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经济环五市之第三产业分析比较

来源:清远市统计局 访问量:-发布时间:2012-11-09

——对发展我市第三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清远市统计局课题组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国家统计局规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第三产业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又好又快的重要特征。建市20多年来,随着清远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以后,第三产业对清远经济发展的推动份额由原来的二成多稳定地站在三成以上,至2011年底,全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到415.23亿元,比建市前1987年的5.15亿元翻了六番多。可是,清远经近10年的资源型、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发展之后,经济增长进入了发展的瓶颈,增长的新动力不足,调结构、促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面对困境,市委果断地提出了全面实施“桥头堡”发展的战略,并确立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经济发展方式明显优化,产业结构显著改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左右,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明显上升,节能降耗水平稳步提升,地方财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等目标。本课题通过分析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特点及构成情况、并与广佛经济环清远、肇庆、江门、中山和东莞五市进行比较,找出优势和劣势,为清远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走出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决策服务。

一、发展的态势与特点

(一)第二产业对清远经济发展态势起到推动器的作用,第三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推动力量可以用生产总值增加额中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量化表示。23年来清远经济发展表明,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逐步减弱,第二、三的推动力逐步增强,如果说第二产业对清远经济发展态势起到加速器的推动作用,那么第三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从下图一、二、三明显看出,第一产业关联度最小,显著性为负;第二产业虽然推动经济增长有显著性作用,2005年后尤为明显,但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效果不显著,显著性为0.03;第三产业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关联度最高、最显著0.2,第三产业不但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地方财富的积累有稳步推进的作用。可见,第三产业对清远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无名英雄”的角色。说它“无名”,因为它一直是一个“小脚女人”,抢占经济总量蛋糕的步伐无法迈大,长期在三、四成之间徘徊,2002年刚迈开3字头,2005年又回到了3字头,到2010年再度挺进4字头,23年来第三产业对清远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均拉动力35.07,“名声”不算大;说它“英雄”,因为它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从投资到收益的周期短、见效快、创造地方税收多。特别是近五年,“她”对清远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贡献尤为明显。早在80年代中期,第三产业所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意大利是86%、法国85%、德国73%、美国71%、加拿大70%、中国台湾省51%,广州上世纪末(1998年)是50.3%、深圳本世纪初(2002年)是50.1%。难怪,发达国家和地区选择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图一:1987-2011年三次产业推动经济增长变化规律

   

 

图二:1987-2011年生产总值时间序列变化趋势

 

 

 

图三:1987-201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时间序列变化趋势

 

 

(二)近年来的新情况

从近几年情况看,清远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有明显的回升,并显现逐步增长的态势。 2009GDP同比增长12.8%,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也增长11.9%2010GDP同比增长12.9%,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也增长17.6%2011GDP增长8.3%,三产业增12.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由2008年的36.4%2009年的38.4%、到2010年为40.4%2011年为41.4%,较2008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

2011年,清远市法人单位14278个,第三产业9153个,占64.1%,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505个,批发零售业1843个,房地产业1075个,以上行业法人单位数分别占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27.4%20.2%11.7%从经济类型看,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以内资国有单位为主,其中国有2359个,占25.8%,(国有单位主要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私营2140个,占23.4%,有限责任公司2015个,占22.0%从投资完成情况看,第三产业投资相对集中在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三类行业。2011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78.2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64.3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48.6亿元,以上3个行业分别占第三产业投资总额的55.4%20.3%15.4% ,投资减弱的行业有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同比下降61.7%89.6%45.7%(参见表一);从就业角度看2011年全社会从业人员规模1974893人,第三产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规模达到463186人,占全社会总就业规模的23.45%在第三产业14大类行业中平均人数最多的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70人,占第三产业全社会从业人员30.6%,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289人,占12.1%,排第三是交通、仓储和邮电业134人,占9.4%其中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11180人,女性85510人占40.5%。此外,第三产业全社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从2009年开始近三年显现逐年回升的新特征,三年所占比重分别是21.0%22.7%23.5%

