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清远经济发展之思考

来源:清远市统计局 访问量:-发布时间:2009-04-2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十七大的新形势、新要求下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清远经济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就此作粗浅探讨。
   
一、新形势下全国、广东经济发展目标取向
   
(一)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在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是一个更高的目标要求。十六大目标强调的是经济“总量翻两番”,而十七大强调的是“人均翻两番”,考虑了人的因素问题,并且突出强调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实现,同时把“经济增长方式”改为“经济发展方式”。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增长与发展的含义并不一样,增长的标志是总量的增加,而发展则强调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
   
广东省第十一届人代会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必须积极主动以世界眼光谋划广东发展,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今后五年工作,必须围绕一个目标,狠抓两个关键,坚持六个突出。
   
一个目标就是:全省实现宽裕型小康。到2012年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5万亿元和4.5万元,年均增长分别为9%8%。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狠抓两个关键: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三个协调”发展(即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六个突出:一是突出抓好自主创新。二是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三是突出抓好改革开放。“破”、“立”结合,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四是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五是突出抓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互动机制,推动珠三角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加快山区和东西两翼跨越式发展,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的发展新格局。六是突出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清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进程预测
    
早在2005年底,陈用志书记在中共清远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就提出:清远要在“十一五”期末赶超全国经济发展水平,2020年赶上全省发展水平的目标。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到2010年赶超全国水平,第二步是到2020年赶上全省发展水平。若不是这次特大冰雪灾害影响,赶超全国水平2008年就可实现。从目前情况看,最迟到2009年一定能够实现。而要赶上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则任重而道远。
   
(一)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首先是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实现了思想大解放,奠定了人心思变、思发展的强大思想基础,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三化一园”战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事实,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怨天尤人,自甘落后,等、靠、要的思想不复存在。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思想蔚然成风。在发展观念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奋勇争先、科学发展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在发展战略上形成了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一园”战略。
   
再之就是奠定了强势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招商引资加快了资本积累的进程,从20032007年累计完成投资1309亿元。2007年,全社会投资总额达到487亿元,投资规模居全省第六位。五年来平均每年增长50%以上,保持这样长时间的高投入,在广东各市经济发展史上都是少有的。五年累计,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349亿元,基础产业与原材料产业完成619亿元,工业项目完成638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161亿元。交通、能源、城市各项配套设施等得到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明显增强,经济实力明显提高,投资置业环境明显优化。2007GDP总量居全省第12位,五年时间提升了7位。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31%,用电规模进入全省第9位。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体系迅速发展,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居全省第10位,五年提升9位。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50%,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2007年被评为“中国宜居城市”,并进入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积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能量,为今后的强势发展、裂变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追赶全国水平与实现翻两番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Yujiro? Hayami)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根森(Dale W. Jorgenson)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时期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国家统计局对我国1980200425年间的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2%。这几年清远追赶全国步伐明显加快,最主要就是得益于资本的大规模投入。过去五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53.4%,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强力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20052006年人均GDP分别增长24.9%28.3%2007年则高达31.7%。根据国内外专家对CD函数大量的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以及投入产出原理判断,未来几年,清远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全国走一步,清远走两步半”的动态追赶速度是完全有可能的。2007年清远人均GDP16330元,仅落后全国水平2380元。按照目前发展势头,完全可以提前一到两年实现追赶全国水平目标。到2010年清远人均GDP将达到2.8万元左右,比2000年翻两番多。
   
(三)追赶全省水平的可能性分析及追赶速度预测
   
1993年“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提高,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高位平滑化”特征愈来愈明显。19932006年的十四年间,全省GDP年均增长率为13.8%,珠三角年均增长率在17%以上。

珠三角主要城市及清远市1990年以来GDP增长情况(表1

 

广州

深圳

佛山

东莞

珠海

中山

惠州

清远

1990年总量(亿元)

