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赵辉委员:
您提出的《构建畅通高效的物流通道,助力“五大百亿产业”提质增效的建议》(第20230291号)收悉,经综合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推进市县镇村物流体系建设,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2023年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直有关单位,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县域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体系发展规划。一是有序推动市委“十大行动方案”村级电商服务站及物流服务节点建设,2023年1-5月,新建(含翻新启用)农村电商服务站100个,累计建成700个;新建(含翻新启用)电商物流配送站点300个,累计建成1100个,提前完成本年度任务。通过“平台快递+农村客运+快递企业”的电商到村配送模式,建成全省覆盖面积最广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建成“市-县-镇-村”四级物流配送网络。现平均每天投递超过3万个农产品快递包裹出城,每天超过40吨的清远农产品通过快递平台走向其他城市居民餐桌。二是主动对接地方政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支持鼓励本地邮政快递企业加快县乡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目前共建设县级中心5个,镇运营中心23个,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1030个,探索出“私车公助”、“投递末端经营承包”等模式,使农村寄递物流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三是着力提升快递末端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已布设约880组智能快件箱,开办快递服务站约370家,有效缓解了投递“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辖区寄递企业与电信公司深化“电快”合作,采用共享渠道、共建门店等形式,打造一站式快递平台,通过多方资源整合确保末端服务稳定,目前已建成“快电”深度合作网点约191个。
二、深入推进多方资源融合发展,推广集约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模式。一是积极推动降低承接产业转移物流成本工作,助力“五大百亿产业”提质增效。市发展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和市商务局联合印发《清远市关于降低承接产业转移物流成本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包含降低物流制度成本等七个方面,统筹推进我市现代流通系统建设,降低承接产业转移物流成本,营造产业有序转移的良好环境。二是组织市邮政公司与顺丰、韵达、极兔等12家主要快递品牌企业签订《清远市邮政快递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各企业因地制宜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网络,降低农村末端寄递成本。邮政企业与天猫(丹鸟)、极兔等品牌通过全链条接入、乡镇接入等模式在全市各县、乡、建制村实现平稳合作。三是大力推进实施“9218”工程,指导寄递企业深入开展快递包装源头治理。截至目前,全市邮政快递企业按照规范封装操作比例达95%,电子商务类邮件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95%,电子运单使用率基本达到100%,设置邮件快件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约300个,邮政、主要快递品牌企业均已使用可循环中转袋替代一次性塑料编织袋,顺丰、京东等品牌逐年加大可循环快件包装箱的投入使用。
三、营造安全稳定有序末端经营环境,畅通“五大百亿产业农业”产销对接渠道。一是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我市每年均组织开展主要快递品牌农村服务范围摸排与公告工作并持续开展末端服务违规收费、不按址投递等违法行为治理行动。引导企业规范管理农村寄递网点,坚决杜绝违规收费行为,保障农村快递网络健康可持续运行。二是积极推动“广东省城乡物流一体化配送示范项目”落地实施,助力清远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有156辆货车、32位货主加入“清城配”平台。三是引导邮政快递企业积极融入“粤贸全国”系列活动,主动对接电商、微商、直播间,充分利用邮乐购、京东商城自有平台拓展业务,实现线上接单和线下发货“无缝连接”,助力英德红茶、清远鸡、麻竹笋等五大百亿产业农产品和连州水晶梨、鹰嘴桃等优质农产品“轻装上阵,顺利出城”。四是建立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我市五大百亿农业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赋能上行,激发群众的消费热情,推动全市经济量质齐升。618期间,组织推荐我市天农,林中宝,壮瑶家香等约20家电商企业上线消费帮扶展销活动,期间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IP纷纷亮相,超过30名本土网红现场拍摄短视频推广,4所中职和高等院校学生主播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创新联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023年清城区消费帮扶展销活动现场特设“清远好风土”直播间、英德红茶、麻竹笋直播间。直播期间即食类的麻竹笋产品销量达2万多包,最火的直播间单场带货农产品近2万元,活动持续四天共吸引了超18万网友的关注。
