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和“1310”具体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大力推进社会消费回稳向好,对外经济固稳提质,招商引资扩量增效,全市商务经济平稳有序运行。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半年来,社消零逐渐恢复正常增长,1-6月,清远市实现社消零260.2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4.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从全省第21位大幅提升至第12位。外贸进出口展现出较强韧性,外贸进出口连续五个季度保持正增长,1-6月,清远市实现进出口311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排名全省第7位。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1-6月,清远市实际使用外资7.15亿元,同比增长5.3%。招商引资成效亮眼,上半年全市新签约项目共计173个,计划投资总额共368.4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成功引进了万洋众创城(清城)项目、炎石赛车谷、粤实电子铜箔、灏嵩绿色循环科创园等一批项目。内资招商引资一季度同比增速和增量分别排名全省第3、第4位,清城区获省商务厅2025年一季度投资促进激励资金500万元。
半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政治引领,夯实作风根基。一是增强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序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次,进行集中学习研讨4次,举办读书班1次。二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定《清远市商务局2025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任务安排》,规范开展党内谈话,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三是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及时研究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截至目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照2个问题清单共查摆问题18个。搞好开门教育,结合企业调研、挂点联系、支部联建共建等工作,主动为企业、群众解决问题。
(二)促进消费升级,释放内需潜能。一是深挖潜力稳增量。扎实推进“批零住餐”业上限纳统工作,建立后备企业库、退规风险库,摸查出“批零住餐”近限经营主体总计2444家,退规风险企业40家,上半年成功推动新增月度入库企业22家。建立重点企业监测机制,针对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零售额前200企业强化走访服务,促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二是多元精准促进消费。大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推动超过800家企业参活动,截至6月底第一、二批国债资金基本核销完毕,带动消费近20亿元。持续打造“风土清远 生态消费”促消费活动品牌,抓住长隆开园、奥体中心各大型演唱会等热点事件,联合有关行业商协会、商贸企业组织举办了以旧换新五一促消费等活动,承办全省暑期促消费活动启动仪式。三是推动电商赋能实体经济。建成了广清直播电商基地及跨境电商集聚中心,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本土农业企业与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合作,通过电商直播、短视频带货等形式拓展优质农特产销售渠道,今年“618”期间,清远市网络零售额同比涨幅66.61%,农村电商实现网络零售额同比涨幅92.49%。四是加强商业网点布局建设。推动新建中环广场、樵顺广场、连州顺盈时代广场等一批代表性商圈。推动佛冈县获批成为中央资金第三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支持英德、阳山申报新一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进一步完善县镇商贸流通基础设施。五是推动外贸优品拓内销。积极支持企业通过电商渠道拓市场,累计摸排近200家外贸企业,组织开展多形式电商平台对接交流活动或培训超10场次。举办清远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组织发动企业参加“粤贸全国”系列展会,推动引导企业通过“贴牌代工+自主品牌”并行等方式,从“代工厂”向“新国货”升级。
(三)稳住外资外贸,扩大对外开放。一是用足惠企政策,提升企业获得感。2025年以来,协助企业申报获批各级外资外贸扶持资金约1700万元,受惠企业逾100家次。制定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加大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开展国外商标注册、产品认证、体系认证、AEO高级认证等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新一轮省级外资奖励政策撬动作用,推动企业增资扩产约3亿元人民币。二是用活市场资源,推动企业多渠道拓展市场。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广交会、“粤贸全球”等展会平台抓订单、拓市场,第137届广交会我市展位数及参展企业数再创新高。组织企业参加2025年跨交会、省海外仓资源对接等活动,推动企业加力拓展跨境电商新市场。挖掘二手车出口潜力,上半年全市出口二手车167辆,出口金额236.8万美元,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在全省各地市排名第6位。三是用好部门合力,强化企业服务保障。持续跟踪对美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鼓励对美出口企业充分抢抓时间窗口扩大出口,协调海关、税务等部门为出口通关、退税提供便利服务,积极协助解决企业反馈的短期用工缺口等系列困难问题。落实商务部、省商务厅“服务保障进外企”工作安排,收集梳理一批外资企业及项目问题台账,协调相关部门积极解决。
(四)高效招商引资,积蓄发展动能。一是完善“大招商”机制。印发《中共清远市委办公室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清远市招商引资协调工作机制的通知》,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召集人的招商引资协调工作组,深化“大招商”工作格局。二是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印发《清远市招商引资项目帮办代办工作制度(试行)》,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精准帮办代办服务。持续加大重点招商项目跟踪力度,积极协调解决瑞隆集团、华润集团、福建商会、兆联纺织、佳都科技等一批企业反馈的问题诉求。对2023年至今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部分因市场变化等原因已确定暂停的项目清理出库,集中力量攻坚优质项目。三是全力以赴抓项目招引。今年来,我局先后主办或参与筹办了清远市对接闽商产业招商推介会、2025年清远(宁波)招商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8场。借助第137届广交会组织招商对接活动69场、招商考察活动26场,对接项目690个。建立港、澳、侨、非公经济、异地清远商会等领域近500人的乡贤信息库,与广东商业联合会、广州市福建福州商会及清远市福建商会等合作开展中介招商。四是深入开展驻点招商。组建4支工作队分别驻广州、深圳、北京和宁波开展驻点招商,截至6月底累计对接企业(商协会)345家,邀请来清考察95家,签约项目7个。五是强化招商队伍建设。举办2025清远市招商推介擂台赛,先后举办了2场招商引资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建强招商队伍。六是开展“一把手”招商。今年以来,协助安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赴北京、深圳、安徽、上海、香港等地区开展招商考察行程11次,精准拜访对接企业及商协会46家次,有力推进了一批重大在谈项目。
