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发改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清远市发改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发改委的悉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四化进程、建设幸福清远”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南融北拓桥头堡,山清水秀后花园”双向开放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和效益提升为中心,着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2015年工作亮点和成效

(一)规划编制和经济监测分析有新亮点。

1.全力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事关我市未来长远发展,对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我市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认真谋划“十三五”改革发展任务。自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以来,我局认真部署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完成了《“十三五”发展环境和目标思路研究》等14项前期课题研究,草拟了《清远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修订完善了《中共清远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形成了“十三五”规划草案初稿,计划在年底前上报市委、市政府审议,明年2月提请市人大审议。同时,开展了“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编制工作,初步征集、筛选、汇总“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共征集各类项目492个,预计投资4665亿元。

2.全力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一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形势,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调研活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监测,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服务。二是精心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编制工作。通过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做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的编制工作。

(二)全面深化改革有新动态。

1.加速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一是加快实施并联审批服务,推进项目直接落地。实行自动备案,除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重大公共利益以及政府出资的项目外,其他市场化的投资项目,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进行审批和核准,统一改为“自动备案”。优化“四个集装箱”并联审批流程,将企业投资项目纳入“四个集装箱”并联审批,简化审批流程。制定了《清远市加快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建设改革试点方案》,改变了审批制度流程。

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落实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抓好第一批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落实。目前,《清远市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第一批)》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包括省级产业园区施行落实,我市将根据全省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和我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加速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自2014年成立车改领导小组以来,市车改办严格按照中央、省车改工作的部署,积极推进公车改革。9月14日,我市车改工作方案获省车改领导小组正式批复。9月22日,我市正式印发《清远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清远市市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市车改办对全市128家参改单位和8个县(市、区)及高新区车改方案进行了批复,并于9月25日对全市各参改单位取消车辆进行封存,确保市县车改工作于9月底前完成。截止目前,全市参改车辆共4895辆,改革后取消2098辆,保留2797辆,压缩率42.9%。全市参改人员共18339人,其中市直机关参改人员3535名。市直机关公务交通补贴已于10月底开始发放,各县(市、区)也基本完成人员身份核定工作,正逐步发放。

(三)区域合作和功能区发展有新格局。

1.积极推进广清一体化融合发展。我市正与广州合作编制广清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协同编制“十三五”规划,共同编制广清一体化交通专项规划。目前,《广清一体化发展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两市发改部门正积极推进以两市政府名义上报省政府审议并印发实施。交通方面,加强了与广州的交通衔接,制定了年度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广清城际轨道和广清高速扩建。加快项目立项工作,争取早日获得省发改委核准文件,使广清与清连高速连接线、汕湛、汕昆高速等项目顺利动工建设。至“十二五”期末,我市公路通车里程在全省排名第一位。园区建设和产业转移方面,积极推动长隆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落户清远。

2.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一是做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基础工作。今年3月,编制的《清远市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获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发文批复,为我市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组织“三连一阳”地区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申报工作。上半年,我局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连山、连南、连州和阳山四县(市)开展了“三连一阳”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申报工作。

三是牵头编制《清远市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发展规划》。为使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我局牵头完成了《清远市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四是制定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要求,组织连南、连山、阳山和连州四县(市)分别对辖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指导各县(市)制定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积极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一是全面加快对外交通网络建设。我局按照“建设大交通、融入大广佛、对接珠三角”的总体思路,积极谋划对外交通路网。西安至广州铁路、广清怀高铁已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转报国家发改委,力争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韶柳铁路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征求意见稿),广东省铁投公司已完成广清城轨北延线项目的预可研报告。加快推进京广高铁和广清城轨清远站零换乘工程建设,争取建成集高铁、城际轨道、长途客运、城市交通、出租车“五位一体”的清远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韶贺高速、连阳机场、清远现代化铁路物流园等项目。积极申报中央资金,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我局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国开发展基金2.5亿元,已全部完成广清城轨项目出资计划8.9亿元,力争2017年底建成运营。

二是积极实施国省道改造工程。我局积极支持配合交通部门,以“迎国检”为契机,全面加快市域国省道改造提升步伐。通过快速审批、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等办法,加快我市国省道改造工程。2014至2015年筹资25亿元对覆盖市辖8个县(市、区)的33个项目共633公里国省道“次差路”进行改造提升。

积极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

一是做好振兴发展考核工作。为做好考核工作,及时组织召开了“市振兴发展考核评估准备工作协调会议”,明确准备重点,提出具体要求,同时,牵头组织各单位对照振兴发展考核指标展开自查自评。并根据考核工作方案,按照全力以赴、争先进位的考核要求,扎实进行考核准备。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二是建立全市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台账。为加强粤东西北地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摸清项目底数,推动项目建设管理动态化、规范化、标准化。我局对全市计划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包括拟建项目、新审批、核准和备案项目、新开工项目、续建项目和投产项目进行了梳理统计,初步建立了我市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台账。