320

172

137

65

41

51

49

40

1990年增速%

11.3

32.5

16.8

20.8

35.6

15.6

23.1

8.4

1991年增速%

16.3

36.0

28.7

15.5

56.7

24.1

23.9

7.9

1992年增速%

23.3

33.2

39.1

16.8

45.5

21.1

32.9

19.9

1993年增速%

26.4

30.9

26.7

27.9

17.9

26.8

42.3

20.1

1994年增速%

18.8

30.9

17.1

22.5

16.9

23.7

27.8

8.4

1995年增速%

16.4

23.8

23.6

27.4

16.4

16.1

25.4

19.0

1996年增速%

12.5

17.2

18.3

17.5

9.0

12.5

17.9

3.9

1997年增速%

13.4

16.9

16.7

19.6

11.2

14.0

17.2

4.8

1998年增速%

13.1

15.2

14.6

21.8

12.0

13.6

14.8

4.9

1999年增速%

13.2

14.7

10.4

19.7

10.0

11.7

12.7

8.7

2000年增速%

13.4

15.7

12.5

19.7

12.0

12.4

11.3

8.3

2001年增速%

12.7

14.3

13.2

19.9

12.1

17.0

9.5

6.5

2002年增速%

13.2

15.8

13.4

20.5

12.4

17.8

10.7

9.7

2003年增速%

15.2

19.2

17.4

20.5

17.5

19.7

12.2

14.1

2004年增速%

15.0

17.3

18.3

21.0

14.2

20.7

15.1

20.0

2005年增速%

12.9

15.1

19.4

19.4

13.4

23.2

15.8

27.8

2006年增速%

14.8

16.6

19.3

19.2

16.4

16.8

16.6

29.9

2007年增速%

14.9

14.8

19.2

18.2

16.7

15.7

17.4

32.9

2007年总量(亿元)

7109

6801

3605

3152

896

1238

1105

594

2007年人均GDP()

71808

79645

61199

46027

61693

49488

28945

16330

90-94年这个5年高增展期平均增长%

19.1

32.7

25.4

20.6

33.6

22.2

29.8

12.8

03-07年这个5年高增展期平均增长%

14.5

16.6

18.7

19.7

15.6

19.0

14.8

24.6

1990-200718年平均增长%

15.3

20.9

19.0

20.4

18.6

17.8

18.8

13.8

 

    从表1可以看到,珠三角地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腾飞”。在19901994年这个高增长期,深圳、珠海这两个新兴城市的GDP平均增长率达到32.7%33.6%,惠州达到29.8%。作为中心城市广州其年均增长率也高达19.1%。而作为后发地区的清远,则是从这几年才开始“起飞”,比珠三角地区迟了十多年时间。20032007年清远的GDP平均增长率为24.6%,基本接近珠三角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半叶“腾飞”的速度。从广东各地尤其是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史来看,根据发展经济学原理,以及当前广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清远当前的发展环境、发展势头来分析,未来十年,清远经济达到或接近珠三角过去十四年17%的年均增长率的可能性是有的。
   
最近五年,清远经济飞速发展,人均GDP在全省21个市的排位迅速前移。2003年清远人均GDP6080元,排全省第19位,落后全省水平65.8%。到2007年达到16330元,排全省第12位,与全省水平缩减到50%。五年时间提升了7个位次,差距缩减了15.8个百分点。如果剔除广州、深圳这两个不可比拟的龙头城市,2007年其他19个市的人均GDP24167元,与之相比清远落后7837元,相差不到1/3,处在第10位。如果从最近省里确定的12个重点发展区来看,清远GDP总量和人均GDP都排名第6位。就算是从全省21个市的排位来看,2007年清远GDP总量和人均GDP都排名第12位,要进入全省中间水平也只有两个位次之差。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清远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在2020年追赶全省平均水平或中等水平是有可能的。根据模型预测,到2010年全省人均GDP将突破4万元,清远约为2.8万元。在此基础上,清远要再用十年时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或中等水平,必须要保持“全省走一步,自己走一步半以上”的速度,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必须不低于14%
   
三、清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要素供给角度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清远经济要保持快速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依然是资金、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持续性供给问题。但从目前清远的实际情况,以及十七大促进经济发展的“三个转变”新要求来看,着力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为此,如何改进“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应是今后清远宏观经济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和尽快加以化解的重要问题。
   
