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当天,传承向秀丽精神 共“植”新时代担当——“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在清城区向秀丽公园举行。烈士向秀丽之孙、广州白云山何济公药业有限公司“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队”荣誉队长崔靖,与清远职工代表、志愿者代表、清远向氏家族后人等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意义非凡的活动。
3月5日, “传承向秀丽精神共‘植’新时代担当——‘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 主题活动在向秀丽公园举行。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清远,别名“凤城”,是“党的好女儿”“最美奋斗者”向秀丽的家乡。作为雷锋成长路上的精神“导师”,向秀丽精神一直激励着雷锋。一直以来,清远大力弘扬向秀丽精神和雷锋精神,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党员、干部模范发挥带头作用,志愿服务活动亮点纷呈,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截至2025年3月5日,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896720名,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达5786个,累计开展志愿活动超26.6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3067.9万小时。
舍身救火的向秀丽,生命永远停留在了年轻的26岁,但其“爱岗敬业、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正如三月的春雨,润物无声,滋养着清远人民的心田,带来春实秋华。
三月春风,轻拂人间。当天的向秀丽公园,花开烂漫,风光秀丽。崔靖带领广州白云山何济公药业有限公司“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队”队员一行,来到向秀丽公园,献花植绿。
活动中,大家在向秀丽公园种下三株黄花风铃木,以“植绿”之约,播撒文明种子。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活动现场,红色基因与绿色文明,交相辉映。在向秀丽纪念碑前,大家全体肃立,行注目礼,以鲜花为信,致敬永恒的丰碑,铭记这位用生命诠释责任的党的好女儿、最美奋斗者。植树环节,崔靖等人拿起铁锹,在植树区种下三株黄花风铃木,以“植绿”之约,播撒文明种子,寓意着让英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崔靖还代表广州白云山何济公药业有限公司为清远优秀环卫工代表送上清凉饮品,表达对这些爱岗敬业的新时代“美容师”的关怀与敬意。
广州白云山何济公药业有限公司为清远环卫工代表送上清凉饮品。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14年公益坚守,帮扶超 500 名孩子,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现场,广东好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王先艳分享了她将向秀丽精神、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的故事。2011年,王先艳踏上帮助困境儿童的旅程,她四处奔走筹集物资,组织“最美妈妈”志愿者团队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与向秀丽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结合,激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活动中,广东好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王先艳分享她将向秀丽精神、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的故事。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本次活动由清远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清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清远市妇女联合会以及清远日报社主办,朱文华广东省三八红旗工作室、广州白云山何济公药业有限公司、清远日报社妇委会、清远市征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办。
3月1日,主办方在线上发起了招募令,诚挚邀请广大市民共同参与这场传承英雄精神、践行文明新风的春日之约。清远向氏家族后人、《珠玑巷向氏后裔志》主编向智杰第一时间叫上几名族人一起报名,“向秀丽是我们清远向氏家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永远的学习榜样。尤其是她爱岗敬业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她是一位救火英雄,也是‘党的好女儿’、‘最美奋斗者’。英勇牺牲时,年仅26岁。”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不少清远志愿者。清远市最美志愿者、清远市基龙党团志愿服务队队长罗树森是其中一位。“今天的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让我们以向秀丽、雷锋为榜样,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书写更多温暖的故事!”罗树森说道。
活动中,大家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在向秀丽纪念馆再次回顾向秀丽烈士用生命守护人民财产的壮举,感受平凡岗位上铸就的伟大精神。
出生于1933年的向秀丽,祖籍地在清远凤城——清城区洲心街道洲沙社区村头村。动荡的岁月里,小小年纪的向秀丽跟随家人逃难,童年生活里,她主动减轻家人负担,和姐姐们一起织席,给人担米、洗衣服,给火柴厂装火柴,想方设法补贴家用。
活动中,大家在向秀丽纪念馆再次回顾向秀丽烈士用生命守护人民财产的壮举。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1948年,向秀丽进入广州和平制药厂当临时工。1956年公私合营后,和平制药厂并入何济公药厂,向秀丽被分配到何济公药厂做包装工人。1958年,何济公药厂试制新产品,向秀丽被调去参加试制化学药剂“甲基硫氧嘧碇”,她勇挑重担,刻苦钻研,只用一个多月就初步掌握了相关的制作技术,先后两次被评为季度优秀工作者和先进生产者。作为基层工会的女工委员,向秀丽要联系11家工厂,她喜欢下班后找工人家属谈心聊天,夫妻矛盾、家庭困难她都管,喜欢为大家排忧解难。