表一:清远市2011年第三产业投资完成情况

计量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2011

去年同期

增长%

比重%

第三产业投资总额

3162034

2260805

39.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42726

426033

50.9

20.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8358

42

67419.0

0.9

  批发和零售业

16791

43829

-61.7

0.5

   住宿与饮食业

93154

35420

163.0

2.9

  金融业

0

0

0.0

0.0

  房地产业

1782401

1260201

41.4

56.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171

59431

-89.6

0.2

  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713

1314

-45.7

0.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86085

342497

41.9

15.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0

7897

-100.0

0.0

  教育

42522

12164

249.6

1.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7121

29268

-41.5

0.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2959

33041

-0.2

1.0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3033

9668

34.8

0.4

(三)结构及分布情况

1、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南部地区较快、北部地区相对较慢。

第三产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南部、中部地区,2011年,清城区、清新县、英德市,第三产业单位分别有3105个、1258个、1546个,合计占全市64.6%,分别占33.9%13.8%16.9%,以上三个县(市、区)期末从业人员151329人、62373人、108085人,而北部地区,连山县、连南县、连州市分别只有321个、411个和902个,3个县(市)第三产业单位只占全市的17.9%,参见表二。

表二: 清远市各地区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分布和从业人员情况

   

法人单位数(个)

比重%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人)

比重%

 清远市

9152

100.0

463186

100

  清城区

3105

33.9

151329

32.7

  佛冈县

769

8.4

26644

 5.8

  阳山县

840

9.2

45603

9.8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321

3.5

10175

2.2

  连南瑶族自治县

411

4.5

12409

2.7

  清新县

1258

13.7

62373

13.5

  英德市

1546

16.9

108085

23.3

  连州市

902

9.9

46568

10.1

 

 

 

 

 

第三产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主要也靠南部地区。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415.23亿元,南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了全市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市辖区占了全市的34.8%,北部3个地区连山县、连南县和连州市一共才占15.4%,连山县第三产业增加值最低只占全市的2%。参见表三。

表三:2011年清远市各县(市区)第三产业GDP增幅与比重

单位:万元

 

2011

比上年增长%

各县三产占比重%

全市

4152254

12.7

41.4

市辖区

1444921

17.2

38.8

清新县

692173

15.5

41.4

英德市

757052

8.6

41.5

佛冈县

315059

17.1

43.7

连山县

84633

6.1

37.2

连南县

94299

16.7

41.2

连州市

460811

24.0

50.8

阳山县

292513

6.9

43.2

2行业之间差异大,五大行业形成支柱。

全市第三产业14大门类行业规模相差较大,但有五大行业逐步形成支柱。在第三产业的构成中,增加值占比重较大的分别是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已逐步成为第三产业的五大支柱行业,以上行业2011年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7.8%13.2%12.6%12.8%9.9%。五大支柱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6.3%。此外,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也有上升的趋势,比上年略有增加。各行业增加值比重见表四。

表四:2011年清远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情况

 

 

 

 

单位:万元、% 

 

 

2010

2011

 

总量

增速%

比重%

总量

增速%

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

3518275

17.6

100.0

4152254

12.7

1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99197

20.7

14.2

547449

17.2

13.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22043

8.6

3.5

135306

15.7

3.3

   批发和零售业

637441

28.9

18.1

740725

12.2

17.8

   住宿和餐饮业

424095

28.7

12.1

522726

14.1

12.6

   金融业

229042

46.4

6.5

278381

15.9

6.7

   房地产业

426074

6.5

12.1

530143

11.0

12.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5473

5.2

2.4

216401

118.5

5.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30625

8.3

0.9

40923

8.5

1.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0020

21.4

2.8

107851

-0.9

2.6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09173

9.7

3.1

89458

-20.9

2.2

   教育

252665

2.1

7.2

290738

10.7

7.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68624

27.6

4.8

192203

8.2

4.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3917

12.4

1.3

49206

12.9

1.2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89886

-1.2

11.1

410744

-1.2

9.9

                     