三是调整燕湖新区规划。我局积极做好燕湖新区规划调整工作。牵头组织规划、环保、国土等部门准备好规划调整资料,按时上交省发改委审批。

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有新突破。

完善机制有迹循。修改完善了《加快推进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督查暂行办法》、《重点项目建设管理考评办法》等13个制度,制定了《2015年清远市四套班子领导重点包干、分工负责、联系督导重点项目工作方案》,从项目谋划、前期管理、督查、考核等方面保障项目实施,将重点项目落实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位负责人、一个倒排工期表的“五个一”落实责任制。

项目推进有人跟。积极做好连山县德建水库项项目、市粮食储备库粮食仓储设施第一批(400亿斤)项目、清新嘉贤粮油储备加工项目一期工程(竞争性建仓)的项目、清远英德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和清农电商(华南冷链生鲜电商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跟踪落实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有序开展。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0.6亿元,增速4.1%。2015年,全市安排207项省、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40.5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9.42%,投资完成率较上年上升了16.26个百分点。列入省重点的37个项目,年度投资计划118.8亿元,完成投资159.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4.3%,比上年上升了14.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比上年提升6位,位于粤东西北12市第2位,位于粤北山区5市第1位。

项目申报有人推。协助做好政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远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的电子纱窑炉纯氧燃烧技术改造项目、远南玻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高性能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项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资金申报工作,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6个项目,争取资金1.36亿元,中央专项建设资金项目13个,争取资金17.72亿元。

项目落实有人管。充分利用重点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对重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量化,推进目标时间倒逼进度。同时,对全市207个重点项目逐一梳理,建立台账,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按照“三保一顾”和兼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则,统筹配置年度用地指标,依法提高征拆效率,明确重点项目供地时间节点。

项目计划有依据。一是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储备,收集梳理了各单位、各地区上报的300多个项目,编制三年流动投资计划。二是做好2016年市重点项目计划编制工作。提早下发申报2016年省、市重点项目的通知,抓紧谋划明年重点项目,组织拟制了《清远市2016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

6.项目检查有人督。多次开展重点项目监督检查工作,今年3月,对列入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37个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督查调研;4月下旬,对我市2013年至2014年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专项督查,抽查了60个项目;5月,对我市落实2015年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坚持一年二次巡查,对总投资5亿以上的市级重点项目以及总投资1亿元以上县级重点项目,做好每月进展汇报,并纳入督查范围内,于6月中旬对市重点项目进行了逐一督查。

(五)低碳环保与能源建设有新业绩。

1.大力开展碳汇项目工作。为积极探索森林碳汇产权化、生态服务有偿化、市场化,实现“低碳清远”发展新模式,我局积极推动碳汇项目工作,多次召开林业碳汇工作会议并实地调研林业碳汇情况,成功举办了2期碳交易师岗位能力培训班;拟定了《启动碳汇交易工作方案》,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

2.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工作。

一是跟踪协调神华国华火电项目。神华国华清远发电项目已于2015年8月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并于今年10月举行了开工仪式。此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广东省首台“近零排放”百万机组。配套铁路专用线初步设计方案已得到市政府同意,神华国华正抓紧进行初步设计方案定稿和线路用地申报等工作。

二是积极推进风电项目工作。我局积极协助华润新能源、国电南方、国电广东、华电新能源等公司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加快推进我市风电资源开发。今年连州、阳山和连南有4个风电场获省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路条;连州风电四期将建成投产,五期工程将全面完成。

三是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项目。今年1月,华电清远华侨工业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正式获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成为我市首个获批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四是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我局正积极向省申请将英德天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省抽水蓄能建设规划并转报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划,争取十三五期间英德天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得到国家和省的核准,进一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和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五是做好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电输电工程协调工作。我局召集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召开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专家评审会议,做好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关的协调工作。

六是全面进行天然气管道隐患整改。制定并印发了《清远市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生产检查方案》、《清远市油气输送管道行业领域“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联合市安监局组织相关企业做好管道自查自纠工作,并积极配合省安委办、省发改委做好油气输送管道检查工作,彻底排除我市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确保我市天然气管道安全。

七是其他清洁能源建设。协助相关单位,不断推进陶瓷产业“煤改气”工作;加强陶瓷企业清洁能源使用和富氧燃烧的调研工作;协助省开展我市光伏发展规划、电网规划、热电联产项目、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示范项目等工作,大力促进我市清洁能源建设。

