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清远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20250152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范杰忠委员:
您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提案《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的建议》(第20250152号)收悉,该提案由清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会同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坚持高位统筹,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一是我市已连续五年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和全市重点工作统筹推进,高位部署推动垃圾分类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建立清远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间职责分工,促进各方协调配合,有效形成政府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积极推动垃圾分类体制机制建设,先后制定印发《清远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档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清远市2024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等40余份规范性文件或方案,统筹把控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进展。
(二)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全链条管理水平。一是优化前端设施配置。成功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完成全市140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和新建。截至2025年上半年,各县(市、区)中心城区共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3343个,已完成升级改造2299个,升级改造占比68.8%。二是规范分类收运体系。市区共配备分类运输车辆115辆,厨余垃圾专用车辆16辆,设置厨余垃圾收运点188个,促进厨余垃圾应收尽收。布局完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和有害垃圾收运体系,市区现有可回收物回收网点318个,建成并投用可回收物分拣中心3个,全市建成有害垃圾暂存点10个。积极推动各地垃圾转运能力提升,预计今年全市完成5个垃圾转运站提标改造。三是优化末端处理能力。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稳定运行,清城区、清新区、英德市和佛冈县的生活垃圾已实现“全焚烧”“零填埋”。北部能源生态园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力争2025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已建成投用市级集中式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处理能力约200吨/日)及清城区、清新区家庭厨余垃圾预处理项目(处理能力约9.8吨/日)。
(三)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扩大影响覆盖。一是统筹实施“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及2025年“清远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月”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市各地共计开展各类活动217次,带动约11.8万人次,地方媒体转载及报道共计22篇。二是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包装减量化”等宣传工作,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向餐饮商家、重点商场、企业开展主题宣传,提倡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动从源头减少浪费和厨余垃圾产生。市邮政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商务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践行绿色寄递 共建绿美清远》倡议书,倡导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绿色环保包装,减少包装污染。三是深化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动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今年2月,我局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清远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建立生活垃圾志愿服务队9支。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1176场次,参与志愿者9510人次。
二、下一步措施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一)着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工作议事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切实保障垃圾分类资金投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实践。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积极统筹有关资源力量,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全方位协同推进。
(二)持续推进分类体系建设提升。继续加强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科学配置和转运设施提标改造,指导各地配足配齐分类收运车辆,完善收运路线,提高清运频次,促进垃圾分类收运能力提升;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两网融合”,逐步提升我市生活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率;继续加强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整治提升,稳妥有序推进北部能源生态园项目建设,推动全市早日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三)强化组织动员和宣传引导。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依托“团组织-志愿组织-社区”等联动,常态化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着力打造具有清远特色、时代特征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引导带动更多群众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定期组织环卫领域从业者、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等不同群体开展垃圾分类技能培训和业务辅导,全面提升各地垃圾分类业务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清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5年8月14日
(联系电话:3396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