二、比较优势与劣势

在地理上,围绕着广州和佛山的东南西北出口具有“桥头堡”地理位置的5个城市:北面是清远、西边是肇庆、西南面江门、中山、东边东莞构成广佛经济环。五个城市进入环内都是广州和佛山,且都是一小时左右的车程,走出环外都有各自特色的“桥头堡”资源。因此,通过比较这五个城市第三产业对分析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有指导意义。参见清远、肇庆、江门、中山和东莞广佛经济环地图。

 

 

(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切GDP总量蛋糕在五市和全省的位置。

五个城市2011GDP总量排第一位是东莞4735.4亿元,排第二位的是中山2193.2亿元,第三是江门1830.6亿元,,第四肇庆1324.4亿元,第五清远10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最大的是东莞49.7%,排第二位的是中山41.6%,第三位是清远41.4%,第四位是肇庆38.6%,第五位江门38%,清远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在全省21个地级市的排名中清远排第九位。

(二)五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较。

2011年,五个地级市中GDP增幅最大的是肇庆,同比增14.7%,而清远GDP同比增幅只有8.3%,增幅最低的是东莞增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超过GDP增幅的有:清远和东莞,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拉动清远第三产业大幅增长的主要是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幅均为12%以上,见表五。

        表五: 2011GDP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GDP

第三产业增加值

 

2011

增长%

2011

增长%

清远

1003.0

8.3

415.3

12.7

东莞

4735.4

8.0

2351.3

9.0

江门

1830.6

13.0

695.0

9.9

中山

2193.2

13.1

911.5

13.0

肇庆

1324.4

14.7

510.7

11.4

(三)在五地市比较中,清远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最具有“桥头堡”优势,而金融却占劣势。

清远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各地市中最为突出,2011年增加值54.7亿元,占清远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3.2%,比重在五地市中排行第一位,江门第二9.4%,肇庆第三6.8%,中山第四4.7%,东莞最后4.2%,最高与最低相差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对清远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最大17.8%,但在五地市比较中,其所占比重排在最后,比重最高是肇庆24.9%,其次是江门23.1%,再次是中山20.7%,第四是东莞19.7%;房地产业比重最高的是东莞16.4%,依次排列中山13.0%、清远12.8%、肇庆10.3%、江门9.8%;金融业比重最高的是江门9.5%,最低的是清远6.7%

(四)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劳动生产率最高,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相对偏低。

2011年,清远市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为9.1万元/人,肇庆11.2万元/人,江门10.5万元/人,东莞16.4万元/人,中山16万元/人。十四大门类行业中,住宿和餐饮业劳动生产率我市为9.3万元/人,居五市首位,其次是肇庆8.3万元/人、东莞7.8万元/人、中山7.6万元/人、江门4万元/人。我市的支柱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劳动生产率最低4.7万元/人,比最高的肇庆8.3万元/人低3万元/人。五个地市金融业劳动生产率的排位是东莞49.9万元/人、中山46.6万元/人、江门38.8万元/人、肇庆27.5万元/人、清远26.1万元/人,我市与最高的东莞相比低29.1万元/人。从销售额看,清远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人均销售额11.4万元,比最高的中山低43.5万元,比肇庆低13.6万元,五个地市主要几大门类劳动生产率见表六。

表六:2011年五地市劳动生产率

 

清远

东莞

江门

中山

肇庆

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

9.1

16.4

10.5

16.0

11.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0

14.0

20.0

8.7

8.1

  批发和零售业

5.3

7.3

6.4

8.3

8.4

  住宿和餐饮业

9.3

7.8

4.0

7.6

8.3

  金融业

26.1

49.9

38.8

46.6

27.5

  房地产业

46.2

80.5

43.1

51.9

52.5

  注:劳动生产率=增加值/年平均从业人员数

 

