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清远市委员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推动夜市经济提档升级,激活城市消费潜力》(提案号:第20230191号)收悉,经会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清远市夜经济产业基本情况
夜间经济一般指“当晚18点后、次日凌晨6点前发生的,以本地居民、工作人群及游客为消费主体的城市消费经济”,夜经济的发展是随着居民休闲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时空和内容不断延展的结果。2022年以来,我市充分挖掘清城区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优势资源加快向夜间文旅产业延伸,将“夜经济”与旅游经济、网红经济相结合,打造“夜经济”生态链,促使“夜经济”成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清远夜经济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夜间消费指数在全省处于中下水平。清远市的夜间消费指数是110.3,在同类型城市中位列第13。从夜间消费占比来看,清远市的夜间消费占比为52.6%,全省位列第12,而夜间餐饮消费占比为48.9%,位列第15。清远市的夜间经济人气相对不旺,产品供给单一,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不利于夜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投资。90后与00后成为夜间经济的消费主力,传统促销手段难以奏效,夜间经济急需营销创新。
(二)夜间消费供给质量较高。据美团统计数据显示,用夜间商户高分占比率(高分占比率=4分及以上的商户数量/商户总量*100%,满分为5分)来衡量同类型城市夜间经济的供给质量,清远市夜间商家的高分占比率为35.2%,全省位列第7,培育基础较好。
(三)基础设施不足,消费特色不明显。人们在夜晚外出时会考虑以下因素:交通便利性、卫生安全、商品及服务是否有特色、性价比。清远市夜间经济的规模相对较小,缺乏明确的规划和整体发展策略,很多夜间经济区域分布散乱,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导致经营者无法形成合力,整体效果不佳。部分夜间经济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如缺乏卫生设施、噪音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夜间经济的发展潜力,也影响了市民和游客的体验感受。
(四)夜间消费品类比例不平衡。清远市不同品类的夜间消费中,夜食的夜间消费金额占夜间消费总额的比重最大,占比达69%,夜间旅游与娱乐、购物有待提升。清远当前的夜间经济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无法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
二、清远市推动夜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策引领,获批首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根据省文旅厅《开展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评选工作》的要求,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迅速遴选并指导清城区,整合划定以市区北江段为中心轴,涵盖旧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飞来湖、保利、顺盈等商圈合计面积0.7平方公里的夜经济集聚通过打造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创建促提升,大力培育清城区夜间特色文旅品牌,促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2022年8月“清城区北江两岸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省仅入选7家。该区域以清城区市区北江段为中心轴,总占地面积约0.698平方公里,商业经营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各类商户4706家,其中夜间营业商户4236家,占比达90%。一是以“寻”为主题,建成凤城街10个特色文化网红打卡点,包括随忆寻店、城墙寻夜、深巷寻香、凤塘寻雅、武魁寻印、城墙寻迹、凤麟寻材等十大主题,夜间时段集体亮灯,营造夜美清城的氛围;二是结合北江生态经济带,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打造南岸公园、北江夜游、江心岛、江滨公园等“旅游+商业+文化”的特色夜游休闲公共空间,完善北江两岸美化亮化工程、洲心大桥“网红”观赏性灯光项目,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夜间出游消费,进一步擦亮“一江两岸”名片;三是挖掘提升夜经济业态供给多元化。旧城街区汇聚了清城最深厚、历史最完整、精华最集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了文保单位8处,非遗项目17个、老字号小吃16家、电影院8家、大型书店3家以及市、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汉服馆等特色文化体验场馆十多处。休闲公园、广场、音乐喷泉开放至22时30分,沿街商铺、商场商铺正常营业至22时,周末延时至22时30分,电影院、电竞馆、KTV、游艺娱乐场所、美食街均营业至凌晨,部分宵夜商铺24小时营业。
