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市教〔2016〕59号
清远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清远市教育局关于
推进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6-2018)》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现将市教育局制定的《清远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2016-2018)》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迳向清远市教育局德安科反映。
清远市教育局
2016年6月12日
清远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学校文化
建设的实施方案(2016-2018)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和《清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明城市、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特制定2016—2018年推进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建设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学校文化。
二、目的意义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包括学校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课程文化等方面。
学校是城市的文化高地。学校文化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带动家庭,影响社区,促进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强有力举措。
三、总体目标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的要求,用三年时间,使全市70%以上的中小学校建设成为学校环境优美、富有文化内涵和体现鲜明教育特色的学校,培育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学校。以学校文化建设辐射引领社区文化建设,把学校建设成文明城市示范区。
在2016年,选取市直普通高中6所,清城区、清新区小学、初中各3所,清新区高中1-2所,其他各县(市、区)小学、初中、高中至少各1所,作为清远市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试点学校,要求2017年通过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达标验收。通过试点学校辐射带动全市中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到2018年,全市70%以上的中小学校通过市达标验收。
四、主要工作
(一)建设绿色和谐的学校环境文化
1.创建绿色美丽的自然环境,营造文化生态学校。从学校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适当布置景点,绿化、美化学校,使学校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使整个学校干净、整洁、美观、有序。
2.创建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洋溢浓厚文化氛围学校。以楼道走廊为阵地,精心布置文化长廊。充分利用楼道、走廊、建筑大墙等媒介导入理念文化,按不同主题精心布置文化长廊,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学校文化系列;以各功能室为阵地,营造育人文化氛围。统一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图书室、宿舍、饭堂和运动场布置标准,悬挂体现功能特点的名言警句匾牌,营造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校园内显著位置要展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好学校网络、学校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文化载体,为师生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健康精神空间。
3.创建安宁有序的安全环境。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校内外安全环境专项治理,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安全工作措施,完善安全工作制度,严格安全责任追究,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二)建设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
1.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党建日、建军节、国庆节及抗战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运用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传播主流价值,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提升办学理念。学校要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要认真总结学校精神,科学提炼学校的“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全校师生熟知“一训三风”内涵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努力打造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
3.建设标识文化。各校要精心设计校徽、校歌等,努力办好校报、校刊。校徽设计要图文并茂、寓意深刻,能体现本校特色。校歌要健康向上,富有朝气,旋律优美。校报校刊要能体现本校的教育教学特色,能够反映学校师生的文化生活。
4.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校风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提炼先进的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核心教育理念。以教育理念为统领,提炼各具特色的学校精神;教风建设要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严格自律、奉公守法、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全面提升教职工素质;学风建设要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训练。重点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健康文明、认真诚信、积极向上、自主合作、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抓班风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以班级的荣誉感和学生的归属感为核心,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
(三)建设规范文明的学校行为文化
1.建设良好的学校领导班子行为文化。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善于倾听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各方面意见,严格规范自身的管理行为,科学整合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资源要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形成以身作则、以人为本的学校领导文化。
2.建设良好的教职工行为文化。教职工要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师德高尚、热爱学生、言传身教、敬业奉献,培育为人师表、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教师文化。
3.建设良好的学生行为文化。学校要在显著位置设置长久性的《中小学生守则》(新版),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优秀文化和法制安全教育。重点抓好学生的道德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遵纪守法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生行为文化。
(四)建设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文化
1.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做到制度管理和文化氛围相协调。
2.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办学、依规治学,切实规范办学行为,让学校的制度文化约束人、激励人。
3.不断优化制度文化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关爱和激励,重视制度管理的人文意蕴,增强文化管理意识,激发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内驱力,逐步把规章制度的有形约束转化为师生的无形自律,切实将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五)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文化
1.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大以素质为核心、文化为支撑、实践为导向的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同时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在区域的优秀乡土文化、廉政文化和生命安全教育等纳入课程体系,把德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和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等纳入课程管理。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开设个性化课堂。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课堂焕发生机活力。改变评价方式,积极采用过程与目标并重的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发展的点滴,用良好的记录和成功的喜悦推动学生的发展。依托综合实践课程,强化中小学生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环节,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六)建设健康活力开放的学校网络文化
1.健全学校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文化活动。学校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特殊学校文化形态,是学校文化的延伸。学校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学校网络文化平台,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向社会宣传学校,及时更新学校信息,向师生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学校与师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了解师生思想动态,传递正能量,建设活力开放的学校网络文化。
2.规范网络管理,杜绝各种违法有害信息在学校网上传播。学校要规范网络管理,建立功能完备、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删除“黄色的”,疏导“灰色的”,积极营造“红色的”和“绿色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学校网络文化。
五、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确保我市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教育局成立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玉兰
副组长:赵玉成、成飞宇、高湘琴、王振华、贾圣广、
邓溯明
成 员:刘细花、陈劲松、王超平、肖光辉、涂伟平、
叶灿强、邓小松、温秀媚、李雄飞、陆治杰、
朱 颖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德育安全科,办公室主任由赵玉成兼任,副主任由陈劲松、刘细花、肖光辉、王超平、朱颖担任,成员由德安科、教育科、体卫艺科、高中职科、督导室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
(二)精心安排,分期推进
1.2016年4月底,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各县(市、区)教育局有关人员、试点学校校长到湖北省荆门市参加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专题培训。
2.2016年5月初,制定清远市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达标细则(达标细则由清远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另行下发)。
3.2016年7月底前,试点学校制定各校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4.2016年9月举行全市“学校文化建设校长论坛”。
5.2016年9月—2017年7月,各试点学校根据实施方案开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相关工作。
6.2017年8月,市教育局对各试点学校开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中期验收工作。
7.各县(市、区)教育局总结试点学校经验,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2018年5月,对试点学校进行终期验收,召开全市学校文化建设现场会。
8.2018年底,全市完小以上中小学校学校文化建设取得较明显成效。
(三)保障经费,提高效益
市教育局设立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对通过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达标验收的试点校一次性给予10万元补助。各学校要把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其它建设结合起来,把学校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各县(市、区)教育局、中小学校要把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部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这项工作。同时,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积极参与,让师生、家长和热心中小学教育的各方面人士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通过努力,使绝大多数中小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学校文化,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形成新气象、新面貌,为实现清远市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