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进校园
新学期伊始,垃圾分类进校园如何“活起来”?怎样让孩子们从小“拎得清”?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联起手”?
近两年来,清远市分类办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等阵地,不断丰富校园内外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形式,先后评选出清远市实验幼儿园、清城区东城街莲塘小学、清新区第三小学、连州市燕喜小学、阳山县黄埔学校、清远市第一中学、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等8家垃圾分类做法先进的学校,这些学校涵盖幼儿园、中小学及大专院校,通过示范引领,让垃圾分类成为学生们的“新日常”,更逐步让这一“新时尚”变成孩子们的“好习惯”。
课堂学习
垃圾分类纳入课程体系
“同学们,你们知道香蕉皮应该投入哪个垃圾桶?”多媒体教室内,一堂生动的垃圾分类知识课正在进行。讲台上,老师抛出一个个与垃圾分类相关的问题,讲台下,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的正确率很高。
“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愿分、会分!”清远市实验幼儿园针对垃圾分类开展《中大班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的园本课题研究,探索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策略;将垃圾分类纳入园本课程,开展“垃圾的秘密”主题活动。将垃圾分类融入幼儿园绿色教育课程之中,并与德育教育结合,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清城区东城街莲塘小学通过制定《东城街莲塘小学生活垃圾日常管理方案》,建立了工作组织架构,并通过“四进”(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活动逐步消除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盲区,积极投入到垃圾分类中。
课外活动
垃圾分类成为“新主题”
垃圾分类课堂活动生动有趣,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课外活动,也同样精彩纷呈。
走进清新区第三小学,两个主题分别为“低碳环保生活,共建和美家园”和“践行垃圾分类,共建和美校园”的垃圾分类活动特别抢眼。学校广场专门设置了垃圾分类游戏活动区域,有小转盘游戏、磁贴游戏等。其中,由该校学生设计的垃圾分类飞行棋游戏,涉及的知识广,趣味性强,非常富有宣传教育意义。
该校以“和美教育”为主线,通过多学科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如音乐、美术、专题教育、主题班会、综合实践课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提升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学校还根据班级的不同情况开展各类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环保服装设计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校园生活
积分兑换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垃圾分类是大好事,我们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不仅是支持环保事业,还能积分兑换礼品。”在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学生宿舍门口旁边的智能投放站,小陈拿出手机扫码,把垃圾投放入箱后,手机里投放垃圾的积分从1639跳到1647。随后,小陈来到绿岛兑换中心,用积分换了零食礼品。
早在2019年学院新校区进驻职教城时,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就同步建设了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系统。该校每一个宿舍生活区(包括教师公寓)都有若干套智能分类投放设备。全校师生的信息全都输入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后台管理平台,师生投放垃圾可以智能积分,每投放一次就积累一定的分值。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智能系统将垃圾分类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相结合,通过积分激励与学校管理两个抓手来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已经融入了师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正在从“新时尚”向“好习惯”转变。
社会实践
家校共育垃圾分类新意识
“生活垃圾分为哪几类”““生活中我们丢弃的垃圾,最终到哪里去了”……今年暑假,三年级的小刘同学在妈妈的陪同下走进清远市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清新区第三小学校家委会组织家长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暨垃圾回收义卖爱心捐赠志愿活动。志愿者们身着志愿服,手提麻布袋子,来到学校西门口,把家里回收到的纸皮、易拉罐、饮料瓶、旧风扇等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拿去义卖,所得义卖款捐赠给学校红领巾爱心基金会。
“奶奶,剩菜剩饭不能和包装饭盒一起倒入厨余垃圾桶里面,老师说垃圾要分类。”为了更好地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以点带面,从校园辐射到家庭,宣传和带动垃圾分类行动,阳山县黄埔学校让学生把知识带回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每位学生争当垃圾分类宣传员,先在教室里反复练习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然后在各自家里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并做好家庭垃圾的分类投放。
一场场社会实践活动,让垃圾分类教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希望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进而推动一个社区,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清远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