(五)统筹安全发展,强化发展支撑。一是抓好内贸行业监管。完成我市拍卖行业年度核查工作。开展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助推清远市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全国78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企业之一。推动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联合清远市家政服务协会共同推进“家政服务码”发放工作,促进家政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强化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风险防范监管。二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今年以来各项审批业务均按承诺时限提前办结,保持窗口服务工作“零投诉”。三是提升口岸功能效率。持续做好“单一窗口”运行服务,稳步应用“组合港”业务模式,1-6月,清远市以“组合港”模式通关集装箱、货物总吞吐分别同比增长43%、51%。四是抓实商务领域安全工作。扎实推进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上半年共开展安全隐患排查72次,发现隐患问题118个,组织安全生产专家到企业实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指导帮扶15次。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总结上半年工作,虽然在促内贸、稳外贸、扩招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横向对比其他兄弟地市、纵向对比省同期平均水平,各项指标都还有一定差距,在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商务工作面临的系统性、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具体表现为:美国加征关税对企业产生持续影响,重点企业集团全年预计面临较大缺口,外贸稳增长面临巨大压力;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导致外资企业观望情绪加重,对外资大项目尤其是制造业大项目的招引成效仍然较弱,外资缺少可持续的新增长点;受大环境影响,整体消费形势仍不容乐观,汽车、石油零售额短期内难以扭负为正,重点商贸企业零售额增长难以持续等等。接下来,市商务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抓细抓实商务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持续推动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
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心大局。一是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健全完善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不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二是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以学习教育破解发展难题。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工作放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快建设一支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凝聚合力服务中心大局。
(二)精准招商引资,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一是优化服务方式,巩固营商环境优势。贯彻落实帮办代办服务,持续关注在谈、在建、在产企业的困难和诉求,力促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紧盯重点项目,强化重大项目节点管控,协同破解落地难题,力促投产达效。二是深挖招商资源,高效对接招商项目。综合运用上门招商、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展会招商等多种方式,全力推介清远优质的投资环境和招商政策,挖掘优质项目线索。深入开展驻点招商、建好招商信息情报网,加快引进具有引领性、关键性、集聚性的重点项目。与商协会合作招商,用好项目推荐、企业邀约、招商活动等招商服务,借助中介资源扩展招商渠道。积极筹备在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城市或地区举办多场招商推介会、小型路演或项目对接会,进一步扩展招商“朋友圈”。三是强化分析评估,加强项目引入导向。借鉴基金公司分析项目经验,重点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项目方条件两方面提高项目分析评估质量。根据产业定位,搜集整理与其相关联及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情况和投资动态信息,为政府制定招商政策和筛选目标企业提供可靠依据。
(三)大力提振消费,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一是持续深入挖掘社消零增量。进一步深入推动“批零住餐”业上限纳统工作,强化部门合力做好企业上限服务,提高经营主体入库纳统的积极性。二是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以旧换新工作,分批次加快补贴审核进度,全力放大政策的惠企惠民效应,从中筛选一批近限企业,力争全年推动新增不少于30家家电、家装、汽车企业上限纳统。三是文商旅融合提升市场消费热度。继续围绕重点节假日时间节点,充分调动各类资源要素,策划好一批促消费活动,做好全市暑期、夜经济促消费,将文旅带来的人流量转化为消费新增量。四是加强电商助力拓内销力度。积极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电商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电商展会、对接会等,鼓励企业与头部电商平台建立长期合作,支持企业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电商品牌。
(四)推进“五外联动",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强研判分析。结合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做好重点企业监测,加强市县联动,压实县区、产业园区稳外贸稳外资工作责任。二是全力助企纾困。联动各单位深入开展外贸外资企业走访活动,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问题诉求。对抢抓窗口期的对美出口重点行业企业,联同县区第一时间解决生产经营问题。摸查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协调金融机构加强融资支持。继续协调海关、税务等部门加强企业对接服务,为出口通关、退税提供便利服务。完善外资企业联系服务、圆桌会议和预警监测机制,建立完善重点外资企业台账,加强企业跟踪服务,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三是努力挖潜补缺。用足用好各级财政资金,加力支持企业拓展多元市场。督促县区用好外贸进出口增减量表加强挖潜,跟踪好外流企业情况,力争数据回流。推动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大力挖掘具有设计、研发、检验、技术等服务业务的内外贸企业作为服务外包储备企业。持续实施好新一轮省级外资奖励政策,同时用好递延纳税政策的叠加推动作用,支持企业用好利润再投资方式扩大投资。四是培育外贸新业态。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建设,积极争取并利用好上级专项资金,完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多场“跨境电商拓展新市场”活动。
(五)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内贸流通高质量发展。一是切实加强内贸领域监管。重点抓好拍卖、汽车拆解、家政等相关行业日常业务监管,加快推进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二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提升咨询引导、帮办代办、线上线下辅导等流程,确保企业群众享受到最好的服务。三是保障口岸通关环境畅通、安全。稳定我市广东“单一窗口”货物申报覆盖率,持续落实口岸降费政策,强化通关安全督促检查,确保口岸安全平稳。四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持续推进常态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针对不同的行业的特点及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行动,确保商务领域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