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06-2008年三年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情况的评估报告

来源:清远市统计局 访问量:-发布时间:2009-04-01




    根据粤统办[2009]24号“关于上报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情况的通知”精神,现对清远市2006-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居住面积和恩格尔系数等数据质量进行分析评估,以供省局作为评估测算的参考。
   
一、2006-2008年农村住户调查工作评估
    1
、调查网点分布。我市2008年共有农村住户590户调查网点,分布在8个县(市、区)的59个村委会,分别是清城区60户;清新县90户;阳山县80户;连山县50户;连南县50户;连州市100户;英德市100户;佛冈县60户(见表一)。调查网点的抽选与确定,是根据国家农调总队制定的《农村抽样调查网点抽选方案》,以各县(市、区)农业局农村收益分配资料中的各行政村人口,人均纯收入的三年平均值作为抽样标志组成抽样框,采用对称等距,随机抽样方法分阶段抽取,代表性符合《方案》要求。
   
表一:2006-2008年各县(市、区)农村住户调查样本分布简表

名称

全市

清城

清新

连山

连南

连州

阳山

佛冈

英德

2006

560

50

90

50

50

80

80

60

100

2007

590

60

90

50

50

100

80

60

100

2008

590

60

90

50

50

100

80

60

100

   经过多年的调查表明:目前清远市开展的面上农村住户网点调查,所调查的数据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清远市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2
、调查户记帐
   
由于农村住户调查是一项时间长、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统计工作,调查户的记帐质量我们当作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来抓,确保了调查户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主要方法是:(1)召开会议,集中培训,加强学习;(2)深入农户,加强指导,经常督促;(3)关心农户,加深感情,调动积极性;(4)加强对调查网点的监控。
    3
、数据处理方法
   
农村住户调查的数据处理方法,从2000年开始我市各县(市、区)全部采用全国统一的国家农调总队编制HAPS数据处理软件系统,较好地控制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误差,在编制季报、年报上,各县(市、区)统一由专人到点到户,收取现金收支帐页和按照省队要求一次性搜集农户基本情况和实物收支数据,专人编码录入和数据处理,认真把好数据质量关,严格较对人均纯收入、农产品质量、外出务工收入等主要指标与当年生产情况是否相符。
   
二、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和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决农村居民生产、收入、消费情况,研究农村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全面监测农村生产和生活进程,及时反映有关动态,以便对农村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验收。
   
(二)调查内容:农村居民收入构成、支出构成、生活和居住条件,主要耐用物品拥有情况、食品消费等项目。
   
(三)调查对象和范围:在本县范围内,具有常住人口户籍的农村居民。
   
(四)抽样方法:我市农村住户调查是在1988年全面展开的,根据省农调队的要求,按照科学的选点方法,借助各县(市、区)农业局提供的各乡镇的有关指标数据,从各县(市、区)各乡镇农村居民收益分配表中抽取具有一定代表性村()委作为调查点、调查户的抽选;然后由村抽选调查户,可采用农业普农户地址码排队,计算抽样距离,采用随机起点,等距抽样方法,按每村10户抽选确定调查户。如行政村较大,为方便调查工作,可先选择一个中间水平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然后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中根据上述抽户办法抽选调查户。调查点及农户经确定后,一般三年轮换一次,对个别失去意义的调查户,需要及时更换的,按要求重新选户,以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五)调查方法:调查点确定后,每个点确定一位辅助调查员协助工作,我们做好调查户和辅助调查员的思想和培训工作,每一年中至少有两次以上对各个调查点的调查员宣传有关统计法规政策,使调查户了解并向统计部门如实提供资料,切实做好保密工作,同时建立农村住户现金和实物收支登记帐,要求各住户做到及时、准确登记,在调查户填好调查表的基础上,由辅助调查员负责该点收表、初审工作,从而把好质理第一关。另外还要搞好一次性调查,如家庭人口、就业等情况调查,然后由县级统计局住户专业人员整理报表资料,按规定编码输入计算机汇总生成报表,最后以样本推测总体并经县(市、区)局领导同意上报市局,各县(市、区)的季报和年报数据使用必须由市局审核评估后再反馈使用。
   
