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清远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三张清单”,聚力“项目建设年”,持续落实“五个抓”工作,奋力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千亿园区”基础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延续去年超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为全市在全省排名第1作出积极贡献;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厂房超200万平方米,电子信息产业园拓展2000亩工业用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9%,位居全市第三,南部县区第二;工业投资同比下降6.8%,南部县区第三;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75亿元,同比增长11.72%,完成年初预算的104.92%。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以头号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一是瞄准龙塘、飞来峡、连州、保安、高岗等五个挂点镇齐发力,2024年投入资金1410万元,用于对口帮扶镇(街)优化人居环境、教育助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龙塘镇大份田村风貌提升工程及飞来峡镇、连州镇中心小学改造提升等一批项目完成建设。百企助力“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累计发动超百家企业从产业项目等多方面参与“百千万工程”,其中,推动区内企业粤鹅皇在飞来峡镇投资超2.2亿元建设食品加工厂。二是积极开展绿美工作。发动全区上下各级党组织、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园区企业积极参与园区和挂点镇绿化工作,打造“高新林”;落实好清远高新区莲湖产业园绿美生态工程、源龙大道和清晖南路绿化提升工程等项目的绿化美化。
(二)大力推动产业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持续招大引强。综合运用五大招商模式,聚焦“3+1”主导产业链精准招商,组建了26支118人的招商队伍,有效引进了544个项目。其中,累计引进签约项目158个,预计投资金额68亿元。二是积极推动主平台建设。1-12月,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50个(其中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26个新增规上企业31家)。三是狠抓项目投资建设。执行重点项目领导包干责任制,聚力“项目建设年”,加快推动项目早日动工建设。全区21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4.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5.41%。其中,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4.56%。四是大力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推动楚江铜业等65家企业开展90个技术改造项目,开展数字化转型企业达126家,7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推动10家工业匹配度企业提档升级。聚石化学成为清远市首家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誉的企业;先导集团2家子公司连续多次入选“全球独角兽榜”。五是加快“小升规”企业培育。制定区领导班子挂点培育企业上规工作方案,45家企业纳入“小升规”培育库,31家企业上规。
(三)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企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一是科技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组织53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4家;4家企业申报2024年度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楚江高精、海辉新材料、世捷包装等7家企业成功认定2024年度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持续推进清远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成粤东西北首家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清远)巡回审判法庭并投入运作。推动清远市鑫辉化工有限公司成功认定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促成16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登记,质押融资金额达22.8684亿元;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让422万元;1-12月,专利授权量共计1319件,同比增长30.46%,其中发明专利357件,同比增长21.02%,专利授权量居全市第一;高价值发明专利479件,占全市41.83%。三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清远高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发挥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清远科创中心作用,组织校企技术交流对接22场次,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产业化落地项目3项,促成“石英砂深度提纯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预估带动资金投入超6000万元,预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亿元。四是强化科技金融服务。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清远分中心推动各银行机构为园区企业发布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共42个,撮合贷款金额4.1亿元。
(四)创新服务模式,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创新优化服务模式。试行周末延时服务,探索推行“周六不打烊”服务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53项高频服务事项和即办事项;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率先推行桩基础先行审批方式;探索“窗口无否决权”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二是积极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8.12亿元(含专项债),完成污水管网铺设19.87公里;推动百嘉科技创新园排水改造工程三期等4个项目建设;协调推动龙塘污水处理厂的改性扩建、嘉福至银盏段污水主干管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三是持续推进省市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高新区派驻庭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1件,结案50件;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上线运营;联合市医社保局共建医社保业务高新区办理点。四是深入开展安全环保工作。全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检复查企业1249家次,消除隐患3354处。完成省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清督查期间十一批次的案件交办。全力做好园区市政管理、国控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辖区内企业雨污分流,持续优化安全生态环境。五是利用各类惠企政策为企业降本减负。组织协助园区企业申报各类政策措施,为31家企业成功申报资金4168万元;兑现上级及本级专项资金9630.62万元,惠及区内 200家(次)企业;举办政银企融资对接会,对接各金融机构对我区企业授信额度达159.46亿元。六是推动企业实体化发展再提速。支持新玛基先行先试转变贸易方式,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制定区属国有企业做实转型高质量发展改革实施方案,支持国企全面深化改革,国企营业收入5754.46万元,同比增长42.96%。
(五)深耕产教融合土壤,人才集聚高地进一步凸显。一是加强人才平台建设。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新一轮“扬帆计划”项目申报,建立区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1个、高校人才驿站1个,获批博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创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二是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挥主园区作用,积极推动高性能新型材料智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发挥清远高新区凤翔谷作用,举办产教融合校企交流系列活动,引导和落地校企合作项目8个,共吸引476名省职教城院校大学生到高新区企业实习和就业;举办2024年清远“高新杯”暨“北江杯”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吸引省职教城10所院校超300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与;举办产教融合校企交流系列活动,引导和落地校企合作项目8个。协助先导稀材、世腾智慧成功入选2024年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单位。三是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出台《清远高新区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强化人才激励措施。组织慰问高层次人才290多人次。
