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动公开〕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七届政协会议
第20200006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我局对市政协七届会议《关于建设一村一文化广场,打造乡村振兴新阵地的建议》(第20200006号)的会办意见如下:
乡村文化广场是是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是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市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活动场所较少且欠科学合理,严重滞后村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文化广场建设,配齐配全公共文化设施已迫在眉睫。
针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市高度重视村级公共文化广场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将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纳入美丽乡村创建验收考核内容,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村级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以切实满足广大村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要。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抓村庄规划,按实际需求建设乡村文化广场。我市已将文体休闲活动场所纳入美丽乡村创建内容,聘请12位规划设计工作顾问,邀请省内10家设计帮扶院所组成9支设计团队,对我市开展村庄规划设计工作,为清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截至2019年底,已经全部完成全市行政村的规划编制。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建设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人口大都是老人妇孺,常住人口结构失衡,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在推进村级文化广场建设上,各县(市、区)主要是根据村庄常住人口现状和实际需求,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优化资源、因地制宜推进文化广场建设,如在人口集中的村庄建设小公园、文化室、篮球场,配置健身器材等设施,同时为村民提供悠闲娱乐、文化交流活动场所,以丰富文化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我市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市委市政府出台《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明确市级财政每年投入3个亿用于以奖代补梯度创建美丽乡村,并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目前已累计投入10.07亿,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样板村”,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点到线、由线向面、由村向镇拓展并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0年9月,累计建成美丽乡村7672个,已建成的美丽乡村基本建成了文体休闲活动场所,行政村还建有村级服务站或公共服务中心(站)。
(三)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我市印发《清远市“万企帮万村”结对帮扶实施方案》,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与有帮扶意愿的村庄,开展内涵丰富、多种多样的结对帮扶活动。同时,鼓励外出的新乡贤、老板、务工能人和村民自愿捐资等方式,参与村级文化广场改扩建工程。按照乡村文化广场的要求标准和农村实际需求,坚持“应建尽建、应扩尽扩”的原则,加大村级文化广场新建和改扩建力度。实践表明,通过“万企帮万村”行动,有效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据统计,目前已发动帮扶企业475个,成功对接帮扶村庄538个,帮扶资金达5400万元。通过鼓励外出的新乡贤回乡帮扶活动,广泛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和村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广大村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市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社会各界关注度高;需要坚持全面谋划、注重政策配套和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系统推进、久久为攻。从目前情况看,短期内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以下难题仍待解决。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我市需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然村有14841个(此数据还未包括部分20户以下的村庄和纳入社区管理的自然村),根据省的要求,2020年全市80%的行政村要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40%的行政村要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由于我市地处粤北山区,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地方财政非常薄弱,上级下达和地方财政资金还远远不足,资金缺口仍然很大,需要分阶段逐步推进解决。
(二)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推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也大为改观。但在推进过程中,“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在农村地区仍大量存在,有的村民甚至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看成是政府的事,上面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对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由村民投工投劳来解决的部分,很多村民不理解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认为政府给了那么多钱,不应该由村民筹工筹劳。有些村庄基层组织不力、缺乏带头人,群众办什么事都要讲钱,开村民代表会议也要给钱。乡村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家园,是农民世代栖息的故土,但部分村民缺乏集体意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主动参与的热情不高也不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农民主体自治作用有待提升。部分村庄美丽乡村建成后,由于没有树立乡村经营的理念,村民自治主体作用尚未充分挖掘和发挥,美丽乡村所建的小公园、文化室、篮球场和配置健身器材等设施,已不同程度出现损毁现象,“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建立健全农村长效管护机制已刻不容缓。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按照省、市的部署,以“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为总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切实满足广大村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要。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乡村治理。充分利用创文活动,深化公益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人人注重环境卫生、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二是建立激励或奖补机制,培养农村工匠,激发农民群众自己动手清洁、绿化、建设、管护的内生动力,形成美丽家园共同创建的良好自觉。三是强化社会帮扶,建立参与机制。持续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引导企业、商会、社会组织等与有需求的村庄自愿结对帮扶,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工商企业、新乡贤共同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助力乡村振兴。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10月19日
(联系人:黄志恒,联系电话:336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