大力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组织申报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我局根据国家发改委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开展申报工作。我市连州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清新告星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和连南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整治工程成功申报,共获得中央预算投资1850万元。目前,清新告星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和连南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整治工程两个项目已开工。

二是做好2016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申报工作。我局向省发改委上报了7个2016年清远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项目,总投资13739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4500万元。分别是:污水处理项目四个,总投资4758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430万元;垃圾处理项目三个,总投资8981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3070万元。

(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新成效。

1.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并下发了《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和《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重点建设项目》,确立了11大重点工作、40项工作任务和24项重点建设项目,明确了牵头(责任)单位和任务时间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工作。

2.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我局正牵头起草《清远市公共信用信息使用细则》,进一步规范公共信用信息使用。进一步健全了社会主体信用档案,健全了包括生产、流通、价格、电子商务、金融、税务、工程建设、交通、中介服务、会展和广告等领域商事主体在内的社会主体的信用档案。目前,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共归集到379类信息资源3024390条数据,其中通过“信用清远网”对外公开307类信息资源1797591条数据。启动县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目前已有清城、清新两区及佛冈县建成运行,其他各县(市、区)已基本完成框架搭建工作,预计年底可全部建成运行。此外,引进广东恒诚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等作为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两类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

3.推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印发了《清远市诚信“红黑名单”发布制度》,规定以后将通过媒体、“信用清远”网及政府门户网站等定期发布“红黑名单”,使“红黑名单”发布常态化。制度印发以来,市信用办在清远日报、清远电视台等主要媒体及“信用清远”网上发布了两期诚信“红黑”榜,公布了88家守信企业及123位守信个人“红名单”、117家失信企业和210位失信个人“黑名单”。

(七)产业转型升级有新进展。

1.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今年4月,完成我市服务业专题的调研报告和招商方案。指导和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的相关技术改造专项补助资金,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开展了我市“互联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储备工作。同时,大力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一方面积极配合经信部门做好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规划,另一方面指导和帮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企业申报国家及省的有关补贴。

2.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积极配合我市各产业园区做好依托产业园加快产业集聚区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将各产业园纳入省产业集聚区,享受产业集聚区相关的政策。同时,积极配合做好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相关工作并获得国务院批复。

(八)稳物价惠民生有新举措。

1.着力做好价格调控工作。进一步放开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今年先后放开了工程勘察设计费、烟叶收购价格等7批共32项服务和商品价格。进一步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按照国家部署,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以外的药品政府定价。印发了《清远市发展改革局、卫生计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关于印发清远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价格调整原则,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目前,全市各县(市)已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医药价格改革,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清远市区暂停向乘坐出租汽车的旅客收取燃油附加费。年内两次下调工商业用电价格,同时将非工业、普通工业用电与商业用电归并为一般工商业用电,并实行相同电价,解决了多年以来工商业用电同网不同价的难题。推动建立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应向社会公开的价格收费政策,目前,共公开了价格和收费政策、商品价格、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价格等信息397条。及时向社会公布我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省级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收费目录清单、省级涉企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目录清单。组织上报省级资金扶持“三项建设”项目,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实施《广东省定价目录(2015年版)》,继续开放药品价格、车用燃气价格等62项具体价格。启动建立了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工作程序,并就清远市区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实施方案召开了价格听证会。

2.着力做好价格监督检查工作。2015,我局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1件,价格违法总金额63.36万元,实施经济制裁总金额63.71万元。其中:退还用户金额63.36万元,罚款金额0.35万元,上缴财政金额0.35万元。通过开展春运客运票专项检查、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第二阶段涉企收费专项检查、中秋国庆节旅游市场价格专项检查,查处了部分明码标价不够规范、代收费管理不规范等行为,进一步规范了价格收费行为。积极开展节日和日常市场价格检查,重点检查生活必需品价格、交通运输价格、旅游相关行业收费等,维护了市场价格稳定。同时,印发了《关于规范印章刻制经营店明码标价行为的通知》(清发改价监〔2015〕01号),进一步规范了印章刻制经营店明码标价行为。积极推进12345政府服务热线系统与12358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对接开发项目,实现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来电(12345热线)、来访和来信及网络等价格举报咨询536件,其中咨询265件,受理举报案件202件,办结521件,办结率达到97.2%。

