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20210033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访问量:-发布时间:2021-08-17


B

〔主动公开〕

清农农函〔2021210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

20210033号提案答复的函


李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清远市促进数字农业发展建设的提案》(第20210033号)收悉,经综合市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商务局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

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发展,2018118日清远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共建农业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引赵春江院士团队成立清远市智慧农业农村研究院。201910月份,清远市智慧农业研究院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省级财政补助奖励。按照“一个载体、一个目标”,发挥以研究院为载体的纽带作用,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支撑下,研究院实施了南方作物精准管控等数字农业项目,在清远建设了500亩茶叶精准管控和2000亩水稻精准管控示范基地。

下一步我市将制定《清远市数字农业农村行动方案》,从清远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架构、清远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要素和建设体系三个部分进行设计。

二、加大力度推进数字农业建设

一是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强化农业平台支撑。我市现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分别为英德市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和清新区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建设实施以来,共建成茶叶栽培及加工功能示范区2个,其中英德市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利用5G、AR/VR、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设了智慧生态茶园、中央智能茶厂和智能仓储系统,改变了传统茶叶生产方式,实现了从茶园种植、田管、采摘、加工、仓储到销售整个流程数据化、精细化管理。二是推进连山大米数字化建设。连山大米种植基地进行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数字化生产力。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监控、管理、指导农户的生产过程,收集农事日志、物联网传感设备实时监测数据,从生产端实现生产主体信息化、生产资料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农业服务信息化。对农场的土地进行数字化编码,并分片区建设气象站和传感器监测点,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土壤、空气、温度、湿度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实现“化零为整”布局。输出“农产品身份证”,实现全链路溯源数据,对接全渠道营销通路,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连山数字大米农场,通过物联网连接“土地和生产资料”,通过信息平台连接和管理“人”,实现“万物互联”,用数字化统一和整合管理,并为生产提供科学决策和指导。信息和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农民摇身变为“数字化新农人”。现已整合优质水稻生产基地6700亩,实现数字化管理的3400亩。打造生态智慧茶园。打造省级红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积极对接省内外科研院校及专家团队,以科技助力种植管理,规划实施英德红茶智慧示范生态茶园建设——茶叶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在7个茶园试点应用北京司雷公司独创的“生物信息对抗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声光物理防控+生物天敌+生物制剂+生态调控”等技术,对茶树病虫害实行监控预防。委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产业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善茶叶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一套茶叶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及质量可追溯系统。在8个茶园安装可视化实时监控设备、绿色虫害防治系统以及覆盖5亩的自动化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系统。四是茶叶加工实现智能化。我市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已在各个茶叶助产乡镇实现全覆盖,红茶机械化加工程度高,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其中,广东英九庄园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广东英红农夫生态科技茶叶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通过搭建数字模型,形成智能加工识别系统,显著提高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今年内,我市红茶优势产区产业园将继续安排扶持建设8条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并将覆盖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地,填补北部山区茶叶主产区智能化生产线的空白。这些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线和装备水平,在我国红茶主要生产区域处于领先地位,有效保障了我市茶叶加工品质。

下一步我市将在数字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试点中打造六大业务应用,其中乡村治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云调解、智感安防三大业务为主,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农旅直播等三项服务内容,2021首批建成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试点行政村33;针对养鸡产业,打造5G+AI养鸡农业试点,将选取有一定影响力的清远鸡养殖企业,结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智能识别集群病态、死亡告警的系统,促进养鸡业数字化转型。

三、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

(一)大力引进数字化农业人才

我市2012年出台《关于引进培养紧缺适用人才的若干规定》(清发〔201227号),明确规定了引进与培养六类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相关政策。2018年我市出台《清远市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高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清发〔201813号)、《清远市激励科技创新十条政策》(清府〔20185号)及《清远市激励科技创新十条政策实施细则》(清科〔201831号),激励企业与非企业类单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并对引进的全日制博(硕)士、正高及副高职称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发放生活补贴。2021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清远市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的若干规定》(清人才发〔20211号),整合了上述政策,并将企业与非企业类单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补助对象范围,在原基础上,扩大到六类人才中五类及五类以上的高精尖缺人才。

至今,我市引进与培养的涉农的六类高精尖缺人才共有30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10人,余下13人拥有硕士学历加副高职称,上述人才中,既有农业专业技术背景又具有计算机软件技术高级职称的人才有2人。企业新引进涉农的正高职称人才1人、副高职称人才3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21人,非企业类单位新引进涉农的硕士研究生21人。