(六)压实主责主业,机关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强基固本,提升机关党建整体水平。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区党工委强化党建督促指导工作有关做法及成效得到市直机关工委充分肯定;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实施强基工程三年计划,成功创建机关“四强”党支部1个,成立2个“两新”组织党支部;深化党建品牌,区党群服务中心被授予广东省优秀方志文化场馆;制定《清远高新区关于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推动机关“两新”党组织深度融合。二是建立健全群团组织,构建“大群团”格局。相继成立区工会工作委员会、区妇女联合会,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群团工作机制初显成效,先后有2名同志当选省工会代表,1名同志当选省妇联代表,实现该项工作零的突破。三是推动全区统战工作提质增效。推动统战工作、基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完善高新区统一战线基地场地设施和功能分区,支持九三学社清远市基层委员会社员之家进驻基地,增强统战工作引才聚智优势。
二、存在困难与问题
随着区内企业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提升,企业用工需求提高,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且园区内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不高、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没有进行系统考虑,区内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供给不充分,导致产业和城市融合度低。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我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部署,立足“三区”定位,进一步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培育“3+3”百亿级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争取在2024年基础上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的目标,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园区。
(一)主动担当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工作走深走实。一是继续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认真落实挂点帮扶工作方案,统筹好机关、国资国企、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以持续深化百企助力“百千万工程”为主抓手,聚焦五个挂点镇精准发力,着重在镇村建设、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下功夫、求突破,共同助推“百千万工程”再加力再提速。二是加快推进龙塘大份田村风貌整治再提升工程;深入推进高新林建设,以实际行动营造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良好氛围。
(二)狠抓项目推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持续实施精准招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力争落地3亿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购买租赁标准厂房企业80个以上,完成招商总投资88亿元。二是全面推进项目建设。计划申报重点建设项目合计30个,前期预备项目12个,推动年度投资计划40亿元。三是强化企业服务指导。助力先导集团增资扩产,引导豪美集团展厅升级改造,推动一批声光电企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工业企业匹配度评价工作,新增10家匹配度优质企业,力争66家小微企业上规发展,助推申报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不断优化提升产业层级。在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的同时,围绕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方向,有选择性地布局未来产业。
(三)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对标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服务,形成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鼓励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建设,打通园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重点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和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四是建成高新区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年内引进中南大学等4所高校或科研院所进驻平台。五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把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清远分中心打造功能完善的专业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四)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一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行“周六延时”服务,探索推行“零拒绝窗口”创建活动,有效解决企业群众“来回跑、多次跑”的问题。二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排水系统(东坑水整治工程)、龙塘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和嘉福至银盏段污水主干管及配套管网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三是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持续抓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四是巩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动企业党建与和谐创建互融,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机制,构建和谐劳关评估体系,打造高新区特色品牌,总结创建工作经验。五是加强上市后备企业辅导培育。争取2025年再新增1-2家上市后备企业。
(五)深化引育留用服务,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一是建强省职教城创新创业和人才引育培养基地。依托“凤翔谷”人才基地,常态化开展“双走进”等交流活动;持续加大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建设力度。二是扎实落实“扬帆计划”“启航计划”项目。加快推进建设概念认证中心、高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人才集聚平台,加快集聚壮大人才队伍。三是持续提升人才工作服务质量。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组织企业参加院校招聘会,举办“双一流”建设高校清远籍大学生交流活动,进一步打通与西南、东北等地区人才招聘、双创合作的渠道。
(六)持续“四个强化”,凝聚党建工作合力。一是强化政治建设。始终抓实主体责任落实,认真制定党建要点、学习计划,持续深化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二是强化组织建设。对标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认真创建“四强”党支部,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项目,推进“两个覆盖”,激发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督查问效。持续加强区党工委对党建工作的督促指导,认真落实机关党建督查制度,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四是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与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沟通联系,进一步发挥好机关纪委职能作用,常态化开展好纪律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持续强化干部职工日常管理监督,持续推进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