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清远市商务工作总结


2015年上半年清远市商务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商务经济基本情况
    1-5月份,全市进出口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2%,完成省目标任务(按美元统计)的33.9%;其中出口52.8亿元,同比下降2.6%;进口44.2亿元,同比下降10.2%。
    1-5月,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宗,同比下降30%;合同外资金额-110万美元,同比下降101.02%,完成省任务(35260万美元)的-0.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47万美元,同比下降52.16%,完成省任务(23544万美元)的23.14%。
1-5月,我市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2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65亿元,同比9.1%,与省目标任务(11.5%)有些差距。
    1-5月,我市布局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共建成5个县级运营中心(英德县级运营中心即将在月底开通运营)、195个村级服务站点。2015年第一季度我市通过“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进行网购的交易额约750万元,比2014年第四季度增长471%。
  二、工作亮点
    1、重点招商项目取得进展。广东省航运集团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已基本确定并筹备在清远建立项目公司(项目产生的经济数据将计入清远);
    万达集团项目落户清远,拟在清城区飞来湖畔投资建设万达广场;
    雅川物流项目落户清远华南声谷,将投资运营第一期起步区;
    美国服务外包企业sutherland(萨瑟兰)公司也将在我市投资建立后台客服中心,该公司主要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外包服务;
    吉林紫鑫药业人参深加工项目将落户莲湖工业园;
    华润集团燃气项目将落户阳山,华润风电连州项目第五期预计今年底前可进场施工。
    2、电子商务成效斐然,获多项荣誉称号。清远市在全国70多个竞争县市区中取得前五的成绩。“2015年全国县域电商峰会评选活动”中,清远市在全国70多个竞争县市区中取得前五的成绩。在“2015年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评选活动”中,清远市阳山县、英德市分别获得“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称号。在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举办的全国县域电商峰会中,我市阳山县获得阿里巴巴集团颁发的“农村淘宝先行试点县”称号。
    三、主要工作 
    上半年以来,我局围绕年初工作计划和省目标任务,全力促进商务工作上新台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细分责任,推动目标任务完成。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商务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按照目标任务责任书的内容,细分责任,层层落实。
   (二)创新举措,推动外贸稳增长。一是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好春季广交会等重大展会的组展、参展工作。二是推动“无水港”落地清远。三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方度。促进国税推行出口退税提速;加强与信保公司合作,对进出口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协助企业申报各项扶持资金。全市14家企业申报进口贴息1.22亿美元,3家企业进口贷款750.38万美元。四是新成立外贸企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做好外贸稳增长相应的服务协调作用。五是六是推动“三个一”新通关模式协调,推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二)拓展思路,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是深入调研,听取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的建议与意见。二是加强新媒体宣传推介。三是加强与清远商会的交流。上门拜访了广州、深圳市清远商会等,宣传推介清远投资环境,共同探讨在广清一体化、深圳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如何共享资源、合作互补、共谋发展。四是对接产业项目,推动项目建设。先后接洽了香港钱氏玩具中心有限公司、深圳方块动漫画文化有限公司动漫主题公园投资项目、鸿海集团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点动信息科技电商产业园项目等,对接我市重点招商项目。接洽广州雅川物流园投资有限公司、广州点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商华南声谷起步区项目投资与建设事宜。五是筹备各类商务交流活动。六是强化招商队伍建设。七是推动企业“走出去”。分别与清远冠铭体育、广东先导稀材、清远博华陶瓷等企业进行座谈交流,推动本地优质企业“走出去”做强做大。 
   (三)加强管理,拉动内需促消费。一是推进肉菜市场升级改造建设。二是做好商贸流通相关调研、检查工作。三是加强生活必需品、重要消费品储备与应急工作。四是开展第一轮消费促进月活动。制定《2015年清远市消费促进月活动方案》,指导各县(市、区)流通企业有序开展促销活动。五是做好行业统计分析及其他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市场监测与统计工作补贴资金下发工作。
   (四)顺势而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一是建立机制,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职能部门责任体系。拟定并推动《推动清远农产品电商发展工作方案》、《清远市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出台。二是完善的电商人才培育、就业、创业体系。推动高职院校在电商专业设置、实习培训等方面向电商业态靠拢。上半年举办专项培训课380多节,培训电商创业者5000多名。与广东省人民银行、广东省银联签订战略合作协会推出“惠农宝”贷款业务,针对农村电商创业者提供多个免息贷款业务。三是加快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编织电商服务网络。全市共建农村电商县级运营中心5个,村级服务站200个。四是加强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成为广东省首个与阿里巴巴签订广泛合作协议的地级市,成为全国第二个推广阿里集团“千县万村”农村电商计划的地级市。五是加快布局市县两级电商园区建设。成立清远市电子商务服务行业协会,吸纳本地电商会员企业70个;将清新区打造成市级农产品网销中心;引导阳山、连州进一步开发县域农产品电商资源,并推进城区生鲜冷链产业园建设,清远农产品电商产业带初具规模。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外贸进出口方面:一是受宏观因素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接单减少。国内内需不足。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企业不敢接单或不敢大规模地进口。二是外贸整体营商环境欠佳,人工工资比珠三角差距不大;其次行业税费负担偏高,港口费用较高,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国有控股银行年利率基本上在15%以上。三是外贸企业基数不大、增量很少,而龙头企业下降影响大。我市新增企业的数量不多,规模较小,发展后劲不足。今年我市8家龙头企业双位数的下降,有一家企业就拉动了我市进出口整体下降了2.9个百分点。四是我市外贸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偏低。外贸出口企业产业层次偏低,产品缺乏定价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1-5月,作为我市外贸支柱产业的废金属、废塑料进口大幅下滑,其中废金属进口下降31.7%;废塑料进口下降20.3%,“再生资源”行业进口下降29%,拖动同期我市进口整体下降12.6个百分比。
