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清远市乡村振兴局)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会议第2021004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访问量:-发布时间:2021-08-23

                                  B

〔主动公开〕

清农农函〔2021218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七届会议

20210045提案答复


吴秋凤委员:

    您提出的《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激活清远乡村振兴新动能》(第20210045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司法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医疗保障局商务局金融工作局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数字乡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基础建设,搭建数字乡村“高速公路”。一是推进5G基站建设加速。全市光纤入户用户超过92.6万户,光纤入户率达89.41%以上,4G基站建成1.5万个,5G基站建成1536个。2017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实现光纤、4G网络全覆盖。2020年纳入省全域规划清单的13146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和4G网络实现100%覆盖。英德连樟村、大湾镇中步村5G基站已开通使用。20215月,施工难度最高的阳山第一峰白水寨村千兆光纤网络顺利通过测试并开通,清远全域城乡具备千兆光纤网络能力,率先成为广东首个千兆光纤城市。二是推动开放公共建设。梳理全市县、镇、村三级公共物业建设清单,收集600多个公共资源信息,全市开放公共物业5G基站站址511个。三是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推动智慧农田工作,以绿色农田建设示范引领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发展。结合2021年度连州市、连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县3个镇开展绿色农田建设示范工作,结合项目区域及周边农业产地环境和周边环境,通过化肥减施、绿色防控、稻鱼共作等关键技术,配套灌溉管网,建立复合生态系统,采取水肥一体化、建设区域布控耕地质量监测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构建了“源头消减+综合种养+生态拦减”水体清洁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推进智慧水利工作,开展河道、水库、灌溉用水等水利设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以及水文监测、水资源智能化管理等设施建设,实时采集水雨情、采用水等基础数据。同时,积极参与、配合广东省清远市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据管理平台业务模块建设,多部门联合统计农村人口、自然村、行政村等基础数据,及时掌握农村自来水通水情况,逐步实现水利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管理。四是持续加强和完善村务公开。督导各地村委会持续推进村务公开“阳光工程”,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定期公开村级“三资”情况,进行村务网上公开,持续开展村务公开“五化”创建活动,充分保障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将“微监督”平台对接农业农村、财政等职能部门的“三资”监管系统,自动获取村(组)记账凭证、银行流水、现金流水及资产资源交易管理信息,每月自动生成并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明细,把全市各村(组)的“三资”情况全部纳入平台公开,以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互联互通互融,解决传统公开方式存在的公开内容保存时间短、信息传递慢、信息不对称等弊端。截至目前,该平台自动公开村级资产资源底数、财务收支信息210万条,村本级公开民主决策等内容近19.18万条。五是深入推进乡村教育、医疗信息化。“校校通”基础教育网已覆盖全市公办学校(幼儿园)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带宽达到100M及以上。我市已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教学点互联网宽带网络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面普及,100%的中小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基卫项目”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运转情况,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在全省互联互通。全市127家卫生院有63家已安装乡镇远程医疗项目相关设备。医疗保障实行市级统筹,全市统一政策、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待遇标准、统一经办流程、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结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全面实现市内、省内和跨省“一站式”直接结算。其中市内185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200多家卫生站实现了住院、门诊特定病种和普通门诊医疗费用“一站式”直接结算;省内和跨省共有5万多家医疗机构实现住院医疗费用联网“一站式”直接结算(其中我市有15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结算平台)。

    (二)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数字乡村项目发展。一是依托国家、省数据库开展建设。如交通方面依托交通运输部建立的公路基础数据库、省交通运输厅建立的“数字化农村公路管理系统”及桥梁安全隐患数据库开展相关建设。二是搭建完成全市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管理大数据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清远农宝APP”农技推广。清远市现已在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管理大数据服务平台”12个,为150多家入园企业搭建完成品牌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以英德红茶、连南瑶族自治县稻鱼茶、连州市菜心、清城区清远鸡、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丝苗米、阳山县优质蔬菜、阳山县丝苗米、清新区清远麻鸡、清新区桂花鱼 、英德市连樟村果菜茶、佛冈县水果、清远红茶优势产区12个产业园的农产品为核心,为产业园28家核心企业配置了44台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44台溯源追溯码打印机。通过从企业农产品溯源实际需求出发,围绕农产品生产、仓储、销售、加工等环节,借助区块链技术、结合条码技术、GIS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将农产品地理位置、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加工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整合并写入区块链,利用区块链防篡改的属性,实现一物一码全流程正品追溯,同时也提高信息可信度,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的追溯体系,还可提升基地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为产业园基地企业增收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应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深入实施“智慧新警务”战略,积极推动农村交通管理“两站两员”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全市农村劝导员安装使用“农交安APP”2179人次,依托“农交安”APP排查、录入辖区机动车和驾驶人员基本信息,建立完善档案。在排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提醒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和逾期未审验、逾期未换证的车辆、驾驶人办理相关手续,并定期向交警部门上报辖区驾驶人、车辆交通安全情况。

