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清远市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林业局反映。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8月17日
清远市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
为推进完善我市集体林权制度,建立林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规范流转管理、健全服务体系的现代林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6〕83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7〕6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到2020年,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基本形成,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运行机制逐渐建立,各项权能进一步明晰,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林地林木流转进一步规范,林权抵押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商品林覆盖面进一步拓宽,集体林地服务体系和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努力实现集体林区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农民林业收入显著增加、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的目标。
二、主要内容
(一)稳定集体林地承包关系。
1.完善集体林权确权发证。各县(市、区)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督导审核和查漏补缺,进一步细化完善集体林地林木确权登记发证,确保工作质量。已确定的7个深化林改工作重点县要切实按照“有机构、有队伍、有方案、有经费、有成效”的要求,继续抓好深化林改工作,不断巩固完善确权发证成果。对自留山、承包责任山,要将权属证书发放到户,由农户持有;对采取联户承包的集体林地,要将林权份额量化到户,鼓励建立股份合作经营机制;对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要按照《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进行经营管理,努力提高集体资产管理效益。探索创新自留山、承包责任山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在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留山、承包责任山经营效益和林地产出率,帮助林农增加经济收入。健全完善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山林的股份经营,推进集体山林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山林的活力,依法落实农户对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山林的经营自主权。充分发挥集体林业的生态功能,符合条件的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山林,要尽可能划入生态公益林。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的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发证由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办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协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开展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等工作。不动产登记机构和林业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做好林权类不动产确权登记与行业监管等工作的有效衔接。
2.探索推行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在坚持集体林地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下,逐步建立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运行机制,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引导集体林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3.加强林权权益保护。在承包期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强行收回农业转移人口的承包责任山。保障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禁止或限制林权权利人依法开展经营活动。确因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需要的,可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对林权权利人给予合理补偿,着力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间的矛盾。有序开展进城落户农民集体林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试点。自留山、责任山承包者要切实履行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管护责任。
4.加大林权争议调处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落实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的主体责任,按照《广东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条例》要求,依法及时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提高案件办结率。建立健全林权争议调解员聘用管理制度,争取批量解决林权争议历史遗留问题。
(二)强化林地林木流转管理。
1.规范林地林木有序流转。按照《广东省林地林木流转办法》的要求,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制度,规范林地流转秩序,支持公开市场交易,维护林地所有者、经营者合法权益。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将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向专业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林场等经营者依法流转。
2.强化林地流转合同管理。承包和流转集体林地,要签订书面合同,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林地林木流转合同管理,推广使用统一的林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完善合同档案管理。
3.强化林地林木流转监管。加强林地林木流转监督管理,及时查处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国有林权流转要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林木流转要纳入农村集体产权管理服务等相关产权平台进行交易,促进林地林木流转公平、公开。
(三)落实生产经营自主权。
1.加强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在不影响整体生态功能、保持生态公益林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健全生态公益林调整管理机制。按照“非木质利用为主,木质利用为辅”的原则,实行生态公益林分级经营管理,合理界定保护等级,采取相应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鼓励和引导生态公益林经营者开展林果、林药、林蜂、林菌等非木质林下经济产业,提高生态公益林综合利用效益。推动集体生态公益林资产化经营,探索生态公益林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流转。
2.放活商品林经营。深化林业分类经营,简化林业行政审批环节和手续,明确禁止性和限制性行为,减少政府对集体林微观生产经营行为的管制,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完善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集体人工商品林管理,赋予林业生产经营主体更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引导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
1.支持集体林业开展多种经营。以绿色富民产业为先导,进一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和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工商资本投资林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生物质能源、森林生物制药、森林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新兴产业。鼓励林业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促进碳汇进入碳交易市场。
2.加快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的林业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推进连片规划、连片开发,建设一批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和高效林下种养示范基地。
3.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加快培育和发展林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森林人家、专业大户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林业经营组织方式,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提高林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4.健全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的指导,加强纠纷调解仲裁人员培训,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做好重大纠纷案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安排阶段。各地要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际,研究制订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县(市、区)政府按省的要求出台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工作方案,并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二)全面实施阶段。各地按照制订的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工作方案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到2019年底,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任务。
(三)总结提升阶段。各地按照国家和省的文件精神要求,抓紧查漏补缺、整改完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改革成效。到2020年底,基本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确保取得实效。各地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结合本地实际,细化目标任务,积极筹措资金,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市林业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对各地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合力。
(二)加强人才培训。建立林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专业培训机制,切实加强政策、法规、技能等业务培训。完善服务机制,落实扶持政策,培养一批爱林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森林经理人,为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林地林木托管、统一经营作业、信息服务等专业化服务,帮助农户从林业经营中受益。
(三)强化督查考核。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强化检查督办,推动改革工作平稳实施和各项任务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