    利用外资方面,一是用地问题制约新项目落地的主要因素。二是我市新业态、新产业以内资为主,对外资吸引力不足。我市在新材料、汽车及零配件制造、电子商务等招商引资重点以及潜力发展行业中,均以内资为主,外资难觅其迹。作为我市利用外资主要来源的港台地区仍以传统产业投资为主。三是很多企业只扩产不增资,实际外资统计流失严重。由于现行外资统计制度仅统计外汇进出,这样有实际投入的增资扩产行为没有办理正式的增资手续,导致我市利用外资完成金额的流失。
    市场消费方面:一是石油及制品类拖累消费品零售数据,1-4月我市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11.6%,加上它们在零售业中占的比重较大,对整个消费品零售数值的拖累严重。二是我市限上企业呈现总量偏少,基数偏小、层次偏低等突出问题,我市限上零售额占零售总额的百分比仅为23.2%。
    五、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监督。刚刚召开全市商务工作上半年总结会议,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要求完成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落实机制;督促各县(市、区)跟踪落实重点项目;市政府建立目标任务落实情况月通报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将对后三位的县(市、区)分管领导进行约谈。  

   (二)进一步优化外贸发展条件和环境。一是强化出口退税的支持,加快退税进度。二是进一步推进“无水港”建设。鼓励和协助企业通过“无水港”模式直接在清远市进出口,同时抓住“广清一体化”的机遇,通过与南沙的进一步合作,推广“无水港”,对接自贸区,降低外贸航运线路的运输成本。三是协调相关部门降低企业税负。争取在年内将我市综合税负降至与佛山、肇庆同等水平;提高出口退税效率。四是推动金融局联合清远银监分局对我市再生资源企业的融资套利进行系统分析与调研,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推动外贸数据回流。五是充分发挥市政府安排的1000万元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和稳定增长。
   (三)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大进出口信用保险支持。 按照国家和省今年的展会安排,协助企业参展布展,通过展会抢外贸订单;加强与中信保、中财保、四大国有银行及相关商业银行等合作,对有订单、有效益、收汇有保障、风险可控的进出口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并探索研究符合我市企业情况的进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
   (四)千方百计挖掘新的外贸增长点。一是挖掘新旧项目的外贸潜力。在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来实现扩大出口的基础上,抓住新项目长隆、金发科技、万裕等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在我市落户的机遇,服务好企业相关设备、原材料、动植物技术方面的进出口工作。二是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协助连州申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清远市电子商务服务行业协会携手共建清远市果蔬产品基地工作站,并协助清远市果蔬产品基地工作站申报2015年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基地工作站建设资金。三是深入抓好外贸调结构、促转型工作。推动外贸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和自有品牌的培育;利用我市果蔬类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和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打造北部地区的农产品外贸产业。四是大力扶持外贸新业态发展。推动申报“清远市国际邮件监管中心”项目;同时借助长隆项目的落地,推广小商品采购和旅游购物出口贸易。 
   (五)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外资外贸工作融合发展。一是进一步挖掘我市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发挥吸收港台投资的优势,大力引进外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同时在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方面要有所突破,尤其是物流、电子商务、金融后台等产业项目。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引进,促进增资扩产,尽快提高合同外资存量。对在谈的外资项目及有意增资扩产的项目进行摸查并列出清单,并加强跟踪。例如海富电子、宏昌新材、普洛斯、蓝宝制药、宏全食品、汉威泰等,对拟扩产企业提前介入,加强沟通,堵塞我市利用外资流失的漏洞。三是推动招商引资时用地指标向外资项目倾斜,努力实现外资项目的及早签约,及早投建,迅速拉动外资提升。
   (六)加快限上主体培育,增加限上企业数。切实贯彻落实好市政府刚出台的《关于促进市场主体规范升级的实施意见》(清府办〔2015〕68号),加快推进市场主体升级,积极培育限上企业,增加限上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充分发挥限上行业在消费市场中的主导力量。
   (七)引导和促进电商产业发展。一是做好政策,加大政策性引导和扶持力度。出台实施《推动清远农产品电商发展工作方案》;争取9月下旬出台实施《清远市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二是做好平台,建设清远农产品电商供销产业带。在清新区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的“市级农村电商产业园”。引导阳山、清新、连州进一步开发县域农产品电商资源,加快推进城区华南冷链生鲜产业园建设。 三是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生态环境。将对全市特色电商资源进行摸底整合并开展招商。重点吸引深圳、广州等地的创业者前来清远开发农村电商及精品旅游资源,引导创新、创业资源向清远农村集聚。四是多途径深入探索农村电商建设工作。与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巨头对接的基础上,争取与更多国内电商巨头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及影响力。
    六、工作建议
    1、用地指标方面,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外资项目落户,解决现有企业用地困难,请省对我市工业用地指标给予倾斜。
    2、扶持资金倾斜。今年省财政一次性新增安排10亿元外贸稳增长和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希望考虑粤东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申报条件、考核标准以及资金配比方面对我市予以适当倾斜。
    3、加强业务指导。商务局成立后,增加了一些新的职能,商务工作内容多、范围广,人员变动较大,建议省商务厅从省的层面统筹组织该方面的业务培训工作。
    4、企业增资扩产方面,近年来一些企业存在利用国内关联企业资金或自身利润投入进行扩产不办理增资手续的行为,建议上级部门制订出台针对这一现象的法律法规及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