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在这喜庆团圆的美好时刻,广东审计人暂别忙碌的工作,拥抱新春、共享温情。他们或漫步花市,体悟生活意趣;或挥毫泼墨,传递美好祝福;或精心烹调,尽表亲情温暖;或观赏舞狮,感受民俗魅力;或帮扶群众,播撒新春关怀……
这些暖心的故事,多角度描绘了广东审计人丰富的春节图景,生动记录着他们的担当与温情。现将几篇审计人自己的春节故事呈上,以飨读者。
花市里说年味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在广州,春节期间最明媚、最亮丽的风景线则是传统的花市。于我而言,春节不仅仅是团圆与欢庆的象征,更是一段段与花市紧密相连的美好记忆。
作为一名外地人,每年岁末我都要欣然前往花市,感受属于广州的独特年味。即便节前再忙碌,我也会特意在腊月二十七至腊月三十这几天的花市开放时段,留出半天时间逛花市,甚至连归乡过节的乘车安排也要为逛花市“让路”。
在上述时段,每年广州市的11个区都会举办花市,算起来我起码也去过4、5个区的花市了。明明在小区楼下就可以买到各种鲜花,可就偏偏要去花市凑热闹,只为那漫天花海和热闹人群带来的浓厚节日氛围。花市里人潮涌动、欢声笑语一片,风车在欢快地旋转,各类花卉争奇斗艳:杜鹃热烈奔放,水仙宁静雅致,百合香气馥郁,银柳节节高升,金桔树则挂满了金黄圆润的果实,恰似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金元宝……数不清的年花品种,每一朵花都浸润在人们对新年的热切期盼中,承载着人们对新年时来运转、好运亨通的美好祈愿。这时候即便花的价格比小区卖的偏高,我也会精心挑选,买上几支,让春节变得更加有仪式感。
待把心仪的鲜花一一带回家中,新春的布置大幕便悄然拉开:年桔安置在门口,第一时间感受到新年的祥瑞之气;桃花摆放在客厅的中央,让那一抹粉色为整个空间注入几分浪漫与生机;蝴蝶兰放置在窗边,让它沐浴着阳光,绽放出属于它的绝美风姿……看着原本寻常的家在鲜花的装点下焕然一新,处处充满生机,浓浓的年味儿就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弥漫开了!
花市就像一条神奇的纽带,把鲜花与人们心底对生活的热爱、对新年的期盼以及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因逛花市、赏花、买花、布置花的点点滴滴,构成我在广州迎接新年的美好记忆,希望它永不褪色,岁岁年年……(广州市审计局 刘萍)
春联墨香挥新春
去年春节前夕,我第一次参加社区举办的送春联公益活动。这场充满爱心和温情的活动,让我体验到了别样的春节氛围,也让我与春节有了一段难忘的温暖故事。
那天,阳光明媚、空气舒爽,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和一众同事身着志愿者服装,整齐地摆好桌椅,备好笔墨纸砚,迎接前来领取春联的市民。
活动刚开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双眼炯炯有神,拄着拐杖,脚步蹒跚地走到我们摊位前。我赶忙上前搀扶,老爷爷笑着说,他年轻时是一位军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还告诉我们,以往每年春节他都会自己亲手写春联,可今年手抖得厉害,实在写不了,得知我们在送春联,就特意赶来看看。我握着老爷爷的手,听他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我一笔一划、小心翼翼地为他写了一幅春联:“国泰民安春满园,家和万事兴旺春”。老爷爷接过春联,眼眶湿润,连声道谢。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春节传递的不仅是简单的祝福,更是对历史的敬重,对英雄的敬仰。
活动中,我注意到有一个小姑娘,有些羞涩地站在一旁,眼睛却紧紧盯着我们撰写的春联。我便走过去问她,是不是也想动手写春联,她先是点头,随后又摇头,小声说自己不会写毛笔字。我鼓励她可以动手试一试,还手把手教她怎么握笔、书写。最终,她写出了一幅虽显稚嫩却饱含诚意的春联。她开心地说,要把春联带回家送给爸爸妈妈,让他们知道自己也能写春联了。
