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财政信息 > 市级预决算

清远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0-02-28 16:00:00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字体:

 

                    清远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2月26日在清远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清远市财政局局长  刘汉球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清远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财政既要面对减收与增支的双重压力,又要承担起保民生和促发展的双重任务。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三促进一保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梗促和谐”作为工作重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财政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中心目标和首要任务,依法强化收入征管,统筹谋划,科学理财,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预算完成情况良好,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2009年,来源于清远的财政收入完成116.08亿元(其中:中央级28.9亿元,省级14.3亿元,市县级72.88亿元),增长30.3%,人均3,085元。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0,355万元,比上年增收126,581万元,增长33.87%,人均1,330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00,529万元,比上年增支238,655万元,增长31.32%,人均2,660元。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170,778万元。其中:中央、省税收返还33,913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239,095万元,专项和一次性补助收入283,322万元,地方债券转贷收入25,123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88,970万元。全市财政总支出1,016,609万元,其中上解支出12,631万元,部分县(市、区)增设预算周转金3,449万元。总收总支相抵后,结余结转下年度支出154,169万元。全市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市直地方财政总收入303,33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1,674万元,比上年增收34,760万元,增长33.02%。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专款和省的一次性补助收入88,831万元,县上解收入10,781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47,071万元,调入资金340万元,地方债券转贷收入19,623万元,上解省支出4,988万元。市直财政总支出223,681万元。其中:市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86,708万元,补助县(市、区)支出36,97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79,631万元。结余20万元。
     高新区地方财政总收入59,784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65万元,比上年增收2,567万元,增长44.27%。上级补助收入54,003万元,上解支出2,584万元。高新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0,00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9,780万元。
    2009年,为确保全市预算任务的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保增长,完善财政收入预测和征管机制。面对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深化的冲击,市财政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强化收入征管两个方面着力,采取措施促进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一是科学分析税源变,强化对税政的研究,分析新近财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减收情况,剔除上年税政调整影响、重点工程项目结束和一次性税源等不可比因素,着重研究宏观经济在财税政策刺激下,经济增长点对税收的贡献;二是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加大对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的跟踪监控,准确把握欠税情况,大力清理欠税,抓好各项专项稽查工作,防止税收流失,确保税收依法足额入库;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拓宽财源渠道,发挥非税收入在壮大财税实力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强化责任制,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将年初任务进行逐级量化、细化,层层进行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继续发挥财税联席工作会议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预算执行分析。2009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增幅位居全省21个地级市首位,来源于清远市的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16亿元。
    (二)扩内需,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市财政充分利用财政调控手段,从投资、消费、出口领域入手,有效落实各项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得力,保障及时,力促经济回暖。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结合财政手段与金融手段,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利用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全市各级融资平台融资91.9亿元,其中市直融资66亿元,有力地支持“十个一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同时安排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200万元,加快项目推进,另一方面,及时分解下达中央扩大内需项目预算1.79亿元,以绩效为导向,拟定2.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项目,完善全市医疗和教育基础设施;二是带动和引导消费需求,重点刺激住房消费,通过落实执行国家调减契税征收比例、放宽公积金提取范围、降低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门槛和提高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居民购买普通住房;其次,积极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开拓农村市场,下达家电和汽车下乡补贴资金27,720万元,农资综合直补和种粮直补资金16,419万元;再次,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升低收入人群收入,通过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三是支持和鼓励企业出口,2009年全市共办理出口退税59,452万元,地方财政负担3,562万元,下达1,333万元落实出口退税“以奖代补”政策,安排出口企业奖励1,200万元及口岸系统经费补助185万元。在财政政策强有力的调控下,全市经济逐步回暖,县域经济进一步向好,3月份一举扭转了年初收入负增长的局面,从5月份开始进入平稳快速增长阶段,最终实现一般预算收入全省增幅第一的目标。
    (三)调结构,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使我市经济转入稳健回升通道,市财政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调整结构,培植税源,增强经济回稳基础和发展后劲。一是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减免缓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当前困难,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此,市级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发展专项资金1,739万元,同时,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和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以及自主创新产品,大力支持旅游促销活动和名优产品展览,开拓市场,提高我市企业的竞争力。二是积极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完善省5亿元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使用方案,创新融资体制,放大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扶持资金效应,加快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安排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资金,大力推进各类就业培训载体建设,全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11.36万人。三是加快我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解决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扶贫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扶旨耙行贷款贴息等所需资金,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其次,壮大农业专业组织机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和现代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环境保护,支持生态建设。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拨付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800万元,青山垃圾填埋工程300万元,大排坑水体生态修复工程372万元;加强生态建设规划和保护,安排宜居城市规划经费300万元,拨付“市肺”工程经费150万元,共完成更新造林5,457 亩。
