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实清远市“雁归”计划,推动本土人才回流与乡村产业振兴深度融合,近日,市人社局联合市文广旅体局、市人才驿站、市旅游协会,举办“筑梦清远·才聚北江”大学生就业创业促乡村运营专题活动(农文旅专场)。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23所高校的50名清远籍在校大学生走进清城区、清新区、英德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地,实地探访农文旅标杆项目,感受家乡发展脉动。
政企校联动,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本次研学活动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参与+高校联动”模式,围绕我市农文旅产业和“五大百亿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精选英德市英红镇五大百亿产业基地(英九庄园、合益种植专业合作社)、小华山峪涧山居汤泉度假区、清远谢氏食品有限公司(薯香基地)等代表性项目作为研学点,引导清远籍在校大学生深入我市农文旅产业一线,直观了解家乡产业升级的机遇,并增强他们返乡发展的信心。
在清远谢氏食品有限公司(薯香基地),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周婷婷对红薯深加工产业链表现出浓厚兴趣:“没想到家乡的农业企业已经有这么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产业规模,且企业计划3年内将“薯香基地”品牌推向海外市场,企业战略与我的专业研究方向正好匹配,已初步沟通暑期见习事宜。”
研学路线赋能,展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近年来,我市农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以旅游产业为例,目前我市有开放接待的旅游景区(点)130余个,其中国家A级景区51个,8个县(市、区)均已创建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产业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人才,尤其是懂策划、会运营的专业人才。
为推动产业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本次研学活动科学规划行程,让大学生们深入我市农业、文旅、民族文化、生态经济四大板块,实地感受我市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在清城“麻鸡村”感受文旅新业态,清远鸡不仅是一道美食,还可以赋予文化创意价值,衍生出IP形象、文创产品;在清新体验生态经济,学习下迳村全村团结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模式;在英德考察现代农业,观摩谢氏食品从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运作;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探索民族文化,体验瑶绣、长鼓舞等非遗项目与旅游的融合创新,感受传统技艺的当代生命力。
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学专业学生汤颖华在连南瑶族自治县调研后感慨:“瑶族文化的深度开发让我看到民族地区文旅的独特潜力,毕业后考虑返乡,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推动家乡旅游业发展。”
长效机制构建,打造人才“回流生态”
据统计,活动期间共有10名生物技术、新媒体运营等相关专业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见习或项目合作意向。为巩固活动成果,下一步计划搭建校企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人次和我市企业的沟通和资源对接机制,让在外就读的清籍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入我市产业一线,真正认识清远、了解清远、爱上清远、扎根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