1958年国庆节后不久,向秀丽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1958年12月13日晚,广州何济公制药厂车间酒精瓶破裂起火,危及烈性易爆的金属钠。面对突发的火灾,为避免金属钠爆炸波及厂区和居民区,向秀丽毫不犹豫地侧卧在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火流之间筑成了一道人墙,截住正在燃烧的酒精,避免了严重爆炸事故的发生。可是,她却被大火烧至重伤。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三夜,清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金属钠有没有爆炸?工厂有没有受到损失?”她的母亲去探望她时,她还轻声安慰母亲:“没有烧到工厂,我就安心了!”经过33天的全力抢救,1959年1月15日,向秀丽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面对贫苦,她坚强自立;工作中,她努力上进、勤劳踏实;丈夫心里,她是深明大义的妻子;对待身边人,她热情无私;面临灾难,她更是勇敢果断,舍生扑火,一心为党......向秀丽牺牲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同年追认向秀丽为革命烈士。《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纷纷报道向秀丽的感人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林伯渠、董必武、陈毅、郭沫若等先后题词、写诗,对她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全国掀起了学习弘扬向秀丽精神的热潮。
彼时,雷锋也了解到了向秀丽的事迹,在日记里提出了从六个方面学习向秀丽精神,“我决心永远学习向秀丽同志坚定的阶级立场,敢于斗争的精神;学习她耐心帮助同志、处处为集体谋利益的精神;学习她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学习她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学习她爱护国家财产胜过爱护自己生命的精神;学习她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英勇牺牲的精神……”
向秀丽也是张海迪学习的榜样。2002年,张海迪第一次在广州公开亮相为读者签名售书说道:“我对广州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广州曾经出过一个救火女英雄向秀丽——那是我自小崇敬的一个人物。”
烈士向秀丽之孙、广州白云山何济公药业有限公司“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队”荣誉队长崔靖回到祖母故乡参加活动。清远日报记者 刘淑芳 摄
广东好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雷锋》杂志社广东省理事联络办事处主任、清远市征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王先艳:“将向秀丽精神、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为行动!”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雷锋,缅怀向秀丽烈士,不仅是为了铭记英雄,更是为了将他们的精神融入日常、化为行动,让更多市民学习和弘扬弘扬雷锋精神与向秀丽精神。
接下来,我将继续依托《雷锋》杂志社这一平台,深入挖掘和宣传雷锋精神与向秀丽精神的时代内涵,让他们的精神在广东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清远市征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也将继续以专业的态度和热情的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与向秀丽精神。
清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绿化管理科副科长顾薇:“立足岗位,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清远绿美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向秀丽烈士是我们清远人民的骄傲,她爱岗敬业、舍己为公、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雷锋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从“植绿”到“植心”,今天的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作为一名党员、城市管理人员,我将以向秀丽、雷锋为榜样,立足岗位,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园林绿化管理中践行向秀丽精神、雷锋精神,积极参与党团志愿服务活动,为清远绿美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清远市志愿者、清远市征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最美妈妈”梁石萍:“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加入公益事业,让爱与奉献在清远这片土地上持续传递。”
参加传承向秀丽精神 共“植”新时代担当——“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后,我的内心很是触动。向秀丽烈士在危急时刻的果敢抉择,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忱,都深深打动着我。听着他们的事迹,我回想起自己多年来投身公益、帮扶困境儿童的历程,更觉使命在肩,激励了我在公益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作为清远市征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 “最美妈妈”志愿者,我将以他们为榜样,往后会更加用心关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的需求,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也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加入公益事业,让爱与奉献在清远这片土地上持续传递。
清城区洲心街道洲沙社区村民向敦洪:“作为清远向氏后人,我会大力传承向秀丽精神!”
“雷锋,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行的楷模。今天参加活动,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清远人、革命烈士向秀丽是雷锋的精神‘导师’,向秀丽祖籍地就在我的家乡——清城区洲心街道洲沙社区村头村。作为清远向氏后人,我会大力传承向秀丽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向秀丽,了解向秀丽,受到她的精神鼓舞,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勇于奉献的社会氛围,让清远成为一座更有幸福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