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清远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清远市统计局 访问量:-发布时间:2009-04-09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冰雪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开展粮经种养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投入,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村经济平稳增长

   
经省统计局最终核定,200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54.09亿元,增长6%。其中:农业产值83.85亿元,增长1.4%;林业产值8.83亿元,增长13.4%;牧业产值49.33亿元,增长10.9%;渔业产值8.36亿元,增长2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73亿元,增长5.7%。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98.09亿元,同比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4887元,同比增加607元,增长14.1%,比全省水平高0.3个百分点,比全国水平低0.9个百分点。
    (
)粮食生产基本平稳
    2008
年的农业种植从总体来看比较好,主要是我市对各县(市、区)下达粮食考核任务和实行种粮(稻谷、玉米、番薯)直补(农户19/亩、大户25/亩),各地也加强了粮食生产措施,致使粮食播种面积略有增长。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8.35万亩,比上年增长0.4%;总产量75.52万吨,下降2.7%。其中:稻谷面积197.38万亩,下降2.6%,产量58.79万吨,下降3.9%。早稻面积95.97万亩,下降2.2%,产量27.45万吨,下降5.2%;晚稻面积101.41万亩,下降3%,产量31.34万吨,下降2.6%。粮食生产仍是我市种植业中的一大支柱,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面积的53.3%,粮食的产值占总产值的13.6%
   
(三)蔬菜、水果生产喜获丰收
    2008
年初春,清远蔬菜遭受冰雪灾害影响后,各级政府积极组织菜农开展灾后生产恢复工作。一方面对受冻尚能恢复生产的农作物,抓紧时机施药消毒,防治病虫害,并喷施叶面肥,增强作物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对冻死或严重冻伤而不能恢复生产的,及时清园、消毒,能改种的及时改种,保证下半年蔬菜的正常供应,各类时令鲜菜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势头。据统计,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1.93万亩,产量169.82万吨,分别增长5%3%
   
由于2007年水果价格较高、销路好,20081月份的冰雪灾害造成运输中断,沙糖桔无法运输到外地,而导致沙糖桔倒在路边,无人问津。但是,2008年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引导,对沙糖桔落果严重的,及时清走烂果,并撒施石灰进行消毒。对遭受冻害的果树,及时清园、培土、喷施叶面肥,剪除冻伤、冻死的枝条并对伤口进行消毒,使果树尽快恢复生机;对发生冻害严重的根据情况选择进行高位嫁接或重新种植。由于果农精耕细作,加大投资力度,全市以沙糖桔为主的各类水果产量大幅增加,全市水果面积76.85万亩,产量36.33万吨,分别增长35.6%22.1%
   
(四)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
    2008
年初以来,我市着力实施畜产品质量和畜牧业增效两大战略,努力构建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科技推广体系和畜牧风险保障体系,积极落实生猪、奶牛等各项补贴政策,加之市场效益较好,养殖积极性提高,畜牧业生产发展加快。2008年我市肉猪出栏163.7万头,增长12.0%;牛出栏3.03万头,增长6.5%;羊出栏4.48万只,增长19.9%;家禽出栏4629.5万只,增长7%;肉类总产量20.25万吨,增长11.8%。生猪年末存栏155.63万头,增长24.1%,其中:能繁殖母猪22.53万头,增加10.18万头,增长82.4%;牛年末存栏14.45万头,增长14.2%;羊年末存栏5.2万只,增长26.1%;家禽年末存栏1852.60万只,增长21%

   
虽然“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对我市奶牛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面对这个突发事件,我市各级政府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牛奶产品质量安全,消除消费者顾虑,并积极落实补贴扶持政策,从而促使奶牛业加速发展。2008年全市奶牛存栏0.62万头,同比增长7.1%;牛奶产量1.63万吨,同比增长20.7%
   
(五)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纯收入持续增长

   
各级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惠农方针,加强引导、强化培训、提供服务、依法维权等多措并举,全面提高粮食生产、畜牧业养殖、食用菌栽培、园艺栽培、花卉栽培、外出务工等技能,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尤其是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外出民工的培训力度,疏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内转外输,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市外出农民工达到60多万人,比上年有所增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87元,增长14.1%。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843元,比上年增加451元,增速为18.8%;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74.1%,拉动了农民纯收入快速增长。
   