(一)高投入低产出问题突出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历史及其理论研究表明,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尤其是在工业化阶段,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快慢起着重要作用。20年来清远的发展历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32007年的5年时间清远GDP能达到年均24.6%的高增长,完全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年均54%的高增长。作为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清远,把保持较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推动经济“起飞”的首要条件和必要条件是应该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确实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就是清远的投资效果低的问题。2007年清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7亿元,创造GDP597亿元,平均每元固定资产投资创造的GDP1.25元,比全省产出水平3.20元低61.7%,也明显低于全国1.92元的产出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清远工业行业的投资产出率低得令人吃惊。20042006年三年时间清远工业行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亿元,累计工业总产值1326亿元,平均每元固定资产投资创造产值3.58元,只有全省同时期的18.3%,不到两成。如果
按全省投资产出水平计算,2006年清远GDP将达到1038亿元,远远高于目前432亿元水平。虽然其中有不少新建项目还没有完全达到设计能力,其产能还有待进一步释放的因素,也有工业的投资结构不同等因素影响。但整体上投资效果低的问题确实无法回避,确实值得深思。还有,在全省投资产出水平呈现逐步走高的情况下,清远则呈现出逐步走低的趋势(表2),与2003年相比短短三年时间下降了32.4%。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遏制,照此下去,投资对清远经济增长的需求将难以为继。

近年来全省和清远投资产出水平对比(表2

 

每元投资创造GDP(元)

清远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全省

清远

2003

3.16

1.94

-38.6%

2004

3.10

1.58

-49.0%

2005

3.12

1.43

-54.2%

2006

3.22

1.31

-59.3%

2007

3.20

1.25

-61.7%

 

佛清两地水泥陶瓷制造业资本产出、资本利税率情况对比(表3

 

资本产值率%

资本利税率%

佛山

4.496

0.340

清远

1.523

0.168

清远比佛山低%

-66.1

-50.6

 

  就整体而言,清远的工业产业水平肯定低于全省,但部分行业的技术水平就未必如此。比如,这几年清远引进的安徽海螺、台湾水泥等水泥企业,东鹏、新中源、蒙娜丽莎等陶瓷企业,云南铜业、江西铜业、豪美铝材等有色金属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国内外著名的品牌企业,他们到清远投资扩大生产,不可能选用比原来老厂还要低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通过招商引资,清远的水泥、陶瓷和有色金属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清远的水泥、陶瓷和有色金属工业在省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清远水泥产量达到1688万吨,高居全省首位,占全省的1/6强;瓷质砖产量1.05亿平方米,居全省第二位。佛山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陶瓷基地,也是全省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2006年其水泥产量达到941万吨,占全省的1/10强,瓷质砖(墙地砖)产量达到8.27亿平方米,占全省的80%以上。2006年清远水泥陶瓷制造业总产值的资本产出率为1.523元,只有佛山的1/3左右。资本利税率为0.168元,只有佛山的一半左右。佛山的行业管理水平高于清远可以理解,但同行业的产出水平和资金利税率差距如此之大,着实出乎意料,令人吃惊。

  资本产出率是一个比例关系,一般用资本产出净收益与资本的比例值来表示。为计算方便,本文用每百元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创造的工业总产值表示工业资本产出率。固定资产净值可视为企业生产能力的货币表现,该比率可视为企业生产能力的产出水平,资本产出率愈高意味着资本的利用效率或产出水平愈好。它有别于“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概念,ICOR愈高意味着每增加1个单位的国民生产总值,需要的投资愈多。

全国、全省和清远近四年万元GDP电耗对比(表4
单位:千瓦时/万元GDP

 

全国

全省

清远

2003

1401

1279

1551

2004

1374

1279

1681

2005

1356

1195

1841

2006

1356

1172

1910

   (二)高能耗低产出问题突出
    2006
年清远万元GDP耗能1.67吨标准煤,是全省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地区之一,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7倍。其中单位GDP电耗全省最高,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3倍。这几年全国、全省万元GDP电耗都在下降,四年来全国下降了3.2%,全省下降了8.4%,而清远不降反升,每万元GDP电耗从2003年的1551千瓦时上升到2006年的1910千瓦时,四年上升了23.2%(见电耗对比表)。2006年广东消费了全国7.7%的能源创造出12.4%的社会财富,创造财富的份额高出能耗份额60.6%。清远则消费了全省3.7%的能源创造了1.6%的社会财富,创造财富的份额低于能耗份额55.2%
如果按全省平均每度电产出率计算2006年清远GDP可达660亿元,明显高出432亿元的实际水平;按全国平均每度电产出率计算,可以达到585亿元,也明显高出实际水平150多亿元。