(二)强化规划引领,在规划修编中合理布局夜经济发展载体。为促进我市夜经济发展,市自然资源局在《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待批)中,合理布局城市商业用地,构建了多样的商业服务中心体系,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总用地19.62平方公里(2.94万亩),预留商业中心、商业街区、大型零售商业等的用地空间,主要分布于燕湖新城、银盏生态文旅组团、凤城街道旧城片区、飞水清远西站站点周边、武广高铁清远站周边以及轨道站点周边等区域,为夜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同步完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为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2023年,市商务局正在组织编制《清远市商业发展规划》,拟打造“1+5+N”夜间经济布局体系,“1”为一条北江夜间经济带·北江夜游,“5”为五片城市夜间集聚区,包括旧城先锋路·中山公园商圈集聚区、城市客厅·顺盈时代广场·景源红树林田园式商业街区、万达·飞来湖夜市集聚区、体育中心·大学城夜间文化景区、轻轨城夜间经济聚集区,“N”为N个夜经济品牌示范节点。
(三)强化标准引领,发展特色街区助推夜经济。一是根据《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评审办法》,市商务局积极鼓励组织大型商圈申报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支持大型商圈发展,已发动顺盈时代广场、壹悦城、城市广场、万达广场等大型商圈持续申报。通过重新改造城市广场前庭、壹悦城环湖琶醍步行街、万达广场“星光夜市”特色步行街,引进本地文旅项目、高品质文创项目、特色餐饮、展览馆等业态,构建网红打卡点,焕发商圈经济新动能,激活消费潜力,打造本地特色夜经济商圈。二是清城区遵循“修旧如故”原则,通过“拆、改、提、建”,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土旧城区、老街区的文化底蕴,激活老城区应有的文化风貌与商业优势。凤城街道将具备历史文化内容的建筑、景观等遗迹、古迹通过文旅线路进行串联,将“清城旧记忆”进行创新场景化,打造出极具历史文化意义与文旅展示价值的“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凤城文化”为表现元素对朝阳里进行升级改造为“朝阳里文化旅游街区”并于2023年1月开街运营,变“凌乱无章”为“整洁美观”、变“老旧巷道”为“味蕾天地”,打造出清城版“宽窄巷子”,带动老城区人气升温及迎来新一轮的消费热潮。三是实施亮化工程点亮夜经济。对夜经济重点区域、特色街区进行集中亮化美化,增设照明设施,提高照明亮度。对市一江两岸和重要建筑物进行了楼体亮化更新,对原有亮化楼宇进行维修,对市政府周边、区政府周边、高速横荷出口、清远西出口、御金街沿街建筑和朱汝珍公园,以及伦洲大桥实施了亮化工程,重现城市“夜活力”。
(四)属地管理原则,先行先试多元化探索地区夜经济发展方式。各县(市、区)充分利用本地商业旅游资源,结合市民需求和场地现状,探索差异化发展夜经济,同时通过选取合理区域设置临时摆卖区规范流动摊贩摆卖,搞活夜市烟火气。清城区紧扣“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六大业态,将区域文化故事与地域特色进行提炼,培育了城市花园、广泰商业街、飞来湖车尾营地、省职教城、临时摆卖区等一批夜间经济消费街区,开发了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北江夜游、南岸公园、网红洲心大桥等一批有独特IP价值的夜游项目。先行先试方面,一是在省职教城周边设置了夜市摊贩划线管理区。其中,在杨巢围村篮球场设置70个摊位;金鸡岩景区新开设流动摊位30个,共设置50个摊位;科贸学院西门南边和建设学院西门南边于4月26日分别设置90和98个摊位。二是开放临街商铺店外促销申请。为切实帮助商贩店铺恢复经营,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情况下,今年清城区恢复沿街商铺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开展促销活动申请的审批工作,允许临街商铺有条件的开展店外临时占道促销活动,在保证城市管理市容秩序干净整洁和道路安全的前提下,引导流动摊贩在疏导区摆摊,规范经营。截至目前,商业临占申请3宗,审批3宗,进一步规范了店铺临时占道经营的管理,维护城区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清新区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重点培育餐饮、娱乐、旅游、休闲等适合市民夜间消费需求的新兴业态,打造清新夜经济特色夜景区、特色夜美食、特色夜购物、特色夜娱乐、特色夜旅宿等“五夜”模式,进一步丰富夜经济项目,如玄真水上梦幻魔术表演,小华山灯光节、清泉湾发烧泼水电音节、新景泉温泉度假区、观景台、松林公园、飞来湖公园等。