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动公开〕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
第20210248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我局对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关于支持民族地区发挥生态优势,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提案》(第20210248号)的会办意见如下:
一、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成效
(一)聚焦优势,打造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我市有2个国家级、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直接涉及民族县、乡的产业园有3个,占省级产业园的25%。分别为连南县稻鱼茶产业园、连山县丝苗米产业园和清远市红茶优势产区产业园。3个产业园总投资12.33亿元,省级财政资金扶持2.5亿元,已投入总建设资金7.9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1.53亿元。3个产业园中,连南县稻鱼茶产业园已建设完成;连山县丝苗米产业园已基本建设完成,进入扫尾阶段;清远市红茶优势产区产业园正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年底基本建设完成。辐射并带动民族地区的产业园还有连州市菜心产业园、阳山丝苗米产业园、阳山县蔬菜产业园等。2020年,产业园主导产业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5.4万亩,干茶产量达1.5万吨,产值达到20.2亿元;稻田鱼养殖面积达到2.3万亩,年产达到721吨,产值达到 0.36亿元;丝苗米种植规模达到152万亩,产值达到19.83亿元。目前,2021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工作已启动,我局积极组织民族地区开展申报工作。
(二)立足实际,大力开展农业品牌建设。立足于民族地区实际,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系列,以品牌价值拉动产业经济效益。一是区域公用品牌。“连山大米”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成果奖、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银奖、第三中国华南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等奖项。连南县“连南大叶茶”和“连南稻田鱼”均已申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连南大叶茶”已获批;“连南大叶茶”和“高山稻香米”均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二是企业品牌。连山县的“壮瑶家香”有机米、“金爵”有机米等已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两品一标”产品等。目前,“三连一阳”地区已有丝苗米“二品一标”认证14个,有机大米认证11家,“粤字号”大米品牌9个。连南县瑶山特农发展有限公司、八排瑶山公司已申报红茶和绿茶两类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三是产品品牌。连山县丝苗米产业园已形成大米、米粉等系列产品品牌3大类、26个品种。“三连一阳”地区已开发出“单贵红茶”、“单贵绿茶”、“起微瑶山”、“第一峰云雾茶”和“雾雪岭野生红茶”等20多个产品品牌。
(三)挖掘特色,多方创建精品农旅线路。成功创建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农业公园和农事节庆等。连南县“稻田鱼文化节”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会展)”,并于2020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暨广东·连南第七届稻鱼茶文化活动周。连州市新八村被评为“广东文化旅游名村”,连山县沙坪村被评为“广东特色产业名村”。连山县雾山仙境梯田茶园农趣游线路、连南县乡村瑶族文化旅游线路入选2020年广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截止至3月,民族地区已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
(四)高效推动,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制定出台了《清远市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意见》,主动对连山县等民族地区进行政策倾斜。2020年,连山县被确认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单位之一,正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并已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2021年,连山已创建了31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为继续创建为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加快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园总体谋划。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总体要求和思路,结合民族地区农业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我市民族地区农业农业发展实际,提前谋划,整体布局,充分借助现已创建成功的产业园契机,积极谋划今后的农业产业园申请和建设。通过产业建设,激发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带动民族地区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
(二)积极指导民族县申报特色产业园。一是在现已建设成效较好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上,深度挖掘主导产业的短板和潜力,申报提升版省级特色产业园;二是与县农业农村局共同调研,深度整合连山大肉姜、丝苗米、高山野生茶、连南大叶茶、稻田鱼、南药和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申报联合型(2-3个主导产业)的省级特色产业园。三是指导连南县申报茶药菌产业园、连山县申报生姜高山茶产业园,力争申报成功。
(三)优先纳入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范围。我市正在申请创建的跨县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尽量多的考虑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和产业需求,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民族地区。同等条件下,项目优先和重点考虑民族地区,尤其是除了连山县、连南县外,充分考虑连州市瑶安乡、三水乡和阳山县的秤架乡等民族地区。
(四)持续打造培育高质量家庭农场。一是继续大力培育家庭农场。鼓励各类人才创办家庭农场,加强指导,支持发展“互联网+家庭农场”,引导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二是大力推动示范创建工作。支持民族地区全面开展县级示范家庭认定工作,引导和支持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推荐申报工作,强化典型引领带动。三是强化家庭农场用地保障。探索推进“点状供地”,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家庭农场建设仓储、晾晒场、保鲜库、农机库棚等设施用地支持。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力度。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加大贷款力度,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本地区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强家庭农场贷款的可得性。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21日
(联系人:张力,联系方式:338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