    (四)重民生,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完善投入和保障机制,重点加大教育,文化,“三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投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大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改善教师待遇,稳步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提高高级技工学校供给水平,为此,市财政新增投入800万元;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免费义务教育经费市级配套800万元;大力支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达标县区进行奖励,2009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3.8%,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办学水平,安排教育专项资金7,000万元。二是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安排文化发展建设资金3,000万元,用于公共文化、体育建设,推进公共文化、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力推进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市各级财政投入资金8.8亿元(其中融资资金2.5亿元),逐步解决116万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经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下山移民和农村住房保险补贴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种粮直补、综合直补、农机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等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增收;大力支持抗旱救灾工作,全市投入抗旱资金3,536万元,有效缓解自7月份以来的旱情。四是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发挥卫生事业投入长效机制作用,拨付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市级投入资金3,147万元,2009年全市共314.5万人参加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基本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大力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落实华侨农场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市直配套资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是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着力构建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成果,拨付资金1,570万元,积极推进廉租房开发建设,加大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事务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养老试点工作。
    (五)抓改革,形成科学发展新思路。一是建立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式,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相结合,提升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是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务卡试点改革和财政支出管理电子平台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初步构建涵盖预算指标、资金支付、会计核算、部门决算、会计监管在内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三是纳入规范管理范围的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62,723万元,比预算金额节约453万元,节约率6.74%;四是积极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工作,将行政事业单位收取的各项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逐步实现非税收入收支脱钩管理模式;五是“十个一批”重点工程项目预概决算评审工作取得新突破,共审核工程估、概、预、结算246项,送审工程造价44.16亿元,核定工程造价40.3亿元,核减造价3.85亿元,核减率为8.7%;六是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政府公共投资的监督检查和投资评审,防止重复建设和挤占挪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切实做好“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工作,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六)创新风,争当山区财政科学发展排头兵。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探索财政科学发展新思路。一是坚持领导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建立起“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机制。二是坚持学习先行,提高思想认识,把学习贯彻工作与贯彻市委近期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结合起来,与财政工作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于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感。三是坚持深入调研,明晰基本思路,多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整改实施意见。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流”活动,把财政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团结和谐,廉洁为民,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坚强集体;建设成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服务态度优”的干部队伍;树立“政治思想作风过硬、学习风气浓厚、工作作风扎实、生活作风正派”的一流的干部作风。
     二、2010年预算草案
    (一)2010年全市预算草案。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促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委的工作部署,今年全市财政预算收支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的部署,围绕建设“大广州卫星城、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城市”的目标,以“抓提速、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为工作主线,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法强化收入监管,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民生,提高支出绩效,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今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计划作以下具体安排,提请大会审议。
    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600,426万元,同比增长20%,人均1,596元。根据全市预算收入计划600,426万元,加上预计中央、省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和省已经确定的专项补助,减除各项上解后,全市可支配财力为840,556万元。按此可支配财力,全市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840,556万元,人均2,234元。
    (二)2010年市直预算草案。
     1. 2010年市直财政收入计划。
    按照全市财政预算收支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市直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192,057万元。其中:市直一般预算收入170,010万元,增长20 %;上级补助收入25,009万元,主要是税收返还收入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各县(市、区)上解收入76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0万元(含省平衡奖80万元);上解省支出3,822万元。
    2. 2010年市直财政支出计划。
    根据2010年市直财政可支配财力,支出计划相应安排   192,057万元,具体安排如下:
    (1)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和工资发放,计划安排90,789万元。