并打造了笔架路特色餐饮街、观景台(百步梯)特色美食街、清新乡村特色美食区(古龙峡)、中恒广场风情美食街、清新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区,以及山塘特色骑楼街、浸潭美食街、石潭蒲坑街等镇墟夜经济。英德市在西门町特色商业街打造旅游特色街区,联合茶园路特色美食街共同打造极具英德特色的综合型旅游街区。在峰林晓镇新增夜间水幕电影灯光秀,宝晶宫、宝墩湖景区开放泳道、特色温泉等项目,在浈阳峡风景区夜间开放艺术馆、英石馆等文化艺术场所,在奥园英德巧克力王国举办“女王的盛宴”夜间沉浸式演艺节目和烟花汇演等。佛冈县构建以县体育馆及山语和溪龙凤新区为中心的龙凤星光夜市、以佛冈奥园小区为中心的奥园桥夜市等夜摊经济消费场景,其中龙凤星光夜市设置145个摊位,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前往消费。
(五)突出本地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夜经济促消费活动。市商务局2023年印发了《清远市“风土清远 生态消费”城市消费节日品牌三年行动方案》,4月29日举办了2023“清远市汽车消费节”暨农业银行五一汽车·新零售·房产展销会,5月19日举办了2023年广东促消费(夏季)暨“家520”汽车主题消费节,6月22日举办了2023年清远市“风土清远 生态消费”品牌发布促消费活动,8月16日举办“热起来”“风土清远 生态消费”品牌促消费活动汽车大奖抽奖暨清远市大学生直播电商大赛发布会、美团夏季夜经济促消费之“美”好生活节等活动,线上线下融合促进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挥旅游行业综合带动作用,增强夜游消费活力。2023年6月13日在市江滨公园演艺广场启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山水清远·文旅相约|2023悦清远·非遗+”活动,6月14日至18日,通过“线上+线下”、宣推展销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了“2023清远市第五届乡村戏曲节展演”“非遗展演进景区(丁香码头·非遗号1060)”“文旅农体宣推展销”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清远非遗活力,丰富夜游文化底蕴。清城区政府2023年2月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方面,以本土特色美食文化为切入点,支持“清远鸡”、“北江河鲜”、“洲心烧肉”等清城特色美食品牌化,通过抖音短视频、微博话题、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等主流宣传媒体,讲好“清城美食故事”,探索特色品牌老店、本土美食文化等。另一方面,推出精选文旅夜游产品,举办“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畅游清城”活动,推出五条“清城区旅游精品路线”,搭建“旅游联盟”资源共享平台,创新文旅消费“新体验”;7月5至6日举办2023年清城区文旅推介会暨粤港澳大湾区百家旅行社走进清城采风之旅活动,深入朝阳里文化旅游街区、飞来湖车尾营地等夜游项目,推介清城区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
(六)主动探索推动,优化城市管理发展夜经济。坚持审慎包容管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一是主动探索推动夜间临时摆卖区规范管理,利用公园、广场、停车场等区域,合理设置夜间临时摆卖区,规范流动摊贩摆卖行为。并采取缴纳经营保证金、签署文明经营公约等形式,制定合理的准入及退出保障机制,推动夜市经济规范化管理。二是加强夜市经营区域巡查工作,劝导夜市经营摆卖区的经营者规范守法经营,及时查处占道经营、占用绿地经营、乱停乱放、违规使用液化气瓶等违规行为,落实“门前三包”工作,确保夜市经营区域周边良好的市容秩序环境。三是优化举措,当好“夜经济”服务员。市场监管部门主动服务引导,强化对夜市产业流动摊贩的监管,现场指导规范食品摊贩,督促完善经营条件以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同时要求开办方与食品摊贩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落实食品安全要求,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在关停取缔不符合经营条件的食品摊贩经营户的同时,通过有效实施行政指导,帮扶一批经营户整改达到规范要求,实现在整治中见提升的目的,助力市夜经济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夜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清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体量在全省排名约15位,处于较为靠后位置。夜间经济布局长期缺乏引导,主要依靠市场化发展,呈现出散、杂、小等特点,夜间文旅、商业业态仍不够丰富、不够吸引力、“留客过夜”效果仍不够明显。且由于财政较为紧张,一直未能建立市级促消费专项资金,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仍有待提高。
