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清远市乡村振兴局)

清远市全力抗旱 多措并举保春耕

来源:新华社访问量:-发布时间:2021-04-23

    今年以来,清远遭遇了比较严重的旱情,累计平均降雨量为167毫米,较常年累计偏少53%。根据省水文局清远分局统计数据,截至41日,我市各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为848.79百万立方米,比历史同期多年平均少35.91百万立方米,对春耕作业造成极大影响。全市春播受旱面积21.98万亩,缺水办田面积15.14万亩。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我市各级各部门把春耕生产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调度抗旱,“四个强化”多措并举,全力保春耕全市落实春种计划面积258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23万亩(水稻94.72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0.1万亩)。截至418日,我市春播粮食面积84.61万亩,早稻栽插60.41万亩,早稻已办田面积80.65万亩。总体进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预计4月底可完成早稻栽插任务。

   一、强化部署,统筹推进

   一是专题会议部署。市委书记殷昭举在市委常委会上进行专题部署,要求强化党政领导责任,切实抓好春耕生产,特别要抓好以早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在下乡调研中多次强调要增加人力物力投入,抓好抗旱保春耕,保证粮食生产任务的落实。分管副市长、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及时召开春耕现场会,统筹部署早稻生产、撂荒耕地复耕和抗旱保春耕工作,要求各地确保完成今年粮食生产只增不减的任务。全市8个县(市、区)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春耕生产工作,逐级压实责任,责任落实到镇村,任务落实到田块。英德市召开早造粮食生产暨抗旱调度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市长带头部署研究春耕生产工作,紧急落实300万元救灾应急资金进行抗旱,四套班子领导到所联系的乡镇进行一线督导指导,确保早造粮食生产任务落实。

   二是落实政策强势推动。先后印发《清远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清远市2021年粮食生产目标及复耕撂荒耕地面积任务的通知》,加强面上分类指导,严格管理流转土地耕作问题,增加双季稻特别是早稻面积,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作物种植面积。

   三是强化督导确保实效。分管副市长,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分赴受旱地区,督导抗旱保春耕工作。各受旱地区派出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抗旱救灾。市县密切关注掌握各地春耕动态,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春耕生产中的问题,督导各乡镇(街)积极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确保完成早稻生产任务。

   二、强化联动,科学抗旱

   一是适时实施人工增雨我市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做好常态化作业准备,抓住有利降水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了6轮人工增雨,发射增雨火箭弹171枚,一定程度缓解了气象干旱,增加了水库蓄水。

   二是抓好抗旱物资储备。及早落实水泵抽水机等抗旱物资设备,采购二批共137.5万元的防汛抗旱物资,分发到各县(市、区)用于抗旱抽水。调拨56寸潜水泵(功率为3kW),支援部分较缺水地区抽水抗旱。

   三是因地制宜科学调度。切实做好江河湖库和各类抗旱工程联合调度,部署抢蓄雨水,抢提河水,抢清渠系,确保渠道排灌通畅,使有限水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各地摸清辖区内缺水办田面积、水源情况等,因地制宜制定合理抗旱方案,积极宣传发动镇村抗旱。一些地方采用取水泵抽水进行沿河耕地灌溉,部分偏远或水源地不足的农田,采取消防车输送或各村配备的喷雾机临时灌溉。

   四是加强农业技术保障。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组织农技人员入户入村,分类指导,组织抗旱保苗,推广使用有机肥,推行秸秆还田技术,降低生产用水量,提高土壤抗旱能力。针对解决春耕用水难度大的农田,科学指导农民改种玉米、花生、红薯等旱作物。

   三、强化夯基补齐短板

   一是切实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利用村大喇叭、逐户上门宣传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广泛动员农户做好春耕工作。连南县免费送优质水稻种子29996复合肥175.4,可种植近10000亩水田,惠及农户5500多户。

   二是强力保障农资供应。全市已经到位化肥折纯量10.77万吨,到位农药(有效成分)2480.54吨,农膜1163.6吨,杂交水稻种子445.11吨,杂交玉米种子308.81,各类生产资料供应已可以基本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三是持续推进高标农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建后管护制度,加强安全隐患摸排整改,实现“建得住、管得好、长运行”目标确保设施能用管用,补齐防汛抗旱设施短板,提高农田防御自然灾害能力。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有398个,建设面积293万亩,有力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四、强化提质,增强实效

   一是充分发挥农业装备作用组织农机服务队深入基层抗旱作业,大力推广水稻育播秧机械作业技术,扩大机耕机播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目前全市投入农机具2.1954万台(套),其中拖拉机1.1万台,插秧机438台,农用无人机74台,投入抗旱机具6361(套),抗旱浇地4.7万亩,完成农机机耕整地面积132.6万亩,完成农作物机插(播)面积8.6万亩。

   二是积极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积极推动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载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重点项目的扶持带动作用,通过集中连片推进撂荒耕地农业生产托管、土地股份合作、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产业模式,增强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全市共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共30个参与复耕复种,带动复耕复种面积约1.8万亩,有连片300亩以上复耕复种点25个,总面积约1.5万亩。

   三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推广新技术,为春耕春播保驾护航。如,连州市连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农事服务超市,犁耙田、播种、育苗、插秧等工序全程实现机械化耕作,短时间完成1100亩早稻种植。阳山县依托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在七拱镇火岗村项目基地探索水稻旱直播种植技术,大大降低干旱对春耕生产的影响,确保春耕春种顺利开展。连山县、清新区打造数字化农场,使农民从“看天种地”到“看数据种地”,打造线上溯源体系,提高产品品质,推动大米标准化、数字化生产。目前,连山、清新有数字水稻3700多亩319日,我市寻乡记公司的数字农业项目相继亮相CCTV-2财经频道、CCTV-13新闻频道。(综合种植业管理科、农业机械化管理科、农田建设管理科材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