    (三)抓信息惠民,推进“数字政府”基层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一张表”在线数据填报平台,实现数据“一个入口、一个出口”,为后续推进联防联控、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提供数据、信息化支撑。开展基层减负便民工作,实现电子证照全面应用。开展“百项服务进网点”工作,推动政务服务功能下沉。其中,英德市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和35个市直单位、24个镇(街)、299个村(居)进驻广东政务服务网。二是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分期分批将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迁入政务云平台清远节点,已发放38套业务系统资源,完成新建或迁移上云系统10套,为各单位开展数字乡村平台建设提供政务云资源和网络安全保障。启动大数据中心清远节点建设,开展清远市数据清单编目挂接工作,加快数据归集和交换,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三是推进数字化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便民措施,公安交警部门将摩托车考试权限下放到农村交警中队,并推出摩托车驾考“四简便两优化”措施(即实行自主报考、就近报考、增加体检点、允许自备考试用车和优化考试内容方法、优化考试程序)。目前,全市已开通19个农村摩托车考场,群众足不出镇就可以考取摩托车驾驶证。同时,全市实行摩托车和电动车“带牌销售”,目前已开展带牌销售业务的摩托车销售点共335个、电动车销售点共762个,带牌销售点已延伸到农村地区。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加强宣传推广微信公众号“广东出入境”、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移民局”、移民局APP等,让农村地区的群众足不出户都能了解、办理出入境证件。另外,部分基层派出所投放了一批“智慧出入境”自助申请设备,提供24小时出入境业务自助办理,最大程度上让农村地区群众少跑腿,摆脱“出远门办大事”的思维习惯,享受与城市城镇一样便捷的出入境服务。

    (四)抓金融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服务。一是推广“粤信融”“清融e路通”两平台及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增强金融支持能力印制了清远市农商银行系统乡村振兴信贷产品手册《乡村振兴十八宝》,通过“乡村振兴贷”“民宿贷”“文旅贷”“整村授信贷”等18款信贷产品,定向精准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农行清远分行、英德泰隆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红茶扶贫e贷”“麻竹笋扶贫e贷”“乐农贷”等产品,全方位满足“三农”客户的各类资金需求。如清远农商银行组建了一支“金融村官”队伍,首批156名“金融村官”入驻161个行政村及社区,为广大村民和居民送服务、带产品、授知识,倾力支持村企发展壮大、村民创业致富。目前,“金融村官”已办理整村授信2156户,有效用信户数1709户,贷款金额41525万元(其中2021年发放的贷款金额6724万元),覆盖清城区853个村民小组;办理“民宿贷”“美丽乡村贷”“乡村风貌贷”共81笔,贷款金额2385万元。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积极稳妥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担保,推动发展集体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79916.64亿元,贷款余额5.52亿元。共建立2708万元“两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风险补偿比例最高为50%三是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多维度绿色信贷支持。截至20213月末,清远市绿色贷款余额82.04亿元,较年初增长21.29%,较去年同期增长75.26%

    (五)抓电商发展,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坚持融合创新,突出发展重点,推动数字化商务全面发展。推进“电商+网红”数字化销售发展,助力抗疫保供。发挥县级电商产业园及乡村新闻官“助致富”的功能,培养具有乡土特色、直播带货能力的农村电商力量,打造“网红经济”爆发点。自疫情发生以来,系统性地组织各县电商产业园制作视频播报,建立滞销产品电商供应链,开展“直播兴业”等大型直播活动,数字化销售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电商+网红”模式解决超过1000吨蔬菜、180吨水果的滞销问题。连山何少敏、清新电视台MCN、清城曾青等本地网红受邀参加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组织的助农直播项目;英德肖立鑫、林旺花等乡村新闻官受邀参加“金羊网”等省级媒体组织的助农直播项目。二是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创新本地消费应用场景。发挥电子消费券政策带动作用,推广市内大型商圈“线上引流、线下消费”及区域小型商户“线上开店、移动支付引流”等数字零售新模式,提振受疫情影响的线下消费,加速消费回补回暖。根据欧特欧数据公司统计,我市全年新增零售额50万元以上的网店超过200间(不含微商),新增零售额10万元以上的餐饮网店超过800间,消费券期间新增移动支付功能的线下实体店超过5000间,商贸流通行业数字化普及成效显著。三是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农村数字化供销产业带。发挥国家级、省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政策优势,全域推进“1+N”电商扶农助农网络建设,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到农村电商事业中,享受电商发展成果。(即“1”个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N”个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及电商物流服务站)。其中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互联网”模式成效显著,全市村镇农产品合作社实现日均电商单量超过10万单,日均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约250万元,全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超过7亿元。推广“平台快递+农村客运+快递企业”的电商到村配送模式,建成全省覆盖面积最广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奠定了农村群众参与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县级物流配送中心7个,镇级农村物流配送节点80个,农村物流服务点1110个。疫情期间,我市四级物流配送网络高效运作,平均每日投递超过1.5万个农产品快递包裹出省、出城,每日超过45吨的清远农产品通过快递平台走向其他城市居民餐桌,生鲜及冷链快递物流成本低于全省30%