四、有序推进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助推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供销系统建设农产品冷库33个,其中大中型冷库2个(连州1个建成,清城1个在建)、小型冷库31个,总库容量约4.3万吨。一是2020年市商务局出台《清远市农村物流发展规划2019-2025》,提出未来5年我市农村冷链仓储物流发展的建设目标、保障措施、重点项目等,为我市冷链物流发展做好顶层设计。二是我市依托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示范社,已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2021、2022年我市已建设完工75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建冷库库容38709立方米,发放补贴资金635万元。三是鼓励现有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主体采取租赁、合作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企业、农户生产经营,增强周边农产品仓储保鲜能力,降低农产品损失率,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能力和市场稳定性。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依托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鼓励引导邮政快递、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商贸流通、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等主体利用既有流通网络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优化田头集货、干支衔接运输和农村快递配送,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五、不断完善要素支撑保障,推动行业信息化和人才专业化建设。一是依托“冷库通”等数据平台建立覆盖全市的冷藏冷冻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全市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同时,通过第三方数据平台支持,实现我市规模较大的冷库、仓库与省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直采对接,共享冷链仓储业务信息,培育了一批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带动我市冷链物流信息化业务跃升发展。二是着力健全电子商务人才培育机制。市商务局结合清远市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覆盖的良好基础,加强农村电商“普及性”培训。2020年以来,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工作开展了超过2万人次的农村电商技能培训。在电商示范县培训工作的指导下,涌现了大批高质量的农村电商带头人、农产品直播网红,部分偏远地区带货网红受商务部、农业农村部邀请参加全国性的助农带货活动,销售成绩及助农口碑均得到部委认可。同时,我市正在筹备举办清远市大学生直播电商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产、以赛促才,创新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六、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农产品物流体系和基础设施配套仍有待加强,冷库保有量、冷库容量尚未能完全满足生鲜农产品冷链贮藏需求。
二是农产品物流理念与技术宣传的社会认知度不高,生产经营主体的利用意识不够,冷链仓储物流普及程度低加大初级农产品的损耗。
三是冷链仓储经营企业未能形成行业体系,缺乏信息联通平台或机制,冷链物流运输服务依赖性强,需要继续提高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强化冷链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将积极向农业农村部申报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依托县城、重点镇,建设集集货、预冷、分选、加工、冷藏、发货、检测收储、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以五大百亿产业为主的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通过产地商品化处理、预冷(排酸)及冷藏保鲜、速冻及贮藏、物流配送、质量监测、信息化管理等设施设备建设,提高农产品产地流通加工和冷链物流能力,拓展生鲜电商、产品宅配、产地仓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直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配送方式,提升产销对接水平和冷链物流服务效率,打造产地农产品汇集和冷链流通的区域节点,促进农产品产地流通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冷链仓储业务信息化建设。一是推动行业主体加快接入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冷链物流资源,打造产运销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供应链,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二是探索“共享共配”冷链物流平台服务模式。筹建冷链物流共享共配业务平台,整合盘活市内连锁经营商超、大型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企业(田头冷库等)冷链仓储资源,开展“共享共配”社会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三是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支持物流行业普及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经营模式创新,完善技术、标准和设施,提高城市冷链配送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三)重点加强物流人才培养。一是由职能部门牵头建立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内部提拔,引进、培育市场急需的物流专门人才。加强高级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发掘高级人才管理能力。二是建立物流专家库,凝聚政府、研究机构、高校、协会、企业等人才资源,打造我市物流业智库,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三是增加适用性物流技术人才的输出,引导物流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物流培训和实验基地,增设冷链物流相关专业或方向,有针对性地扩大培养物流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四是总结宣传农产品市场流通领域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营造尊重、支持各类农产品流通主体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清远市商务局
2023年8月18日
(联系人:陈聪,联系电话:336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