3.着力做好价格监测和价格认证工作。价格监测工作方面,2015年,共完成省级价格监测常规任务16个,累计上报价格数据10288条,上报完成率100%;报送价格监测信息103篇、价格监测快讯58篇。积极开展了我市生猪、家禽市场调查和城市住房情况专项调查,了解我市近年来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求变化情况,掌握节假日市场价格动态,严格执行节假日价格监测制度,重点加强对粮油、肉蛋、蔬菜、水产品等居民日常消费品的市场巡查,对市场发生价格异常波动的商品进行及时跟踪,主动预警。不断强化成本调查和监审工作,做好农、林产品成本常规报送工作和民生重要商品服务成本费用调查及监审工作,为价格决策提供了有利成本依据。

价格认证工作方面,2015年中心价格鉴定总量为1131宗,鉴定总额115785.8万元。其中: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1017宗,鉴定金额1297.03万元;司法鉴证114宗,涉案物品价格114488.77万元。公务车定点维修价格认证5307车/次。

(九)粮食安全与合理储备有新方法。

1.粮食储备有保证。严格执行储备粮管理制度,及时组织开展储备粮轮换。今年市粮食储备库市级储备粮轮换计划12221吨、市级储备大米720吨、市级储备油300吨,已于11月顺利完成,年末达到满额库存量。对统一筹措的军粮严格实施“一批一检报告”,除生产企业自检外,对入库军粮每月送到质监部门进行检验,禁止不合格粮食供应部队,在配送的各环节确保军粮质量。

2.粮食安全有保障。认真执行各项仓储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粮食出入库、粮情检查、粮食质量管理、安全储粮等规章制度,做到了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坚持仓储人员持证上岗,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合格、储存安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质量档案,认真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及安全储粮等规章制度。做到熏蒸防治按规范操作,化学药剂管理严格,安全防护措施、消防器材配备到位,储粮通风作业规范。本年度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股权托管有成效。全年累计为股民开户25户,托管股份68500股,分红72户。股民登记过户26户,过户股份179500股,挂失补办6户,解答股民来电来访590多人次。回复清远股民网上咨询和广州股民信访事件十多起.

(十)党风廉政建设有新气象。

1.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推动机关党委成立与支部设置调整,成立了以刘新茂同志为书记的第一届中共清远市发展和改革局机关委员会,将局党支部设置重新调整为4个机关支部、3个老干支部、股权托管中心支部和粮食储备库支部。

2.加强作风建设。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把反腐倡廉和纪律教育融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中,按照“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回顾2015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与上级发改部门、市委、市政府及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破解重点项目建设制约因素创新不足,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手段不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不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县、市、区进度不一致;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区建设没有破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要素瓶颈制约较为突出,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三、2016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投资监测分析。

一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各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及时掌握项目立项、审批、建设情况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围绕重大投资项目和重要领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实地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预判和监测分析能力。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监测。强化项目制度管理,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干制度,建立服务保障制度、奖惩制度。强化项目督导检查,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使省、市重点项目督查常态化,建立难点问题交办制度,落实难点工作的责任单位、任务和时间要求。

(二)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切实抓好公务用车改革,做好车辆处置、规范管理车辆等后续工作,密切关注中央、省车改办工作动态,积极准备下一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车改革。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省级园区负面清单管理着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三)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推动广清一体化发展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紧抓广清一体化发展规划落实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加大督导协调广清合作项目建设力度。积极融入广佛肇清云经济圈发展,加大与湖南、广西等周边省市的合作力度,谋求共同发展。

(四)进一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推动成立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镇、村生态保护责任制,下移主体功能区规划重心;建立生态发展区生态考核指标体系,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修改完善生态严控区、生态林区、农田保护区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建立倒逼机制。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二是建立服务保障机制。为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全程跟踪服务,破解重点项目解决难题,积极为项目落户、建设、投产搭建“高速公路”,使有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产。三是设立奖惩制度,解决瓶颈制约。出台《重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重点项目在用地、报批、供电、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六)进一步发展绿色经济。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推进美丽清远建设,着力推进循环低碳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七)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夯实信用建设基础;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加大信用信息归集范围和整合力度,推动信用信息运用;加强诚信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体诚信意识,打造“信用清远”。

(八)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督检查工作。

在价格调控管理方面,继续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深化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开展用电大用户实行直供电研究。在价格监督检查方面,积极创新监测采报价模式,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价格分析水平,提高监测定点单位业务素质。

(九)进一步加强粮食储备、粮食安全工作。

做好储备粮储存轮换经营工作及新增储备粮37500吨的收储工作;研究探索储备粮管理办法,做到储粮安全、质量保证、用得上,又能节省财政开支;扎实推进新库建设,切实加强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监管。

(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全体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从完善制度入手,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强廉政教育,细化管理制度,完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纪律和廉政规定,积极营造机关廉政文化。



清远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5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