    (六)抓好文化服务,推动乡村网络文化繁荣。一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互联互通数字化网络,形成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镇级文化站为枢纽、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三级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网络。二是大力推进乡村新闻官队伍建设。把乡村新闻官作为乡村振兴领头人、数字乡村带头人、新时代红色网红进行培育打造,在产品认证、法律援助、金融服务、产品快递、矩阵宣传等方面进行赋能,不断提升乡村新闻官短视频创作、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文化宣传等方面能力水平。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新闻官1200多人。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构建了“清远市文化共享平台”,把市、县、镇的公共文化场所的公共服务最大限度数字化,实现三级公共服务资源互联互通,在农村的群众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的方式,观看市县镇三级的数字资源,并可以网上预约场馆、报名参加培训等活动,有力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抓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形成以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以镇(街)文化站分馆为枢纽,以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三级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网络,全市八个县(市区)基本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效能。总分馆制的实施,把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资源,投送到镇和村,实现资源下沉,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四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宣传。利用《清远新闻》的头条工程,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在新媒体重要栏目和版面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进行时》等学习评论等重点栏目,及时刊发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系列评论员文章,及时准确传播党中央精神;开设“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榕树下小讲堂”等专题专栏,报道了《连州:“大喇叭”传播“好声音”》《清远:美丽乡村遍地开花 乡村振兴画卷有序铺开》《清远:爱卫活动进农村 文明环保齐参与》等新闻,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宣讲理论知识,宣讲文明风尚;播出《我市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奋力推动清远加快高质量发展》《清远:掀起学党史热潮 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新闻,及时报道清远各地各部门尤其是乡村基层的学习动态。采访播出《秦皇山革命根据地: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老区鱼湾苏维埃政府 红色精神永流传》《走进潭洞村 寻访英德早期革命足迹》等新闻,生动讲述红色精神在乡村大地扎根结果的典型事例。据不完全统计,20211月至5月,清远广播电视台采制播出相关新闻共有180多篇次,并通过清远头条微信公众号、最清远手机客户端、《清远新闻》《百姓关注》《联播清远》电视新闻栏目以及FM88.7广播新闻频率、《清远一周》等融媒体全平台推送。五是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先后印发《于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入做好村规民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村规民约工作水平的通知》《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各地继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扫黑除恶、扫黄打非、乡风民俗、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数字媒体对村规民约进行网络宣传。同时,还通过组织优秀村规民约网络评选、投放公益广告、分享宣讲会、乡村大喇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村规民约的宣传推广,提高村规民约的群众知晓率,增强村规民约的影响力和执行力。目前,全市1031个均制定村规民约并上墙公布,实现全覆盖。指导各行政村(社区)设立村级公共服务站,并与县、镇公共服务中心联网,实现三级服务平台无缝对接,村级公共服务站“兜底”承办上级交办的工作、开展公共服务和为群众提供党政事项代办服务,将政务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社区)一级,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办事不出村(社区)的目标。六是加快推进农村“互联网+调解”“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方式。积极推广使用人民调解管理信息系统和广东“慧调解”智能移动调解平台,实现对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和案件信息等动态管理,促进人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截至20216月,广东省人民调解案件系统案件录入达10294探索打造“清远司法”微信小程序,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法律服务模块定制,内容包含业务办理、业务预约和其他服务,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等服务,乡村干部群众遇到法律问题,使用手机微信搜索“清远司法”小程序,足不出户即可在线申请。在部分村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配备法律服务一体机(或法律服务机器人)为乡村干部群众提供自助法律服务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数字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均等普惠水平,有效满足乡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加强对12348中国法律服务网、广东掌上12348公众号、法网App和粤省事等使用的推广宣传,提高乡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晓度、首选率。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继续延伸基础教育信息网“校校通”建设,并结合信息化融创项目,在确保网络安全、高速、稳定以及保障教育信息化基本上网条件公平的前提下,缩短教育信息化理论创新及实践推广深度融合的时间周期,以信息化为手段拓宽传统教育深度和广度、探索创新。建成市级层面一体化智慧教育服务平台,为全市师生尤其是北部欠发达地区师生提供即时优质的教育课程资源。二是进一步夯实数字乡村农业基础。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农村地区电力、冷链物流、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数字化、智能化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建设,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三是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指导村(居)委会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把宣传村规民约与数字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特色的保护与传承,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四是开展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培训教育,为数字乡村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配合有关部门,对各地新任“两委”干部及其他村级组织成员开展数字化培训,增强村“两委”干部及其他村级组织成员的正确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培养一批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五是充分发挥“微监督”平台对村务监督作用。督促各地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全员注册清远“微监督”平台,通过“微监督”平台公开的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务信息,加强对农村“三资”监督;同时,指导各地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村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微监督”平台,切实提高村民群众参与数字化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六是推广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加强部门间联动配合,积极推广宣介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粤信融、清融e路通等平台,引导清远中小微企业、涉农融资主体进驻平台,充分利用平台提高融资对接效率。七是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地区现有金融基础设施水平,同时,不断探索金融创新,加大对涉农融资主体的贷款力度,充分运用优惠政策,增加对农村地区的信贷倾斜力度。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2021823


(联系人:梁国坚,联系电话:337339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