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七届政协会议第20200032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访问量:-发布时间:2020-10-23

B

〔主动公开〕

清农农函2020351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七届政协会议

20200032号提案答复的函

连山工作组:

    你组在政协第七届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乡风民风建设,营造农村文明新风尚的建议(第20200032号)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乡风民风建设是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由于对农村乡风民风建设重视不够,加之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农村务工人员外出,传统优秀文化后继无人,导致我市广大农村地区传统民俗文化没落,纯朴的民风乡风和传统道德滑坡,现状令人堪忧,加强我市农村地区乡风民风建设已迫在眉睫。

    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风民风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开展的创文活动、爱国卫生运动、美丽乡村建设等,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配套文件,并组织开展了相关的群众性活动,在广大农村地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有力助推乡风民风和传统道德回归和传承。

   一、构建乡风民风建设的工作情况

   (一)坚持加强文明村镇创建,助推培育文明乡风民风。一是大力创建文明村镇,召开创建现场会,大力推动乡风民风建设。二是每年开展清远市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进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强化先进模范引领示范作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二是坚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三是每年开展“清远乡村文明十二条主题践行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四是组织司法部门开展“一村一律师”法律援助活动,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助推平安乡村建设。五是坚持组织开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主题活动,弘扬文明家风。六是组织开展“优秀村规民约”评选活动,挖掘、展示和推广优秀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治理,构建和谐文明乡村。

(二)多措并举发展脱贫产业,全面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因地制宜引进农村产业发展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二是广泛组织农民群众发展规模化特色种养殖业,增加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全面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助推农产品销售。五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精准对接珠三角用工企业,大力发展务工经济,全面增加农户收入。

   (三)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每年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在重要传统节日期间,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指导各村开展戏曲小品、体育健身、读书征文、趣味比赛等文体活动,弘扬乡村地方文化,不断丰富村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广泛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大力培育乡村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组建群众性文艺宣传队伍,定期组织文艺轻骑兵奔赴广大农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活动。三是广泛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农村志愿者服务团队,定期组织农村文化活动指导员、群众文化骨干、义务清扫保洁和义务治安巡逻人员、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纷呈公益、情暖清远”系列公益活动。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村组织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互相关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保障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持续市、县、镇三级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按照“有标准、有内容、有人才、有活动、有网络”的要求,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补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全面建设好村级文化室和文体活动场所。加大财政经费投入,配全补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监管,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体系,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活动正常运行和开展,全面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存在问题

   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稳定和谐,乡风文明建设的力度加大,农村面貌良好。但也面临着许多不利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管理手段等方面,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思索、改进。

   (一)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位置,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抓经济发展上,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上去,乡风自然就会文明;有的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工作没有深入去抓,流于形式,因而效果不明显。

       (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许多村集体资金薄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而且现有的设施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成为闲置的资源。各级财政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完善农村文化阵地配套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篮球场等。仍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步实施,分阶段逐步完善。

   (三)农村部分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一部分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缺乏创业精神,特别是部分村民缺乏艰苦创业、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的思想与精神。有的地方陈规陋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风文明的形成。

      (四)农村环境卫生仍需持续进一步整治。虽然我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上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仍需要坚持全面谋划、注重政策配套和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系统推进、久久为攻。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加强乡风民风建设,营造农村文明新风尚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结合美丽乡村创建,聚焦突出问题,继续坚持高位推进,创新法制宣传方式,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变乡村发展面貌、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把这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一项一项地抓实抓好。

      (一)进一步增强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包括人们的道德风尚、思想状态、精神风貌、文化素养和法制观念等等,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今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地进行观念转变,牢固树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市场经济、科学发展、尊重知识人才和民主法制等崭新观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抓好、抓实。

      (二)进一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农村科技文化教育。以培育“四有”新型农民为目标,利用农民学校、“百姓课堂”以及“三下乡”等载体,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注重教育引导,强化思想道德建设。要结合农村实际,帮助农民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教育引导农民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三是提高农村领头人的素质。要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农村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敢抓、敢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乡风文明。

      (三)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以创建美丽乡村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抓好交通要道两侧、人流密集区等重点区域,以及乡村集市、农贸市场、农村周边等重点部位清洁整治。结合创文创卫活动,因地制宜适当拓展优化“三清一改”内容,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大力倡导家庭卫生清洁,宣传健康防病知识,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清洁卫生文明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探索健全市场化运作保洁机制,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

      (四)深化公益宣传,营造农村文明新风尚。一是充分利用创文活动,深化公益宣传,增强广大群众构建乡风民风的意识,形成人人注重环境卫生、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二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各组织开展基干交流活动,让广大农民扩宽视野,认清差距,提高认识,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群众技能。通过鼓励各地建立激励或奖补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群众技能,着力培养农村工匠,激发农民群众自己动手清洁、绿化、建设、管护的内生动力,形成美丽家园共同创建的良好自觉。四是强化社会帮扶建立参与机制。持续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引导企业、商会、社会组织和文化服务志愿者等与需求的村庄自愿结对帮扶,农村开展“文化道德讲”,培育文明生活方式,让群众争当新民风建设的表率,共同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助力乡村振兴。    

   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农村乡风民风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201023


(联系人:盛争波,联系电话:1341655105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