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9日,第5场“清远廉政大家谈——纪委书记微访谈”活动如期开展。清新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黄文坚应邀做客与网友交流,并现场回应了8个问题。针对网友关于清新近年教育系统和建设系统领域出现腐败案件的提问,黄文坚并没有回避,并透露了发案原因主要是制度执行不严、腐败分子心存侥幸和监督不到位等。
“小官大贪”源于缺乏有效监管
围绕网友提问的“两个责任”和查办案件等问题,黄文坚一一作答。他介绍,2014年来,清新区纪委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对发生腐败案件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案件的,除了查办当事人外,还上追一级责任;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则上追多级责任。对不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通过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诫勉谈话等方式,予以责任追究,确保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黄文坚指出,近年来,“小官大贪”的案件频频曝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财务管理混乱、村务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管等因素造成的,这些“小官”由于长期疏于监督,一旦事发被查处,往往已是“大贪”。清新山塘镇马安村创新推进的“勤廉工程”,如今已被全市推广,对防止“小官大贪”发挥了积极意义。
把纪检监察机关打造成反腐利刃
在回答网友提问时,黄文坚还谈到了如何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问题。他指出,“纪检监察工作处在腐蚀与反腐蚀的风口浪尖上,如果自身不能做到廉洁自律,在别人面前就站不直腰杆,说不起硬话,查办案件不敢动真碰硬,就成了隔着墙头扔砖头,砸着谁算谁。”只有真正转变作风,以铁的纪律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才能为“三转”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也才能真正把纪检监察机关打造成反腐利刃。
腐败分子心存侥幸,最后一腐到底不可收拾
网友“斌斌”针对清新近年来出现的教育系统、建设系统等领域的腐败案件提问:“清新有没有深刻研究这些案件多发的原因,在以案治本工作方面做了什么努力?”
黄文坚对此问题并不回避。他介绍说,近年来,清新区查处了教育系统和住建系统等腐败案,涉案人中有3名县委委员,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制度执行不严。“有的部门管理制度制定得多,但认真执行的少,只是挂在墙上、喊在口头上,或者是松一阵紧一阵,执行缺乏连续性,落实没有实效性。”二是腐败分子心存侥幸。“前几年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往往是举报什么,查到什么算什么,什么都没有查到就‘没什么’。这就让腐败分子萌生了侥幸心理,逐渐发展到肆无忌惮,最后一腐到底,不可收拾。”三是监督不到位。对领导干部监督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使少数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失去了约束和监督。
针对以上问题,清新区纪委加强以案治本作用,在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的同时,开展警示教育,2015年,清新区委、区政府拨款240万元在清新松林公园建设了“清新区廉政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同时,拨款100万元在清新区委党校建设“清新区反腐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为全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提供警示教育场所。
●据统计,2014年以来,清新区纪委共对13名党员领导干部实行了责任追究,并严肃查处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行为3宗4人,对3人给予诫勉谈话,对1人给予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
●2014年,全年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来信、来访、电话、网络、短信举报223件,立案查处各种违纪案件50件,结案51件(其中1件是2013年案件),处分51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5人,一般干部7人、其他人员3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00多万元。
●2014年,清新区领导干部上交礼品礼金7人次,折合金额人民币6.2万元。
●目前,经过落实“三转”工作,清新区纪委将原来参加的100多项议事协调机构调整缩减为11个,把工作职能真正转到监督、执纪、问责方面。
“小官大贪”源于缺乏有效监管
围绕网友提问的“两个责任”和查办案件等问题,黄文坚一一作答。他介绍,2014年来,清新区纪委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对发生腐败案件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案件的,除了查办当事人外,还上追一级责任;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则上追多级责任。对不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通过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诫勉谈话等方式,予以责任追究,确保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黄文坚指出,近年来,“小官大贪”的案件频频曝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财务管理混乱、村务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管等因素造成的,这些“小官”由于长期疏于监督,一旦事发被查处,往往已是“大贪”。清新山塘镇马安村创新推进的“勤廉工程”,如今已被全市推广,对防止“小官大贪”发挥了积极意义。
把纪检监察机关打造成反腐利刃
在回答网友提问时,黄文坚还谈到了如何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问题。他指出,“纪检监察工作处在腐蚀与反腐蚀的风口浪尖上,如果自身不能做到廉洁自律,在别人面前就站不直腰杆,说不起硬话,查办案件不敢动真碰硬,就成了隔着墙头扔砖头,砸着谁算谁。”只有真正转变作风,以铁的纪律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才能为“三转”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也才能真正把纪检监察机关打造成反腐利刃。
腐败分子心存侥幸,最后一腐到底不可收拾
网友“斌斌”针对清新近年来出现的教育系统、建设系统等领域的腐败案件提问:“清新有没有深刻研究这些案件多发的原因,在以案治本工作方面做了什么努力?”
黄文坚对此问题并不回避。他介绍说,近年来,清新区查处了教育系统和住建系统等腐败案,涉案人中有3名县委委员,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制度执行不严。“有的部门管理制度制定得多,但认真执行的少,只是挂在墙上、喊在口头上,或者是松一阵紧一阵,执行缺乏连续性,落实没有实效性。”二是腐败分子心存侥幸。“前几年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往往是举报什么,查到什么算什么,什么都没有查到就‘没什么’。这就让腐败分子萌生了侥幸心理,逐渐发展到肆无忌惮,最后一腐到底,不可收拾。”三是监督不到位。对领导干部监督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使少数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失去了约束和监督。
针对以上问题,清新区纪委加强以案治本作用,在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的同时,开展警示教育,2015年,清新区委、区政府拨款240万元在清新松林公园建设了“清新区廉政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同时,拨款100万元在清新区委党校建设“清新区反腐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为全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提供警示教育场所。
●据统计,2014年以来,清新区纪委共对13名党员领导干部实行了责任追究,并严肃查处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行为3宗4人,对3人给予诫勉谈话,对1人给予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
●2014年,全年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来信、来访、电话、网络、短信举报223件,立案查处各种违纪案件50件,结案51件(其中1件是2013年案件),处分51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5人,一般干部7人、其他人员3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00多万元。
●2014年,清新区领导干部上交礼品礼金7人次,折合金额人民币6.2万元。
●目前,经过落实“三转”工作,清新区纪委将原来参加的100多项议事协调机构调整缩减为11个,把工作职能真正转到监督、执纪、问责方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