三、发展问题与思考

以上分析和比较表明:近年来,清远市随着经济社会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我市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越来越大。但是,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比重偏低。2011年我市第三产业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十三位,但GDP的比重排位第九。与环五地市相比总量最低,所比重在还五地市排位居中,与环五地市最高东莞比低9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以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主;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其他行业所占比重太低,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是以信息﹑科技﹑咨询等行业为主的,这说明,我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科技含量低﹑投资结构不科学。主要表现在支柱行业中增加值和从业人数占比重高,但劳动生产率偏低;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是我市第三产业中增加值占比重较高行业,但劳动生产率在5个地市中严重偏低。投资结构不科学,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14大门类中,投资过度集中在房地产业,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房地产的投资比重超过55%,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分别占0.5%2.9%0.4%,金融业也是连续两年投资总额为零。因此,投资结构有待优化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三)“龙头”及知名品牌企业少,缺乏竞争力。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是清远的优势行业,但知名的品牌企业、龙头企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极少。2010年我市旅游收入75.08亿元,全省排在第九位;在五市中,旅游收入和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都是排名最后。

可见,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旅游业的吃、行、住、购、娱等要素还没配套完善,还没有形成点线结合,留得住旅客的旅游线路。

(四)第三产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档次较低。第三产业的发展同工业经济一样,必须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来支撑。纳入“四大工程”网上直报统计的第三产业企业偏少,如2011年全市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商贸企业只有162家,而五市中的中山799家,江门398家,东莞817家,肇庆188家;年营业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企业只有71家,而五市中的中山243家,江门137家,东莞315家,肇庆95家。

 

四、发展对策与建议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连接社会生产、生活、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推动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改善群众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推进我市实施“桥头堡”战略的迫切要求。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品牌引领、人才支撑、发展重点。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外包服务、总部经济和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以及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扶持和培育上市公司,引入民营商业银行,拓展融资平台;打造“桥头堡”大物流、大商贸,在清远南部和北部地区构建“二座”大型现代物流平台;引入民间资本,放开互联网市场,私营通往全市的“信息高速公路”,建立一座数据信息储存公共服务中心,培育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网络产业;建设媒出版、软件开发、网络游戏、影视制作、体育策划、广告设计、数字印刷等产业基地以及文化会展和产权交易平台;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体验旅游、消费旅游等等。

  1、依托城市特色和产业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实施服务业品牌化战略,重点在物流、商贸、住宅、休闲、娱乐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服务业品牌,并引导品牌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联盟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壮大,促进第三产业的品牌化、网络化、集团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联营、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品牌输出和跨区域扩张,拓宽发展空间。每年由市政府开展评选清远第三产业品牌评选活动,推进第三产业品牌化的建设。

 2、着力引进高端人才。支持第三产业企业通过加强与高端人才中介机构合作、组团参加全国知名的高级人才专场招聘会等各种形式,大力引进清远第三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级人才,尤其是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较强业务拓展能力和现代服务管理技能的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特别要吸引现代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商务商贸、酒店管理、高级职业技能等高素质的紧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和培养第三产业研究型人才。

 3、根据第三产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利用清远市职业教育的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职业培训教育,建立学校与社会合作进行第三产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行订单式培养新模式。重点吸引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来清远建立培训机构,通过对待岗、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健全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质,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考核,建立第三产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开展岗位的技能竞赛与定级。

 4、营造良好人才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引入机制,为服务业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人才基金用于引进人才的培养、奖励。构建人才评估体系、人才信息平台和人才数据库,实现人才低成本地流动。鼓励人才创业,在工商、税费、信贷等方面对人才创业进行扶持。实施“人才关怀工程”,免除人才后顾之忧,为各类人才提供档案管理、户口挂靠、组织关系接转等绿色通道服务,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家属住房、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城市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最佳载体,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2011年清远城市化率为47.65%,全省是66.50%,在全省属于较低水平。因此应该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采取切实措施,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包括享受经济适用房、租住廉租房、方便子女就学、清理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不公平的规定等。

