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教育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局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根据市纪委《关于在党风廉政共建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我局作为今年党风廉政共建单位成员,为做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紧密结合实际,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关键环节,以“讲学习、立制度、促廉洁”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以“查找、建制、监控”三个环节为重点,强化预防腐败制度建设,建立起以强化岗位为点、规范程序为线、完善制度为面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形成工作示范点,并辐射扩大、以点带面,促进全市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工作目标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监督机制,明确岗位工作职责、明确岗位职责风险,确定重点防范环节,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制度和机制,形成全方位监督,更好地规范权力的运行,有效防范腐败的发生。按照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要求,到2010年底,初步形成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网络,基本建立制度保障、程序运行、技术监控和考核评价等配套体系;再用两年时间,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长效体制。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清远市教育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汤桂森。
副组长:温树辉、赵玉成、成飞宇、冯小敏、莫志荣。
组员:贾圣广、涂伟平、卢默霞、李国新、李洁玲、叶灿强、高湘琴、郑国祥、江志和、邓溯明、王振华、黄昌文、邹树华。
(二)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小组:
1、协调组,组长:卢默霞,主要负责:(1)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2)与市纪委、市共建单位成员的联系和沟通。
2、审核组,组长:涂伟平,主要负责:(1)组织好学习动员阶段的有关学习;(2)班子成员每阶段的材料收集、整理;(3)设置公开信箱收集群众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领导小组。
3、宣传组,组长:贾圣广,主要负责:(1)及时收集并认真审核每个阶段上报的材料;(2)做好有关材料的公示工作;(3)组织好本次活动的有关对内对外的宣传、总结工作。
四、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
(一)主要内容。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念和方法,重点围绕制约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行,紧密结合单位实际,突出重要岗位,认真查找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并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控措施,通过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等环节,对预防腐败工作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
(二)方法步骤。结合自身实际,在进一步明确职责和权限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查准查全风险点、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实施有效监督、严格检查考核和建立健全预防腐败长效机制,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1.学习动员(时间:4-5月)。在此阶段,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党内法规,以及汪洋同志在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省纪委第十届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及省纪委全会精神、市委五届六次和七次全会精神,召开党风廉政共建工作动员大会,深入阐述当前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方法步骤,达到统一认识,形成氛围,增强做好廉政风险点查找工作的自觉性,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2.排查廉政风险(时间:5-6月)。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行政管理事项、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按风险发生机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将风险点登记汇总,由办公室收集、汇总、审核后报局党组审定,并由办公室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
(1)查找岗位风险。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对照岗位职责、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要求,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等多种方式,认真分析并查找出个人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查找结果以科室为单位进行汇总登记。(此项工作全员参与,以科室为单位进行汇总,并于6月25日前将书面材料交纪检组)
(2)查找科室风险。针对人、财、物管理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重要岗位,各科室对照职责定位等情况,分别查找出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并认真细化、分析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此项工作以科室为单位进行汇总,并于6月25日前将书面材料交纪检组。)
(3)查找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风险。根据领导岗位工作分工和职责,从全局的高度查找和分析行政管理、业务运行过程中的个性和共性问题,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重点围绕“三重一大”事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在决策过程、权力监督制衡等制度机制方面进行查找。(此项工作由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进行排查,人事科进行汇总,并于6月25日前将书面材料交纪检组。)
(4)查找单位风险。结合单位和行业特点,重点查找在“三重一大”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此项工作由办公室牵头,纪检组、人事科、工程办、基财科协办,并于6月25日前将书面材料交纪检组。)
3.制定防控措施(时间:6-7月)。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各科室有针对性地提出并推进防控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防控措施以科室为单位进行汇总,由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审核后,报局党组讨论审定,并予以公示,公示期间如没有出现新的问题和情况,在公示期结束后即形成工作制度,严格执行。
(1)针对岗位风险,由本人对照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规制度,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报所在科室或党组织备案。(此项工作全员参与,各自按照自己所在岗位排查出的风险点提出防范措施,以科室为单位汇总上报。)
(2)针对科室风险,由局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研究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统一采用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以科室为单位上报办公室。)
(3)针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风险。由班子成员根据各自的岗位排查出的风险点提出具体防控措施,在班子会议上讨论决定。(此项工作由人事科汇总。)
(4)针对单位风险,认真研究分析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业务工作和自身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风险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防控风险任务要求和工作标准,形成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此项工作由办公室牵头,各科室共同协助。)
要加强监督管理,根据权力运行的风险内容和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对廉政风险等级较高的权力,在单位分管领导直接管理的基础上,由单位领导负责;对廉政风险等级一般的权力,在科室领导直接管理的项目,由单位分管领导负责;对廉政风险较低的权力,由科室领导直接管理和负责。坚持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整合监督资源,实施有效监督管理。
4.考核防范效果(时间:7月-9月)。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廉政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可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也可组织专门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绩效考核和政府督查考核工作评价系统。(此项工作由纪检组及领导小组共同完成。)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加强我市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反腐倡廉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就是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结合我局反腐倡廉建设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有利于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整合力量,调动各方面参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职责清楚,目标明确,便于检查考核,防止权力滥用。
(二)加强领导。要把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入党政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确保预防腐败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突出重点。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重点部门、重点工程、重要领域和重要环节,突出抓好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人、财、物管理等关键岗位,着力解决本单位涉及民生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和重大改革问题,努力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融入到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以重点带全面,以关键促整体,有计划地推进预防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加强协调。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共建工作制度,规范共建活动的开展。一是例会制度,每季度要做好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加强与市纪委的沟通与联系;参加市纪委召开的例会。二是重要情况通报制度,要及时将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情况向市纪委通报。
(五)注重实效。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要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取得实效。按照《清远市“廉风和畅”教育行动2010年工作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组织开展“讲学习、立制度、保廉洁”主题教育活动,依托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和警示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创建活动,使反腐倡廉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