除工资性收入是农民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外,另外蔬菜、水果等主要经济作物的增收、畜牧业较快发展、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升等因素,也促进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也是农民纯收入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再者,国家对农民的种粮、养殖业、购买农机具、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补贴,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财产转移性收入,也是农民纯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2008年全市农村经济整体运行良好,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公共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如2008年,雨雪冰冻、强降雨等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接踵而至,对全市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一是持续低温阴雨冰雪冻天气的影响。1月中旬至2月上旬,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阴雨冰雪天气。这次低温天气和冰冻灾害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大,森林生态植被系统遭到重创,鱼种鱼苗供应受到影响。二是持续强降雨天气的影响。56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这次降雨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珠三角地区出现超50年一遇洪水。就连我市也有部分地方的农作物受浸,特别是对早稻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农资价格高企,使得农民增产与增收不同步
   
受国际、国内原油、煤、电等原材料上涨及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农资价格也随之起伏跌宕,2-5月份农资价格奇高,种子、农药、农膜等价格一路飚升,比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6-8月份农资价格小幅回落,但仍高于上年;晚稻播种前的9-10月份又价格凸涨,化肥价格创历史颠峰,进口二铵每袋高达300元。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很大程度上冲抵了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民增收的步子相对放缓。用农民的话说,政府给的各项补贴,大都转嫁给了生产资料。
   
(三)饲养成本增加,养殖业利润空间减少
   
据调查,20081-8月份,除麦麸价格基本持平外,不论是原生态饲料还是合成饲料,价格增幅都高于上年同期的40%以上,养殖业利润空间大幅缩减。9月份以后虽然饲料价格回落了,但出栏生猪价格的回落速度比饲料价格的回落幅度还大,11月份出栏生猪已由7月份以前的18/公斤回落至12/公斤左右,跌幅异常。12月份后生猪价格虽有小幅回升,但年均价格走低已成定势,与上年相比,养殖户利润空间缩减幅度较大,一些散养和技术含量低的小规模养殖户甚至出现了亏损。如此种态势继续蔓延,大批量宰杀母猪、后继少仔、肉价再涨的现象又将重现。
   
(四)畜牧业疫情威胁尚存
   
养殖业中疫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一旦疫情袭染养殖户将血本全无,惨不忍睹。目前国内疫病形势依然严峻,常见的猪病多达10余种:无名高热、蓝耳病、口蹄疫猪、流感等等。2008年,广东发生三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起家禽禽流感疫情和一起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对家禽价格造成一定的波动。另外,上半年天气反复,持续低温阴雨雪冰冻和强降雨天气均造成灾区部分畜禽死亡,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消毒灭原、动物疫苗购买及注射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量较大。疫病风险影响了部分农户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三、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按照200812月底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特别要加大对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补贴力度。”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进一步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
建立农产品专业市场,稳定农产品价格。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和部分农产品价格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建议政府调控好农资价格,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建立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鼓励供销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开发农产品批发业务,并规划集中办好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园区,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3.
加快路、电、通讯资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议各级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一大好时机,申请安排资金,对农村道路、电网、通信、资讯网络等进行加大投入,使之成为真正的“村村通”,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4.
建立抵御自然灾害的长效机制。虽然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但据调查,全市“靠天吃饭”的农民为数不少,抗旱无水源,排涝无器械、无沟渠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田里的庄稼毁于“自然灾害”。清远的农业占相当的份额,“靠天吃饭”后患莫测,要从长计议,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必需的设备,以便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增大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保险系数。
   
(二)加大生猪养殖补贴力度,加强疫情、食品安全防控体系
   
应进一步加大存栏生猪的养殖补贴力度、抵减养殖户因饮料价格上涨、生猪价格回落产生的亏损。以防养殖户大批量宰杀母猪、肉价再涨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要加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减少动物疫情的发生,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强畜禽产品防控安全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畜禽及肉制品的检验检疫控制体系,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三)大力提升农民素质,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
   
一是要增加农村教育投资,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对农民进行培训,逐步提高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能。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务工疏导。三是鼓励返乡的农民工在家乡自主创业。据专家预测,金融危机还将蔓延较长时期,继续波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农民工过剩、就业压力增大难以避免。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鼓励返乡农民工在家乡自主创业,出台政策予以扶持,以缓解就业压力这一突出矛盾。这不但有利于农民增收,还有利于社会稳定。
   
(四)进一步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一是要继续提高小额贷款的投放额度,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二是拓宽农业生产融资渠道,鼓励合法化的民间融资,倡导农民集资入股创办企业,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用武之地。三是要简化农民贷款手续,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农民贷款成本。
   
我们坚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中央1号文件指导下,我市“三农”工作将会出现新的起点,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2009年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有望获得大的突破。

撰稿人:邓丽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