2006年全省、各山区市及部分珠三角地区单位GDP能耗和电耗情况(表5

 

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电耗

吨标准煤/万元GDP

比上年升或降%

千瓦时/万元GDP

比上年升或降%

全省

0.771

-2.93

1172

-1.95

清远

1.670

-2.28

1910

3.72

韶关

2.008

-4.78

1559

-9.74

佛山

0.912

-4.50

1249

-5.90

梅州

1.398

-2.45

1227

-4.51

河源

0.877

-6.69

1149

-1.52

肇庆

0.917

-3.03

1087

0.82

云浮

1.340

-5.86

930

-7.76

深圳

0.576

-2.81

844

-5.06

广州

0.746

-4.62

793

-3.96

   从全省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清远不仅是单位综合能耗高,而且是能耗降幅难度比较大的地区。2006年单位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2.28%,降幅处在全省各市后列,低于全省降幅水平。其中单位GDP电耗高位回升了3.72%,成为全省单位GDP电耗最高的市。不仅远高于全省平均电耗,也远高于其他山区市电耗。
   
从能源消费经济结构来看,2006年全国一、二、三产业能耗所占比例是3.471.125.5,广东是2.366.631.1,清远是1.581.017.5。可见,降耗的重点在工业,尤其是清远更是如此。2006年清远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为0.843吨标准煤,是全国的1.52倍,全省的2.85倍。并且在全国、全省单位能耗下降的情况下,清远不降反升,如此下去,能源对清远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也将难以为继。


2006年清远有关工业行业能耗情况对比(表6

 

产值单耗(吨标准煤/万元)

产值
(
亿元)

能源消费合计(万吨标准煤)

各行业产值所占比重%

各行业能耗所占比重%

工业合计

0.843

673.42

567.59

100.00

100.0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107

88.42

363.17

13.13

63.9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889

31.80

28.28

4.72

4.9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646

63.67

41.11

9.45

7.2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600

83.14

49.92

12.35

8.80

纺织业

0.306

28.47

8.71

4.23

1.53

塑料制品业

0.218

24.27

5.28

3.60

0.93

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138

30.39

4.19

4.51

0.74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

0.128

36.58

4.68

5.43

0.82

农副食品加工业

0.120

22.41

2.70

3.33

0.4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118

65.56

7.76

9.73

1.37

通用设备制造业

0.057

42.31

2.42

6.28

0.4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053

29.42

1.56

4.37

0.28

   通过对清远工业行业的能耗情况分析发现,200635个工业行业中,单耗较高,且能源消费量较多的行业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泥、陶瓷制造业)、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发电等四大行业(见表6)。这四个行业消费能源占全市工业的85%,而产值则只占39.6%。尤其是水泥、陶瓷制造业,高能耗低产出问题最为突出。2006年水泥陶瓷制造业所消费能源363万吨标准煤,占全市工业能源消费的64%,其产值为88亿元,仅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3%。其万元产值单耗为4.11吨标准煤,分别是全国、全省同行业单耗的2.41倍和2.52倍。如果按全国、全省的单耗标准来计算,2006年清远水泥、陶瓷制造业产值应达220亿元,全市工业产值则接近2000亿元。由此可见,清远高能耗低产出的根源就在于此,治理重点也在于此。
   
(三)新的南北差距迅速拉大
   
由于区位以及产业转移的梯度推进原理等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别很大,致使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至2004年的十四年间,珠三角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7.6%,清远为10.6%,年增长率只有珠三角的6成左右。进入新世纪之后,由于清远市委、市政府及时把握历史机遇,促使经济跨跃式发展,与珠三角的差距逐渐缩小,从八五时期的落后4成左右,到2004年开始超越了珠三角的发展速度,2005年起GDP增长率已快于珠三角12个百分点以上。这几年的跨跃发展,被外界誉为从“寒极”到“热土”的“清远现象”。


珠三角与清远经济发展(GDP增长率)差异对比(表7

 

八五时期平均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珠三角

24.4%

13.8%

16.6%

16.0%

15.8%

16.9%

清远

14.9%

9.7%

14.1%

20.0%

27.8%

29.9%

差异(清远-珠三角) 百分点

-9.5

-4.1

-2.5

4

12

13

清远南部与北部经济发展(GDP增长率)差异对比(表8

 