(二)夜间消费业态不够丰富。整体看来,我市在文化艺术、歌舞表演、特色产品展销、体育赛事、康养娱乐等群众参与性、体验性比较强的夜间经济业态发展较迟,夜间品牌打造较为滞后。目前夜间经济模式比较粗放,缺少互动性、体验性强,具有可持续社交属性的特色标志性消费场景。
(三)商农文旅消费结合有待优化。我市景区吸引较多外地市民前来游玩,但多数为一日游,在景区附近就近就餐,少数留宿,亟需打造有吸引力的清远深度旅游路线,发挥农业旅游特色推广清远五大百亿产品农产品,将商农文旅产业有效融合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大力打造“清远市北江生态经济带”。以“清远市北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工作为契机,积极指导全市各县(市)区,继续强化我市夜游文化特色品牌,提升城市夜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清远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清远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发展“商业+文化+美食”融合业态,打造专属于我市的“深夜食堂”。二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购物中心与城市公园结合,自然景观与商业共融,促进“夜购、夜食、夜读、夜娱、夜游、夜演”等多业态融合,打造城市“微阅读”空间、智慧旅游、特色夜间演出活动,实现历史文化和现代商业的完美结合,增强我市市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三是充分利用抖音、微信、主流视频网站等进行新媒体宣传推广,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夜游打卡点和夜游IP。
(二)规划引领持续挖掘我市夜经济潜力。加快《清远市商业发展规划》编制,打造“1+5+N”夜间经济布局体系,重点推动清远壹悦城购物广场湖边琶醍步行街项目和万达广场“星光夜市”特色步行街项目建设工作,指导和支持项目招商工作,着力引进夜经济品牌项目,为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积极推进酒吧街选址和建设工作,打造活力酒吧街区,深入挖掘我区夜经济消费潜力,培育夜间网红打卡地;拓宽飞来湖公园、中山公园、江滨公园、江心岛等特色休闲公共空间,让城市休闲空间为文旅发展提质赋能;进一步深化北江两岸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增强文旅消费供给、鼓励发展新兴消费业态,充分考虑亲子人群、中老年人群等群体夜间消费需求,促进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南岸公园、北江夜游、北江河鲜等资源项目在北江两岸打造特色“夜景经济”,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夜间出游消费。
(三)举办多元丰富的夜经济消费促进活动。立足清远自身特色资源禀赋和打造大湾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发展定位,顺应居民夜间消费需求,市商务局拟于9月牵头组织举办全市夜经济·美食节活动启动仪式,采取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先行先试的方式,在“风土清远 生态消费”城市消费节日品牌的基础上创建并推介“Yeah凤城 夜精彩”夜间消费子品牌。积极引导各县(市、区)至少启动一场夜经济促消费活动,有关行业商协会、商业综合体、重点企业联合,把握夜消费的休闲性、社群性等特点,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多样化夜间消费场景,共同推高夜间消费热潮。
(四)完善夜经济基础配套设施。继续实施亮化美化工程,逐步对市区核心区域路灯照明进行完善,对缺失路灯进行补种,对残旧路灯进行更换;继续完成市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并做好亮化景观设施的维护,保障靓丽照明景观夜景,提高夜间经济吸引力。完善公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美化,进一步挖掘、培育新的特色公园夜生活文化,如自媒体文化、健身文化、露营文化等,打造特色公园夜生活文化。在夜间经济街区周边合理规划设置配套停车场、根据需要合理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合理规划座椅、公共厕所、交警岗等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在商超、商圈、夜市等相应区域明确标识相关举报投诉电话,为夜间经济提供食品安全、治安、消防、纠纷调解等服务保障。
清远市商务局
2023年9月4日
(联系人:张恬甜,联系电话:336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