    (2)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窬等化。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安排教育专项投入12,179万元,包括7,000万元长效机制投入,主要用于消化学校历史债务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高职院供给方式,新增投入1,166万元,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投入3,00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补助800万元,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213万元。二是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安排资金5,827万元。继续安排医疗卫生专项资金6,000万元,用于完善市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安排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门诊补助1,166万元,医疗改革经费735万元,医疗救助金300万元,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和职工参保配套272万元,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市级配套80万元。三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农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570万元,退伍军人政策补贴和军转干部经费补助330万元,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资金400万元,住房货币分配改革经费500万元,救灾预备金450万元,国企改革和再就业专项150万元。四是加快科技和文化事业发展。安排文化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信息化专项资金1,100万元,农家书屋建设补助112万元。
    (3)支持农村改革发梗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排新农村建设及安居工程经费1,000万元,农业产业化和“一乡一品”建设资金2,000万元,下山移民投入1,333万元,扶贫开发专项资金1,000万元,母猪保险和各类疫苗补助615万元,农村基础设施补助500万元,林权改革经费400万元,农资综合直补和种粮直补4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治理市级配套23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市级配套290万元,华侨农场危房改造资金124万元,农村住房保险补贴94万元,生态文明村建设资金50万元;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继续安排贫困村“两委”干部补助资金660万元,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经费128万元,村级计生专干培训经费50万元,乡镇党员服务中心经费85万元。
    (4)严格债务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安排偿债专项资金12,040万元,其中2009年地方债券还本付息6,000万元,中央再贷款还本付息1,900万元,农村饮水工程贷款还本付息1,440万元,“十个一批” 融资还本付息2,700万元。
    (5)扩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继续保持各项扩内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安排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500万元,出口企业奖励1,200万元,出口退税市财政负担1,300万元,招商引资专项资金500万元,旅游促销专项资金200万元,供销社改革专项资金100万元,以此刺激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巩固经济回升基础。
    (6)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城市。积极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安排市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70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500万元,平安清远视频系统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消防及城建专项资金500万元,宜居城市规划经费300万元,“市肺”工程建设资金150万元,创建双拥模范城专项资金250万元。
    (7)教育费附加和排污费支出4,600万元,利益共同体补助清城区3,170万元(含飞来峡镇划转补助),体制补助高新区1,402万元。
    (8)其他专项经费安排17,849万元。
    (9)预备费安排4,000万元。
    (10)补助县(市、区)支出计划安排4,396万元。
    3. 2010年市直部门预算草案。
    按照上级实施部门预算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编制了市直单位的2009年部门预算(详见附件)。
    4. 2010年市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10年市直政府性基金收入79,190万元,按收支平衡的要求安排支出79,190万元(详见附件)。
    (三)2010年高新区预算草案。
    2010年高新区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10,456万元,同比增长25%,加上各项上级补助2,159万元,减去专项上解2,584万元,可支配财力为10,031万元。按此可支配财力,支出计划相应安排10,031万元(详见附件)。
    三、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2010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忧患意识,提升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增强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财政部门将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加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要强化责任,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将年初任务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二是要强化对税源变化的监测,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大力清理欠税,防止税收流失。三是要强化精化管理,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狠抓落实。四是强化对税政的研究,对当前出台的促进经济增长的财税政策要认真研究分析,将政策用好用活。
    (二)抓财政职能,将公共财政改革推向更高层次。创新财政体制机制、优化政策制度设计,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政策引导、乘数杠杆和规范管理的作用,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形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支撑。一是努力提高执行力,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具体措施,促进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做好融资工作,更为积极、灵活地筹措和调度资金,以此扩大内需、维护稳定,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二是强化预算控制,继续执行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主动压减行政支出,统筹资金用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增支出项目和重点支出,加强融资平台监控,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三是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民生投入的保障范围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民生投入机制。
    (三)抓财政改革,完善财政体制。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分配制度,加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力度,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把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提高预算公开透明度,继续推进预算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按照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合理确定各项政府非税收入的性质、范围及管理模式,推进各项非税收入与财政拨款统筹使用,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形成公共资源统筹使用的机制;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扩大国库财务信息监管系统的改革范围,加快推进公务卡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积极探索建立公共工程政府采购规范管理的有效机制,优化采购程序和采购方式,做好社会关注和涉及民生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督机制,力争在2010年完成我市政府采购电子平台建设;加强对政府公共投资的监督检查和投资评审,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办理拨款,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安全支付和专款专用,防止重复建设和挤占挪用,自觉强化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积极推进财政政务公开。
    (四)抓自身建设,提升软实力。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理论素养,坚持解放思想,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加强学习与推动实际工作相结合,实现工作、学习的相互促进,把学习成果体现到解决影响和制约财政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来,体现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上来,体现到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上来。二是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开展纪律学习教育活动,增强纪律观念和廉政意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党员干部党性觉悟、政治素养和精神品质,积极营造干净干事的工作氛围。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以党风带政风,不断增强局党组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大力弘扬优良作风,推动创新型、节约型机关建设。
    各位代表,完成2010年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狠抓落实,从逆境中寻求转机,在困难中争取突破,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