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清远 > 了解清远 > 历史文化 > 清远史志

【清远红色革命遗址】英德县立浛洸简易师范学校革命活动遗址

时间:2025-08-11 16:35:04 来源:清远市史志办 访问量: -
【字体:

  英德县立浛洸简易师范学校革命活动遗址位于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小学。

  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将英德县立浛洸简易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浛师”)改造成为一座坚强的抗日堡垒,一所由中国共产党掌握的革命学校,并以此为基地,对周边地区其他学校发挥巨大的辐射作用,有力地促进抗日救亡运动在英德英西地区的开展。

  1942年9月,党组织将在广州、番禺等地活动的李株园安排到浛师隐蔽,并担任教导主任。李株园以思想进步的学生为骨干,先后在各班建立班会和学校的学生自治会,通过班会开展以抗日救亡宣传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活动。接着,由既是挺二政治部教官,又是浛师政治教师的冼劲之出面,与浛洸圩附近各小学教师接触,结识一批参加过政工队的青年,特别是与黄光、容文序、黄毅等建立起比较密切的联系。浛师还通过与浛洸小学等其他学校联合演出戏剧,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联系,发动有利于团结和发展的进步力量。1943年开始,浛师通过课堂向学生灌输爱国、民主、进步思想,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阐明中国青年的革命方向。

  党在浛师的活动,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猜忌。1943年暑假,多幕剧《结婚进行曲》演出不久,英德县参议长李焕章等在国民党英德县党政军联席会议上公开表示,怀疑浛师有“共党分子”。于是党组织调整在浛师的活动方式,一方面把成立“英德浛洸青年业余话剧社”问题暂时搁置,尽快转移、收藏进步书籍,把集体活动地点转移到浛洸圩附近的王诚家(王是挺二一位副司令的女婿),缩小浛师和浛小的目标;另一方面邀请挺二司令莫雄等到浛师演讲,转移社会视线,迷惑敌人。三青团英德县总干事韦耀寰曾两次到浛师,要求学生加入三青团和国民党青年军,李株园、黄绍周、李圃信、朱锦房、周平(周汝芬)等动员学生抵制。1944年7月,李株园以学校名义,组织20余人的战时工作队,到浛师学生较集中、小学教师中进步青年较多、有一定基础的尧鲤乡石牯塘圩、石下、秧地磅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10月建立浛师党小组,组长袁海修。同年冬,浛师建立党的外围组织“抗日青年同盟”(简称“抗盟”)。1945年1月,日军进犯粤北,英德县城沦陷前,浛师与县立中学随国民党英德政府机关迁至大湾合并组成英德县临时中学,设中学部与师范部。9月,临时联合中学师范部从文昌宫迁回浛洸圩,复称“英德县立浛洸简易师范学校”。解放战争时期,浛师大批师生先后参加革命活动,参军参战,其中朱元秀、唐万昌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

  遗址前身为文澜书院(创办于1710年)、浛属高等小学堂和第三、四、五、八区联立第一小学。1941年4月28日,改称英德县立浛洸简易师范学校。遗址现已灭失。2011年,在浛师遗址重建一栋楼房,作为浛洸中心小学教学场所,并立碑纪念浛师历史。

  图片

英德县立浛洸简易师范学校革命活动遗址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