三、2006-2008年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变化特点
    1
、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2008年首次快于城镇居民收入4.1个百分点。
   
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狠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市农业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发展,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的好势头。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农村居民纯收入4887.24元,增长14.1%;2007年农村居民纯收入4281.21元,增长9.2%;2006年农村居民纯收入3920.45元,增长8.3%。农村居民纯收入由2006年的3920.45元增加到20084887.24元,年均递增10.6%。(见附表二)

   附表二:2006-2008年清远市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来源构成对比表

指 标 名 称

2006年(元)

构成(%)

比上年增长(%

2007年(元)

构成(%)

比上年增长(%

2008年(元)

构成(%)

比上年增长(%

一、全年纯收入

3920.45

100

8.3

4281.21

100

9.2

4887.24

100

14.1

()工资性收入

2212.98

56.4

11

2392.66

55.9

8.1

2843.34

58.2

18.8

1.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收入

152.34

3.9

5.9

187.05

4.4

22.8

180.42

3.7

-3.5

2.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

416.42

10.6

19.1

461.31

10.8

10.8

640.21

13.1

38.8

3.外出从业得到收入

1644.23

41.9

9.6

1744.30

40.8

6.1

2022.71

41.4

16.0

()家庭经营纯收入

1535.11

39.2

2.2

1696.7

39.6

10.5

1806.09

37.0

6.5

1.第一产业纯收入

1248.33

31.8

1.5

1343.64

31.4

7.6

1462.37

29.9

8.8

2.非农产业纯收入

286.77

7.3

5.3

353.05

8.2

23.1

343.71

7.0

-2.6

A.第二产业纯收入

122.66

3.1

-1

166.23

3.9

35.5

159.30

3.3

-4.2

B.第三产业纯收入

164.11

4.2

10.5

186.82

4.4

13.8

184.41

3.8

-1.3

()财产性纯收入

93.98

2.4

25

115.73

2.7

23.1

125.06

2.6

8.1

()转移性纯收入

78.39

2

60.4

75.14

1.8

-4.2

112.75

2.2

50.1

二、全年现金纯收入

3134.73

80

8.8

3494.9

81.7

11.5

4018.44

82.2

15.0

三、全年实物纯收入

785.72

20

6.3

785.31

18.3

-0.1

868.81

17.8

10.63


    2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006-2008
年,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实施“双转移”的强力推动下,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2006年的2212.98元增加到2008年的2843.34元,年均递增12.6%;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逐年增高,2008年的比重为58.2%,成为近三年来我市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3
、家庭经营纯收入持续增长
    2006-2008
年,全市农村居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努力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使农业生产收入持续增长。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6-2008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速分别为2.2%,10.5%和6.5%。
    4
、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显著提高
    2008
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25.06元,年均递增18.7%;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112.75元,年均递增35.4%
    5
、货币收入比重上升
   
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现金纯收入由2006年的人均3134.73元上升至2008年的4018.44元,增长28.2%,三年的比重分别为80%、81.7%和82.2%,而实物纯收入占纯收入比重则相应由20%下降到17.8%,说明山区的农村居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逐步提高,商品交易日趋活跃。
   
四、2006-2008年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近几年来我市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已逐渐显露出我市山区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地位。经济的飞跃发展为农村居民的全面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招商引资成绩辉煌,通过“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等方式引进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先后落户清远,为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来看,2008年农村居民在本乡地域内的企业务工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77.96元,比2006年增加114.72元,增长80.3%
   
(三)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双转移”工作,市县两级共成功举办380场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招聘会。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底全市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为44.5%,比07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外出劳务收入2022.71元,比2006年增加378.48元,增长23.0%,占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是41.4%。当前,我市农村劳务输出收入已占据农村居民收入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村居民收入最大的增长点。
   
(四)认真贯彻2004年以来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增收。中央发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对农民减负的重要措施的出台,促使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种养调头的战略。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6-2008年农村居民在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的人均纯收入是1248.33元、1343.641462.37元,分别增长1.5%、7.6%和8.8%,成为我市农村居民收入的第二大来源。
   
