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清远市乡村振兴局)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会议第20200308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来源:市农业局访问量:-发布时间:2020-09-23

〔B〕

〔主动公开〕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会议

第20200308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委统战部:

我局对市政协七届会议《关于推动清远市两个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00308号)的会办意见如下:

    1.脱贫攻坚方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体系,组建市、县、镇三级帮扶工作组,选派驻村工作队下沉基层一线开展指导工作,建立干部联系挂扶贫困户制度,搭建起市、县、镇、村四级工作架构,对民族地区分散贫困人口实行全覆盖帮扶。

(二)强化资金倾斜。针对我市民族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财力较为薄弱的状况,为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致富力度,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分配方式,重点将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对连山、连南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采取差异化区域财政政策,其中,对连山、连南差异化配比例不低于70%,且以比其他地区高10%的比例安排生态保护资金,并免除市级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担的配套资金。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设置民族地区定向捐赠资金类别,引导和鼓励爱心企业和人士开展重点帮扶。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正在积极协调碧桂园集团等企业,加强与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地区沟通,制定科学合理的帮扶工作方案。

(三)强化保障机制。一是已初步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市纪委返贫预警平台8月份就开始试运行,动态监测返贫情况,及时把新发生的返贫人口纳入帮扶体系。为确保监测系统稳定运行,该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仍需一段时间。二是指导支持连南瑶族自治县依托省民政厅研发的广东省核对系统查询手机系统提供的2242户名单,对全县低保、特困及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存在致贫风险情况进行全面入户排查监测,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特困对象共1208户。

(四)强化政策落实。不断压实部门责任,强化部门合力,着重抓好民族地区贫困户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危房改造、政策兜底等政策落实。2019年为连南、连山1558名贫困学生落实了2018秋季学期-2019春季学期教育补助,为8695名贫困人口落实医疗保障政策,为1801名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五保或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基本生活保障金范围,为4528名16-59岁非在校生购买养老保险,帮助2287名60岁以上贫困人口领取养老保险,2016-2019年累计为连南、连山1171户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工作,落实率均达100%。

(五)强化增收脱贫。一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通过培育和壮大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业“三个3”工程,依托两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将传统产业融入现代加工,积极发展“造血”项目,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稳定的主导产业。如指导连南瑶族自治县通过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行动,探索出“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7类主导扶贫产业,建成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21个,参与贫困户999户,参与贫困户人均增收超6300元。二是大力实施就业技能提升工程。通过开展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工职业培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培训等,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如指导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开展农技培训和就业培训,大大提升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此外,帮助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建立了3间扶贫车间,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现已吸纳贫困劳动力22人,带动185户贫困户就近就业。三是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依托民族地区独有的文化、民俗风情特色,两地因地制宜,结合我市正在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建设了一批民族特色村,打造高质量旅游精品路线,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如充分发掘连南瑶族自治县的优势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成功打造出“猪血李+乡村旅游+农家乐”“稻田养鱼+文化旅游”“九寨梯田旅游+农产品销售”等旅游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增收拓宽了渠道。其中“稻田鱼节”前后三天全县日均游客量达到2万人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极大拓展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

    2.美丽乡村方面

(一)支持两个民族县建设美丽乡村。落实《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从2018年至202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在制定市县两级财政配套投入比上向北部县(市)倾斜,确定为北部县(市)1:0.5,南部县(市、区)1:0.8。按照省、市(含县级配套)资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省级资金含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奖补资金,只用于相关范围内村庄创建美丽乡村奖补,市级资金重点用于“特色村”“生态村”和“美丽田园”奖补。截止到2019年底,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478个自然村已建成美丽乡村259个,覆盖率54.18%;连南瑶族自治县589个自然村已建成美丽乡村322个,覆盖率54.67%;两个少数民族县美丽乡村覆盖率均高于我市其他县(市、区)。

(二)支持民族地区纳入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新一轮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的通知》(粤委农工办〔2017〕12号),争取将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纳入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各获得了1亿元省级建设资金;其中连南瑶族自治县2017年5月下达资金,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018年5月下达资金,按“两年基本实现目标”进行绩效评估,但目前项目进展较为缓慢。

(三)将两个民族县纳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印发《清远市关于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行动方案》,2019年将两个民族县纳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并提前下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工作经费。一是下达连南瑶族自治县3500万元、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3000万元,重点打造示范村、示范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二是按每个行政村32万元的标准提前下达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经费,其中:连南瑶族自治县2048万元、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376万元。三是为体现对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优先扶持政策,另对连南、连山各倾斜708万元的美丽乡村资金,合计1416万元。

(四)其他资金支持。一是提前下达2019年度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其中:连南瑶族自治县708.33万元、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375万元,重点打造“特色村”、“生态村”。二是提前下达2020年省级涉农资金。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0年省级涉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粤财农〔2020〕12号),由县级在涉农项目库中遴选项目,其中连南瑶族自治县遴选了农村“厕所革命”项目900万元、遴选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项目3014万元、遴选创建干净整洁村项目1750万元;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遴选了农村“厕所革命”项目200万元、遴选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项目2839.88万元。三是提前下达2020年省级农村泥砖房整治资金。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泥砖房整治)资金的通知》(粤财农〔2019〕202号),其中分配给连南瑶族自治县97.44万元、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79.08万元,重点用于破旧泥砖房清理整治。四是提前下达2020年省级农村“厕所革命”资金。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农村“厕所革命”奖补资金的通知》(粤财农〔2019〕209号),其中分配给连南瑶族自治县75.86万元、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41.36万元,重点用于对存量的农村户厕进行无害化改造。

    3.农产帮扶方面

目前,连山、连南均已申报成功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财政资金扶持5000万元/个。其中连南瑶族自治县承建的稻鱼茶产业园已建设完成,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丝苗米产业园计划于2020年年底建设完成。2020年,我市申报成功的清远市红茶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将连山和连南纳入建设范围,其中扶持连南瑶族自治县特农、八排瑶山、互农、金益产业发展联合体建设一个北部红茶加工展销与文化展示区,扶持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和加工产能等,省财政资金扶持2410万元;扶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禾洞农林场带动地区种植林下单株茶苗,并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加工厂,促进地区茶产业的发展,省财政资金扶持620万元。2020年,连山、连南共扶持一村一品项目13条村,目前已有10个项目的建设资金已下拨到实施主体。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23日


(联系人:张力,联系电话:338186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