2000

2004

2005

2006

清远南部

9.8%

22.0%

30.3%

35.4%

清远北部

7.2%

15.1%

15.6%

17.8%

差异(南部—北部)百分点

2.6

6.9

14.7

17.6

   但是,在清远与全省距离逐步缩小的同时,清远内部南北差距却在日益扩大。犹如当年的珠三角与清远一样,南“热”北“寒”。2000年清远南部GDP增长9.8%,北部增长7.2%,北部地区落后南部2.6个百分点。2004年南、北差距扩大到6.9个百分点。从2005年开始南北差距迅速扩大,北部增速只有南部的一半左右。2006年南、北差异扩大到17.6个百分点。“冷”、“热”两极差别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珠三角与清远的差距。这种地区发展不协调的趋势如果得不到较好的遏制,新的地区差别将日趋严重。
   
四、几点建议
  
十七大报告在第四、五部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对如何做好今后经济工作做了重要阐述,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和省的新政策、新措施、新要求,对清远今后发展具有重大的、迫切的现实指导作用。
清远经济今后的发展取向应以“好”字优先,在“好”的基础上追求“快”的发展。
   
(一)加强管理,遏制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趋势
   
由于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的原因,清远的资本产出率和利税率与全省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是可以理解的,但同行业相比也相差那么大确实令人费解。2006年清远水泥陶瓷制造业的资本产出率和利税率分别只有佛山的1/3和一半,万元产值单耗却分别是全国、全省同行业单耗的2.41倍和2.52倍。意味着消耗同样的能源,在其他地方生产的产品产量可以是清远的2.5倍。清远水泥陶瓷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真的会那么低吗?我们相信,落户清远的“安徽海螺”和“台湾水泥”等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绝对不会花巨资重建落后生产线,从佛山转移来的著名陶瓷企业也不会建造比原企业还落后的生产线。那么,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傻瓜企业”选择不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清远呢?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是企业的部分利税“回流公司总部”所在地,还是企业隐瞒了部分生产成果呢?这几年,招商引资项目对清远加快资本积累、迅速实现经济起飞确实起到十分重要作用,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几年的发展成果不仅是“外来资本推动”的结果,也是清远在土地、资源、环保等方面“积极贡献”的结果。从资金、能源、土地等要素的投入与产出成果来看,当前清远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严重不协调的地方,与十七大促进经济发展“三个转变”新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虽是后发地区加快发展普遍出现的“烦恼”。但是,同样是后发地区的河源市,其投资产出率及单位能源产出率则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比我们清远要好得多。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已到了刻不容缓需要及时化解的地步。
  
笔者认为,化解当前经济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困局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要有选择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从源头上加以堵截。清远经济发展到今天,在今后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对“多圈地、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税收”这样的“资源掠夺型”项目应当要加以限制。有选择地引进“用地少、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高税收、高就业”项目。二是加强对现有企业的监管,规范企业依法经营。重点是对那些“多圈地、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税收”的项目要摸清情况,加强监管治理。对“多圈地”的企业,要想方设法盘活土地,提高土地这个重要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因为生产工艺造成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要加强整治,引导其改进生产工艺水平。对故意隐瞒产出成果和逃税、骗税行为的“低产出、低税收”企业,要依法整治,规范其经营行为。三是尽快建立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和政府对经济管理的综合治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对故意“多圈地、高耗能、高污染、瞒产出、逃税收”行为进行有效的整治,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市辖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如前所述,过去几年在全市与全省发展差距不断缩小的同时,我市南北差距却在迅速扩大。虽然这是产业发展梯度推进以及具有比较优势“洼地”先走一步的结果,但我们也要考虑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在做大做强南部经济,增强市辖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的同时,要尽快启动北部山区的发展,缩小地区差别,为全市加快发展打开新的空间。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清远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各区域之间差异很大。从全省范围来看,如果按人均GDP水平高低排序,把全省67个县域经济划分为四类的话(每隔16.8个县域分为一类,共分四个类别),2006年佛冈处在67个县域的第9位,属一类地区;连州、清新分列第2526位,属二类地区;英德、阳山分列第3547位,属三类地区;连山、连南分列第5061位,属四类地区。全市县域人均GDP10044元,总体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处在全省67个县域的30位,属二类地区之后列,中游水平。从统计数字来看,2006年市辖区人均GDP虽然达到21919元,高出全市县域平均水平一倍多,但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市辖区排名则处在第15位,属三类地区(每7个市区为一类,共分三个类别),下游水平。落后于韶关、河源、梅州等山区市的城市经济水平。由此可见,虽然市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好于全市其他县域,但在全省的区域分类排名则差于县域排名,也差于全市在全省居13位的排名。清远市辖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核心,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环境,不仅本市各县域不能与其相比,也明显优于韶关、河源、梅州的市辖区,但其发展水平在全省的地位却不高,原因在哪里呢?笔者以为,主要在于其功能定位不当,一直以来清城区只把自己作为一个县域来看待,在考核要求上也与其它七个县域等同看待,致使其长期以来一直觉得自己已经远远好于其它各县,易于满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发挥出其核心区域所应起到的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没有跳出清远看自我,没有跳出清远去追赶先进,追赶珠三角。
   