(五)城乡收入比例逐步缩小。2006年为2.682007年为2.76,到2008年为2.66.从恩格尔系数来看,2006年高出4.3个百分点,2007年高出2.6个百分点,2008年高出1.9个百分点。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五、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呈现良性运行态势,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正不断改善和提高。据农村住户调查显示:200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877.69元,增长13.6%,比2006年增加724元,增长23%(见附表三),主要表现是:
   
附表三:2006-2008年清远市农村住户生活消费人均支出对比表

指标名称

2006年(元)

构成(%)

幅度(±%)

2007年(元)

构成(%)

幅度(±%)

2008年(元)

构成(%)

幅度(±%)

生活消费支出

3153.38

100

7.3

3412.77

100

8.2

3876.74

100

13.6

1.食品消费支出

1483.87

47.1

6.5

1653.29

48.4

11.4

1903.44

49.1

15.1

2.衣着消费支出

158.51

5

3.1

172.82

6.2

9.0

185.68

6.0

7.4

3.居住消费支出

529.23

16.8

24.4

531.77

15.6

0.05

644.60

16.6

21.2

4.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

143.73

4.6

-15.4

172.39

6.2

19.9

212.52

6.8

23.1

5.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

353.55

11.2

8.1

404.25

14.6

14.3

411.23

13.2

1.73

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

193.52

6.1

-16.2

167.16

6.0

-13.6

169.00

5.4

1.1

7.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198.66

6.3

22.78

208.76

7.5

5.1

238.01

7.7

14.0

8.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

92.30

2.9

19.45

102.34

3.7

10.9

112.26

3.6

9.7


   
(一)食品支出仍是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主体。2008年人均消费1243.79元,比2006年减少240.08元,下降16.2%;由于消费总量的扩大,消费质量的提高,农村居民由温饱小康型消费结构向全面小康型消费结构转变。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正成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热点。许多率先富起来的农村住户纷纷进城购商品房,居住条件和质量日益成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7.53平方米,比2006年增加了0.8平方米;人均住房价值8989.82元,同比增加了1347.24元,增长17.63%;住房面积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2008年占76.1%,比2006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
   
(三)交通和通讯为消费支出比重稳步上升。200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703.5亿元,比2006年增长1.14倍,其中:农村私人投资额完成40.4亿元,同比增长1.69倍,农村通电、通路、通讯、通水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为农村居民消费打下了良好基础。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人均411.23元,同比增长1.73%,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2%
   
六、农村住户调查源头数据质量基本可靠
   
2006年以来,我市继续紧抓基层基础建设,努力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一)市委市政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全力推进“三化一园”发展战略,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保障农民的利益。
   
(二)我市高度重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继续强化质量意识,不但抓好业务检查指导,还抓统计执法查处,确保了统计调查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同时,每次数据出来后我们都进行认真评估。2006年以来,全市各县(市、区)统计局克服了机构改革后人员少工作多的矛盾,还克服了身兼专业多、经费不足、调查户记帐难度大等困难,仍坚持下点到户指导调查农户记帐,努力确保数据源头质量。
   
(三)市府办以(200589文强调扩点扩户和落实调查经费,确保了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2006年扩两个点20户,到2007年又扩三个点30户,到2008年保持五十九个点共590户。
   
七、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个别调查点的调查户出现一些厌倦情绪,不太想继续记帐;
   
一些调查户还存在怕露富,不敢记太实帐的情况,特别是外出打工收入部分经常出现少记、漏记等情况;部分调查户还偶有出现混记、漏记、错记现金及实物收支情况,这都有待今后逐步加以解决。
   
⑵由于青壮年的劳动力大多数都已外出打工,在家的老人和儿童,对家庭收支情况存在记不清、记不准的问题。一时也难以解决。
    (3)
各县(市、区)统计局仍存在人员少、工作任务逐步加重的情况,特别是调查经费问题严重不足,造成个别县在扩点选户上没能严格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来做足。
   
总之,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和认真评估,我们认为,2006-2008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是比较可靠的,基本反映了目前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水平,与全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是基本相符合的。

 

撰稿人:邓丽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