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月全市工业生产较快增长,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民营工业拉动作用明显,中小型企业发展较快,主要工业行业情况良好,工业投资、企业效益较高增长。
1.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14年,全市519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7.1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5.6个百分点;年内,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低开高走之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和全年分别增长1.6%、11.0%、14.9%和14.2%,前三季度为年内最高点,进入四季度增幅稍有回落,但基本保持平稳。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58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5.7个百分点。
2.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前12个月全市轻工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1.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4%,同比增长11.4%;重工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95.4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轻工业快3.7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78%,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3. 民营工业拉动作用明显。1-12月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9.7亿元,占全市工业工业增加值的51.6%,同比增长16.5%,今年下半年以来,民营工业增速一直高过全部规模工业增长水平,是拉动我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国有控股企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6.2亿元,同比增长6.4%,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1.7亿元,同比增长12.7%。
4. 中小型企业发展较快。1-12月大型企业完成增加值93.7亿元,占全市增加值的24.2%,同比增长3.2%;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87.1亿元,占全市增加值的48.3%,同比增长21.3%,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63.38%;小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04.78亿元,占全市增加值的,27%,同比增长25.6%,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39%,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小型企业增速一直高于大型企业;微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85.9%,增速仍然低迷。
5. 南中部县(市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南中部五个县(市区)1-12月合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63.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3.9%,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99.16%,其中英德市贡献最高,达到27.86%。三连一阳片区合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5.56亿元,其中连山对全市工业增长持续负拉动。
前12个月各县(市区)工业增加值情况(亿元)
|
1-5月累计 |
累计增速% |
贡献率 |
拉动率 |
清远市 |
387.13 |
14.2 |
|
|
高新区 |
55.27 |
18.3 |
12.54% |
1.78 |
清城区 |
128.80 |
13.7 |
21.66% |
3.08 |
清新区 |
71.84 |
20.8 |
21.94% |
3.12 |
佛冈县 |
38.89 |
31.8 |
15.16% |
2.15 |
阳山县 |
6.07 |
3.2 |
0.20% |
0.03 |
连山县 |
2.90 |
-9.2 |
-0.52% |
-0.07 |
连南县 |
5.11 |
13.1 |
0.96% |
0.14 |
英德市 |
68.46 |
25.7 |
27.86% |
3.96 |
连州市 |
11.48 |
6.4 |
0.64% |
0.09 |
6.主要行业作用明显。1-12月前10个工业行业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07.1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9.35%,10个工业行业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合计达到70.82%,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的贡献突出,合计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49.48%。从工业行业大类看,前10个工业行业中有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全市32个工业行业中实现正增长的行业有29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水平的有16个工业行业。
前12个月全市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情况(亿元)
|
1-12月累计 |
累计增速% |
贡献率 |
拉动率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94.06 |
21.1 |
37.05% |
5.26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47.84 |
18.3 |
12.43% |
1.76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43.03 |
2.2 |
3.70% |
0.53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1.20 |
8.1 |
4.79% |
0.68 |
制鞋业 |
23.63 |
0.8 |
2.87% |
0.41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3.18 |
3.7 |
1.47% |
0.21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1.81 |
15.4 |
2.11% |
0.30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1.12 |
13.2 |
2.54% |
0.36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0.70 |
-11.2 |
-1.36% |
-0.19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0.60 |
40.2 |
5.24% |
0.74 |
7. 企业效益较快增长。1-11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6.6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前10个月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84.73亿元,同比增长54.93%,比一季度提高41.94个百分点(一季度同比增长12.99%)。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5.94%,比上年同期提高1.53个百分点。
8. 企业减停面逐渐缩小。12月份全市停产企业34家,减产企业156家,减停产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36.6%,比上半年减少4.7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减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废弃资源、制鞋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工行业等;停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黑色金属、制鞋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废弃资源、造纸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10个行业。
9.工业投资较高增长。前12个月全市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5.5亿元,同比增长34.6%,增速比上半年有较大幅度提升,在一季度后,逐渐呈现较高增长趋势。
二、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上工业增速与能耗的两难问题制约。按照克强指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用电增速正相关度很高,考虑到我市的工业结构(前12个月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51.7%),如果明年要实现规上工业的较高增长,则工业用电指标必须要相应提高,才能保证省对我市规上工业高增速的核准。用电高速增长则势必拉动煤油的高消耗,能耗会上升。但是明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节能工作肯定会是突出的重点工作。这就导致了如果要工业高增速则节能压力大,如果能耗指标压下去,则用电增速下降,工业增加值的高增速肯定不会被省核准。
二是园区发展受限颇多,难以形成对工业经济的应有拉动。两德经济合作区征地拆迁进度滞后,建设进度缓慢,任务目标完成压力大。我市南部园区土地指标紧,园区用地需求与现有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项目落地难。中北部园区,区位条件相对不足,地方财力薄弱,相关配套设施不足,招商引资困难。作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园区发展迟缓,对全市工业的应有贡献也就发挥不出来。
三是土地要素对新增工业拉动力的制约。前10个月,全市累计产值在1500万以下的规上工业企业有27家,这些企业预计年底有很大可能会被从规上名单中剔出。而近些年受工业用地指标的制约,项目引进难和落地难一定程度导致了我市规上工业后继无力,如果不加大对工业用地指标的倾斜,明年新增投产的企业数预计不会很多,则新增工业增长点仅能填补年底下规企业的负作用,实际拉动有限;这样正负相抵之后没有盈余,则工业经济增长上行就会无力。
从三次产业的预计拉动来分析2015年全市经济增长点来看,第一产的增长空间较小,对明年GDP的贡献率不会有较大变化。第三产中的餐饮住宿等消费受国家相关规定的影响,明年也难有较大提升;网上消费比重越来越大却又统计不到,批发零售业的增速不会有较大提高;我市虽然引进了一批大型连锁超市,但大多又属于总部经济,形成的消费数字不能体现在我市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预计2015年第三产延续今年的低迷态势可能性较大,对GDP的拉动不会有明显改善。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与建议
一是深化广清合作,抓好园区合作共建。推进广清合作园建设,进一步协调解决园区缺乏土地指标问题,落实园区土地调规。推进广清合作园佛冈片区建设,共建园组织架构搭建,启动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广州市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协调连州与荔湾两地合作有关事项,推动民族工业园建设和发展;加快花都与清新、阳山、越秀与清城、白云与英德的产业对接和园区合作共建。
二是加大工业用地的投放。目前大多数县(市、区)都面临招商过程中因为少土地而没底气的现象。建议市对南中部县(市区)适当下放工业用地指标,推动工业项目的引进和落地。
三是抓项目建设,培植经济增长点。 抓好2015年计划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为项目建设创造基本条件;抓好在建项目,确保按计划竣工投产。切实抓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收集项目信息,加强项目联系对接,争取储备一批优质的项目。
四是强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出台结构调整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促进产业结构尽快升级。在继续抓好传统优势产业上档升级的同时,突出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形成新经济增长极。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制定出台新的优惠政策,研究新的办法,加大支持力度,吸引和带动金融、民间和外来资本参与我市工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