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区公共汽车线网专项规划》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清远市建市以来,市区公交发展长期处于高度的市场化状态,欠缺发展规划,导致公交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企业经营以经济效益为主,公交服务未实现便民、惠民。近年来,市区公交逐渐转向政府主导,规划部门对公交基础设施布局进行了规划,公交线路、经营主体进行了多次整合,初步实现公交经营一体化,线路布局一体化,但总体上看,公交线路发展、运力投放、班次安排等仍处于粗放管理状态,公交线网发展欠缺前瞻性,运行效率、便捷度低,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在此情况下,需要对公共汽车线网布局进行规划,以规划为指引,促进公交线网布局从被动调整向主动优化转变,使公交的发展和服务更能贴近城市发展的需求。
二、《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
4.《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5号)
5.《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建城〔2010〕13号)
6.《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建城〔2010〕80号)
7.《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
8.《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清发〔2012〕28号)
9.《清远市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意见》(清府办〔2013〕3号)
10.《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交运发〔2014〕236号)
11.《清远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4-2016年)》(清府办〔2014〕53号)
12.《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13.《清远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14.《清远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三、《规划》编制过程
《清远市区公共汽车线网专项规划》是列入《清远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听证目录》项目,项目于2015年立项,7月委托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 2016年4月完成初步成果编制。根据《清远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相关规定,我局对编制成果分别于2016年5月和11月进行了两轮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对象包括相关单位和公众、并于2017年1月召开听证会、2017年3月进行专家评审、此后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请市法制局进行合法性审查。规划编制过程中共收到各单位部门意见34条,公众意见18条,听证会提出意见16条,专家评审意见4条。我局会编制单位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对规划成果草案进行修改完善送规划部门预审。根据规划部门的预审意见,我局会编制单位结合2018年2月省政府批准的《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对编制成果再次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后报市规委会进行评审,送审稿于2019年3月通过评审。
四、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为清城区及清新区南部四镇,总用地规模约1881 K㎡。
(二)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5-2023年,中远期为2024-2035年。
(三)规划主要目标。
高密度——公交乘客到站的步行距离为300—00米,人口稀少地区步行距离为500—800米;中心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4km/km2,中心区3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80%,5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100%。
高效率——增加公交系统运行效率。建立合理的换乘枢纽,衔接好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保证90%的乘客无需换乘或通过一次换乘到达目的地。
高速度——全面提高道路公交运行速度,人口稠密地区的公交车平均行驶车速不低于15km/h,人口平均或稀少地区要达到25km/h;90%公交乘客出行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高频率——乘客候车时间是衡量公交整体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平均候车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干线公交的候车时间3—5分钟。高峰期缩短发车间隔时间,适应潮汐式流动。
高质量——采用绿色环保的交通工,营造舒适的乘车环境和优质服务,提倡全民低碳生活。
高科技——应用高科技的运营和管理手段,使运能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四)公交站场规划
规划公交站场70处,用地面积43.7公顷,至规划期末满足2520辆公交车停靠。
公交站场结合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规划进行布局,在主城区的江北片区、中部片区共规划6个一级枢纽站,作为整个公交线网的基本支撑节点;在主城区的南部片区和石角、源潭、太平等外围功能组团规划7个二级枢纽站,作为外围组团的公交集散节点、与主城区对接的节点。二级枢纽站中的广清城轨长隆枢纽站、美林湖枢纽站还将为今后的广清跨市公交发展提供站场设施支持。
(五)公交线网布局规划
公交线网以公交枢纽站场为依托,采用分层、分组团相结合的布局模式,形成以骨架线网为支撑、基础线网为补充的整体公交线网。规划线路共163条,其中新型公交线路6条(包括4条BRT线路和2条有轨电车线路),常规公交线路144条,旅游公交线路13条。规划的163条线路中,有64条为现状调整,99条为新增。
规划的线路形成市区基本公交线路网络,为市民提供普遍化的公交服务。此外,还将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市民的个性化出行需求,通过定线快速公交、定制公交、网络预约公交等多元化公交对公交服务进一步完善。
五、上层规划解读
《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于2018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与公共交通规划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三个层级,分别为市域(清远市行政管辖范围)、城市规划区(清城区、清新区)、中心城区(清城区与清新区太和、太平、三坑、山塘南部四镇),公交线网规划的范围即为中心城区范围。
2、发展规模: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城镇人口2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31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3、规划结构: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两轴三片四廊多组团”的网络化、组团型空架结构。
4、公交系统规划:
建设以新型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巴士为补充,便捷、可靠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规划铁路及城际轨道线6条,新型公交线路6条,常规公交走廊9条,旅游公交线路9条,公交枢纽站场13个,公交停保场和维修厂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