(二)着力培育数字产业人才

1.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紧扣三项工程,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一是托全市5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5个省级“粤菜师傅”技能大师工作室,覆盖全市8个县(市、区)的10个市级粤菜师傅乡村培训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院校+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引领我市“粤菜师傅”工程培训二是持续开展“粤菜师傅”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举办2021年“粤菜师傅”进社区暨就业创业成果展系列活动,设现场教学、技能培训咨询、政策解读,吸引近500多名市民参加。此项系列活动时间跨度一年,逐步深入各个社区。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参考首场活动的模式,充分利用省、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及大师工作室、清远市“粤菜师傅”乡村培训示范性基地等,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连州市举办“粤菜师傅”--连州阿哥培训班,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举办“顺德名厨”技能提升帮扶培训班、油茶栽培专项能力培训班,推动培训与就业一体化,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技能鉴定所站设施设备配置,配齐鉴定考评员,组织开展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工种考评员培训,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夯实“粤菜师傅”鉴定基础。截至5月底,各级人社部门累计组织开展“粤菜师傅”培训8367人次。

2.重点推动“农村电商”工程。一是切实落实技能晋升培训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依托培训机构和技工院校,开展网商运营、电子商务培训。夯实平台建设,2020年底,建成清远市技师学院创建农村电商培训和创业就业基地,目前设有创业就业孵化服务大厅1间、农村电商直播间3间、项目路演大厅1间、农村技能培训室1间,提供各类电商课程供学生学习,可以为农村电商项目提供良好的在岗实习、技能培训、兼职教资源和创业就业孵化服务。截至5月底,我市组织开展“农村电商”培训1002人次二是利用电商示范县申报创建契机,加强农村电商“普及性”培训。截至目前,我市以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工作开展了超过3万人次的农村电商技能培训;发挥电商相关商协会及产业园的企业资源,推动“就业式”培训。利用进驻我市各级电商产业园的电商业态企业,直接提供包括运营策划、推广营销、电商物流、网站设计、拍摄美工、金融服务、售后服务等类型超1000个就业岗位;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机制。联合阿里、苏宁、京东、腾讯等国内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与职教院校及各县电商产业园建设人才培训体系,以实训形式加强电商培训与市场、企业的供需对接,提升人才培训的实效性。

3.实施乡村人才技能培育计划,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引导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培训,依托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培训农业农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产业服务团队,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用好省级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结合“青苗培育工程”“头雁工程”,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于经营的农民队伍。2021年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1170人,目前培育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下一步将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以举办乡村振兴农业人才交流活动的形式,邀请农业及信息化方面的专家、高层次人才来清与我市企业或人才交流,对接,采取柔性引进方式来引进数字农业人才,另一方面组团到各高校去专门招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吸引他们来清就业。同时,制定我市大专院校农村电商培训和创业就业基地培训专项工作方案,探索开展社会培训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做好数字农业方面的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加强数字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促进我市数字化农业发展,实施我市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四、推动数字化农村电商全面发展

(一)坚持融合创新,突出发展重点,推动数字化商务全面发展。推进“电商+网红”数字化销售发展,助力抗疫保供。发挥县级电商产业园及乡村新闻官“助致富”的功能,培养具有乡土特色、直播带货能力的农村电商力量,打造“网红经济”爆发点。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局系统性地组织各县电商产业园制作视频播报,建立滞销产品电商供应链,开展“直播兴业”等大型直播活动,数字化销售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年通过“电商+网红”模式解决超过1000吨蔬菜、180吨水果的滞销问题。连山何少敏、清新电视台MCN、清城曾青等本地网红受邀参加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组织的助农直播项目;英德肖立鑫、林旺花等乡村新闻官受邀参加“金羊网”等省级媒体组织的助农直播项目。

(二)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创新本地消费应用场景。发挥电子消费券政策带动作用,推广市内大型商圈“线上引流、线下消费”及区域小型商户“线上开店、移动支付引流”等数字零售新模式,提振受疫情影响的线下消费,加速消费回补回暖。根据欧特欧数据公司统计,我市全年新增零售额50万元以上的网店超过200间(不含微商),新增零售额10万元以上的餐饮网店超过800间,消费券期间新增移动支付功能的线下实体店超过5000间,商贸流通行业数字化普及成效显著。

(三)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农村数字化供销产业带。发挥国家级、省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政策优势,全域推进“1+N”电商扶农助农网络建设,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到农村电商事业中,享受电商发展成果。(即“1”个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N”个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及电商物流服务站)。其中,我局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互联网”模式成效显著,全市村镇农产品合作社实现日均电商单量超过10万单,日均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约250万元,全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超过7亿元。推广“平台快递+农村客运+快递企业”的电商到村配送模式,建成全省覆盖面积最广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奠定了农村群众参与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县级物流配送中心7个,镇级农村物流配送节点80个,农村物流服务点1110个。疫情期间,我市四级物流配送网络高效运作,平均每日投递超过1.5万个农产品快递包裹出省、出城,每日超过45吨的清远农产品通过快递平台走向其他城市居民餐桌,生鲜及冷链快递物流成本低于全省30%

下一步将高质量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级、省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的要求,指导各县(市、区)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加强农产品电商快递物流建设。

诚挚感谢您对我市数字农业工作的关心支持。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21817


(联系人:何玉梅,联系电话:337339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