傍晚时分,活动迎来了高潮。一对夫妻来到我们的摊位前,妻子已经有了身孕。她告诉我们,肚子里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希望能求一幅寓意吉祥的春联。我们琢磨一番,为她写下:“喜得贵子添福寿,幸福安康满家门”。她轻轻抚摸着肚子,眼中满是母爱与对未来的憧憬。
那个春节,在写春联、送春联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和家的温暖。看到许多家庭因我们的公益活动增添了欢乐,我也一同收获了成长与感动。
如今,春节又来临了,我不由想起去年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想起那些温暖的笑容和真诚的感谢。我深知,作为一名审计干部,我们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积极传递正能量,关心回报社会。去年那个与春节有关的故事,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激励我不断向前。(茂名市化州市审计局 陈允)
年夜饭里盛亲情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于我而言,过年,念的就是湖南老家那桌魂牵梦绕的年夜饭。因诸多缘由,去年我们一家三口选择留在清远过年。本想着一切从简,可身旁的父母却操持忙碌起来。
除夕一大早,爸妈就准备好了肉和菜,马不停蹄动起手来。青石板上,菜刀与磨刀石摩挲,发出霍霍声响;案板之上,手起刀落,切菜声清脆利落;锅灶跟前,火焰熊熊燃烧,噼里啪啦跳跃着……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属于年夜饭的独特乐章。
“出锅咯!”随着爸爸一声响亮的吆喝,一团热气裹挟着香气,腾腾地冲向屋顶,肆意弥漫开来。鹅颈丸子在暖黄灯光的映照下,颗颗饱满,诱人至极。雾气氤氲间,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往年春节,这道鹅颈丸子可是奶奶的拿手好戏。记忆里,奶奶总是左手稳稳托碗,右手轻执汤勺,舀起一勺金黄蛋液,徐徐淋入锅中,再用勺底轻柔抹匀。待蛋饼成型,裹上剁碎的鲜肉,巧手斜切成鹅颈模样。那时的我,总爱拿着一把蒲扇,坐在老家“灶屋”的土灶旁,一下一下地扇着风,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蒸笼。只需轻轻一嗅,鹅颈丸子那独特的肉香便直钻鼻腔。
奶奶轻轻盖上锅盖,还要在火上耐心蒸上一会儿。随着时间慢慢流逝,美味也在蒸笼里悄然酝酿。每到这时,全家人就像约好了似的,闻香而来,齐聚厨房,都争着想要先尝为快。哪怕回家的路途山高水远,奔波得疲惫不堪,可只要吃上这一口暖乎乎的鹅颈丸子,一年的愁绪便瞬间消散无踪。
望着眼前爸爸做的鹅颈丸子,我心里既期待又忐忑:这能是记忆中的家乡味吗?带着一丝疑虑,我鼓起勇气尝了第一口后,便立刻朝爸爸竖起大拇指,“不错!就是家里的味道!”我暗想,即便无法回到老家过年,但这熟悉的味道,想必也能慰藉爸爸那颗思乡的心吧。
一番忙碌过后,年夜饭摆满了一桌。妈妈的招牌烟熏腊肉,同样让我馋得不行。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放入口中,刹那间,腊肉中的油脂“嗞”地爆开,鲜香四溢,仿佛一泓清泉在口腔里缓缓流淌,余味无穷。
每一道家乡菜,都融入了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蒸腾着新年的希望与憧憬。腾腾热气,驱散了寒冬的凛冽,沉醉了悠悠流年,让年味在岁月长河里静静流淌,化作心底永不磨灭的温情记忆。纵使远在他乡,故乡的味道,总能让我倍感亲切,心生温暖。(清远市审计局 陈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