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6日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决定组织开展 2020 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4月20日至26日)活动,确定主题为:“知识产权与健康中国”。为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清远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推出“知识产权知多D”宣传问答系列,带大家一起走进知识产权大课堂,敬请关注。
第一期
1.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也称为智力成果权。中国《民法通则》规定,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2.知识产权可以分为哪几类?
在法学理论研究领域,知识产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知识产权分为两类:一类是著作权(也称为版权、文学产权),包括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品版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也称为产业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与商标权。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及其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企业名称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权、产业质量标记权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国际公约如《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WTO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采用的是广义范畴的知识产权概念。
需要指出的是:发现权不被作为知识产权对待。
3.什么是专利权?
专利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根据中国专利法,发明创造有三种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4.专利制度是否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
专利制度的特点是,国家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发明创造,即通过在一定时期内授予专利权换取发明人向社会公开其发明创造的内容。
500多年的专利历史表明,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推动技术进步,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专利制度能够鼓励专利权人主动实施其专利技术;
其次,专利制度为他人实施专利技术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再次,专利制度有利于从外国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也有利于我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走向世界,从而促进发明创造的国际推广应用。
5.专利有效期是多久?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专利权人应当自被授予专利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专利权在期限届满前终止:
1.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年费的;
2.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其专利权的。
6.什么情况下不授予专利权?
《专利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动物和植物品种;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6.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