(三)合理投资,优化产业结构。

清远作为珠三角后花园,应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企业的同时,推动我市三产业大发展。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拓展旅游项目,把漂流、射箭、划船、攀山等体育项目与旅游相结合,拉动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并不断引进大型商贸集团、提升商业档次,打造商业品牌,鼓励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新业态,推进商贸业由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转变。大力投入配套设施,形成清远特色的餐饮美食,使人们在清远能享受吃住玩一条龙服务。

(四)不断创新,提高传统服务行业效率。

批发零售、交通运输行业是启动市场、满足消费、促进生产的助推器,对上下游产业的推动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这两个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差,传统经营方式和经营业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要不断开拓创新,提高这些行业的先进化水平。如发展新型专业市场和营销方式,推动流通体制与技术创新。连锁经营应从目前的偏重超市业态,向便利店、仓储商场等多种零售业态发展;从偏重直营连锁,向特许连锁等多种形式发展;从偏重商品零售,向多种形式的连锁服务业发展。要把促进物流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五)体制创新、政策扶持。

 1、降低准入门槛,打破经营垄断,按照“非禁即可”的思路,全面开放民间投资领域,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保险、文教卫生、环境保护等服务业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清远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并在投资、财税、金融、工商、土地等方面给予扶持。禁止政府部门利用行政权力经营营利性业务,破除公共服务行业中营利性业务部门化、行政化的垄断经营。

 2、按照切实把第三产业企业提到与制造业企业享受同等政策待遇的原则,全面梳理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从投资导向、用地、项目审批、税收优惠、创新奖励、贴息贷款、用电、用水、用气价格等方面进行政策细化,加强对第三产业的优势行业、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品牌响、业态新、辐射广、带动强、前景好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让更多企业迈向规模化健康发展。

 3、设立第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从市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对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补贴、业绩奖励,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并逐步实现从推动第三产业数量扩张为主转向推动第三产业质量提升为主。

(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增强全市各界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更新“无工不富”和“工业立市”的片面认识,以国际化视野认识服务业在提高清远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过程中扮演的核心角色,把服务业发展工作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2、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报告会、外出进修深造、引进专门人才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政府部门尤其是第三产业主管部门对第三产业发展意义、发展规律、发展经验、发展趋势的认识水平,提高政府组织管理第三产业发展的能力。

3、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资源加大发展第三产业的重大意义、第三产业的相关知识和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宣传报道力度,宣传政府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深入挖掘和介绍第三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加大力度对第三产业经济指标的考核。

4、加强政府营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招商会、研讨会、高层论坛、商务会展、节庆文化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清远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扩大清远第三产业的宣传面,聚集清远第三产业发展的人气,树立清远第三产业形象,吸引相关企业、人士积极参与第三产业促进工作,合力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各级领导要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发展,亲自过问第三产业发展,利用各种机会积极推介清远第三产业发展,支持第三产业项目的招商、洽谈事宜,并积极争取省和国家的支持,吸引一些大型第三产业项目落户到清远。

 (七)完善统计、强化考核。

 1、建立完善第三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加强第三产业统计调查工作。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和《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分类方法对清远第三产业进行全面、客观地统计,力求准确反映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全貌,为市委市政府及时了解动态、发现问题、作出决策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也为完善各级考核、分类考核提供可靠的依据。加强数据分析,完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加强对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跟踪、监测和调研,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发布服务业最新统计信息。

   2、强化第三产业绩效考核。制定科学的第三产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每年的具体目标,量化分解,落实任务,分清职责,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纳入各地区科学发展观党政领导的绩效考核范围。每年召开一次第三产业发展表彰奖励大会,重奖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