(三)改进经济考核方式,注重经济发展质量
   
过去几年,清远市委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对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加快经济跨越发展起了十分重要作用,经济发展连续迈上几个新台阶。今后,应把着力点放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来。在具有鼓励性和引导性的经济考核方法上,改进“重速度”的粗放型考核方式,要根据十七大和省第十一届人代会一次会议的新要求,采用更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开展政绩考核工作,引导各级政府向“注重质量、注重效益、注重降耗、注重环保、注重民生”的方向转变。
   
(四)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根据十七大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今后经济发展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不仅要注重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要注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目前,清远三次产业结构为15543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一半。但工业行业中,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产业比重达到一半左右。2006年全市最终消费仅增长13.7%,而资本形成则增长44.3%。表明当前清远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和投资。今后要注重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色金属、电力、电气机械、电子信息、化学医药等重化工业要在规模上继续取得新突破,建材、食品饮料、食品加工制造等传统产业要在质量上和品牌上取得新突破。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并积极向“微笑曲线” 两端拓展。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虽有加快,但仍显滞后。按照产业经济学原理,当第二产业发展占国民经济份额达到50%左右时,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必须及时跟进加快发展,不然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后续发展。2007年清远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业已超过50%,因此,今后必须要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大型专业市场、中高档住宿餐饮业、房地产、旅游业和信息传输等服务业的发展,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唯有如此,才能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第一产业要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拉伸农产品加工链条。目前清远不论在产业化经营水平上,还是在农产品深加工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据统计,当前清远的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5%左右,与全省60%左右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今后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生态优势,在“品牌、基地、深加工”上多下功夫,做大做强清远特色农业。
   
改革无止境,创新无穷时。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给发展增添新动力。2008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在思想大解放、大讨论、大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新的发展思路,丰富和发展了沿用了六年时间的“三化一园”战略,提出了更具体、更具地方特色的“四个化”(即“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和管理人性化”)战略。明确提出今后发展工业必须园区化,反对“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我们相信,经过思想的大解放和发展战略的新调整,清远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迈向更高水平的大发展。

200712月完稿
2008
6月对部分数据和观点作了修改补充
本文刊登在清远市统计局与清远市统计学会主编的《清远统计分析》第十八期(总第150 )

 

 

                                                  清远市统计局:黎忠佐

 

 

【主要参考文献】
1
、十六大、十七大《政治报告》;
2
、黄华华:2008117在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3
、刘树成、张晓晶、张平:《未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之《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经济研究》,2005.11
4
、汪海波:《试论2003年以来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经验》。《经济学动态》,2007.10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高投资、宏观成本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经济研究》,2005.10
6
、赵志耘、吕冰洋、郭庆王、贾俊雪:《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经济研究》,2007.11
7
、卫兴华、侯为民:《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经济研究》,2007.7
8
、邱晓华、郑京平等:《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经济研究》,2006.5
9
、近年出版《中国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清远市统计年鉴》、《佛山市统计年鉴》。


 
国内重要科技业者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并作为宏基的策略方向。经历了十年多,施振荣先生将“微笑曲线”加以修正推出了施氏“产业微笑曲线”以作为台湾各种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策略之方向。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的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业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当前制造业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