工业废水总量。
C3单位工业产出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亿元)
指在一定时期内每生产单位工业增加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总量。
D1工业出口贡献率(%)
指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
D2工业出口交货值(亿元)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D3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占实收资本比重(%)
指规模以上工业实收资本中外商及港澳台资本所占比重。实收资本指企业各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总额,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
D4外商及港澳台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外商及港澳台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
E1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年)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一般用平均每人一年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表示。计算公式为:
E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指各单位的在岗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计算公式为: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E3劳动者报酬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应付职工薪酬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E4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E5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
附件2
主要年份清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值
说明:本表数据来自2009-2018年《广东统计年鉴》、《广东工业统计年鉴》、《清远统计年鉴》以及相关部门年鉴和公报。
附件3
2009-2018年清远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指标发展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