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推进
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清府办〔2021〕16号
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各直属机构:
《清远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11日
清远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新型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努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到2022年,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公共领域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机制建立健全;数字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数字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蓬勃发展;培育引进一批数字产业项目,建成全省领先、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数据中心集聚区,形成3个以上产业集聚度高、规模效益显著的数字产业基地。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1.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推动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融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业务流程协同再造,建设完善“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提供多元化云应用和云服务。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数据开放目录及数据集,鼓励公众和企业运用数据进行创新和增值应用,释放政府数据红利。提高政务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完善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开展政务数据治理工作,建立完整可视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建设政务数据基础库、专题库和主题库。构建数据治理体系和数据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数据治理机制和数据服务机制,解决政务数据条块分割、数据孤岛的问题,为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向纵深发展。(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建立以大数据驱动的政务信息化服务新模式。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建设和完善政务云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水平。推进指尖计划,提供“一直在线、贴身随行”的高频事项“掌上办”。到2022年底,全市实现80%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70%。(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各政务管理有关单位)
3.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围绕社会治理精细化,推动政务大数据在市场监管、市政提升、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信用、社会治安、质量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创新应用。2022年底前,基本建立精准治理、多方协同的社会治理智能化新模式。(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各政务管理有关单位。)
(二)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1.加快5G网络建设。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以满足规模化商用需求的广度覆盖和深度覆盖为重点,优先布局密集城区、一般城区及县城城区等重点区域和工业园区、大型场馆、交通干线等重点场景,逐步向乡镇镇区扩展。2022年底,实现全市县级以上主要城区、重点乡镇、重点工业园区5G网络连续覆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各电信运营商、中国铁塔清远市分公司)
2.进一步优化全市4G网络。结合城市扩容发展和更新实际,进一步完善全市城区4G网络基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加快推进4G网络入乡进村,进一步提升偏远地区4G网络覆盖深度。2022年底,实现全市城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区域4G网络100%连续覆盖,20户以上自然村100%实现良好覆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各电信运营商、中国铁塔清远市分公司)
3.推进城乡光纤宽带网络深度覆盖。持续推进新建住宅建筑光纤到户,既有住宅建筑分批次、成片区推进光纤改造,落实电信运营企业共建共享、平等接入。在城区推进“千兆级光纤进小区、进园区、进商区,百兆级光纤进家庭、上桌面”,拓展高速带宽业务普及和深化应用。深入推动自然村村村通光纤工程,重点推进偏远地区自然村连通光缆。2022年底,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100%连通光缆,并将农村光纤用户普遍提速到200兆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各电信运营商)
(三)加快数字产业发展
1.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以打造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装备配套产业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为目标,以清远高新区、广清产业园、广德(英德)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为重点,着力引进通信与网络、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电子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和产业龙头项目。深化广清一体化“研发+产业化”“前端+后台”合作模式,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核心领域电子材料及元器件技术产品化,吸引具备技术产业化转化及产能扩张需求的高成长性企业在清远建立生产基地。其中,在清远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铭普光磁通信光电子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打造电子信息企业加速器,推进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在广清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加快形成规模化电子信息生产基地。到2022年,在南部各重点园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位于粤东西北各市前列。(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2.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清远高新区等南部各产业园区为载体,引进一批关键领域软件企业、国内领先的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和具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软件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加快培育发展软件产业园区。依托天安智谷、华南863等平台,引进一批软件与信息服务类生态型企业、平台型企业、信息化园区运营企业,联合知名大型软件、互联网等领域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汇集和生态构建的协同共生效应,搭建软件平台,共建软件产业生态。以智慧城市建设和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为牵引,推进清远本地的小型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开展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重点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和应用、设计开发等信息技术增值服务。以国家发展信创产业部署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我市企业参与构建鲲鹏等自主产业生态,培育壮大我市的信息安全服务小微企业。到2022年,培育一批在省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3.有序推进腾讯华南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设。统筹土地、电力、能耗等资源要素,有序推进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项目“一基地、三中心”建设和开服运行。充分发挥我市作为全省数据中心集聚区之一和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项目辐射带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围绕腾讯项目引进一批高、精、优企业,促进我市相关数字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清远高新区管委会、清城区人民政府、清新区人民政府)
4.培育新技术新业态。以清远高新区、广清产业园、广德(英德)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为重点,聚集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推动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以高新区、清城“互联网+”创新产业园为载体,打造大数据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发展服务经济社会民生领域的大数据新业态。推动“区块链”在民生领域、城市管理、数字经济等成熟领域创新应用。支持我市以传统信息服务为主的小微企业加快转型,创新智能化应用服务,满足餐饮、娱乐、出行、文化、旅游等消费需求,形成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培育新型业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5.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以促进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为主线,发挥清远旅游资源、民族资源、文化资源特色优势,聚焦电商、扶贫、健康、教育、生活等领域,推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引进或培育一批直播、短视频平台创新型企业在清远发展壮大。吸引电竞知名企业、俱乐部、赛事组织机构落户,探索打造电竞产业区域中心。以瑶族、壮族等民族地区为重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充分利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创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数字文创内容产品。结合全域旅游和农业电商工作,推动数字创意应用,发展虚拟现实、全息成像、互动影视等产业。(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各有关单位)
(四)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1.推进制造业数字化
(1)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用足用好省的扶持政策,加大力度推进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围绕企业生产管理关键环节,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结合清远产业特点,推动围绕陶瓷、水泥、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化工等产业,组建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供应商联合体,开展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支持我市制造业龙头企业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探索5G在制造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典型业务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探索工业设计服务企业新模式,推动制造业企业设立独立的工业设计中心,鼓励设计企业参与制造全流程协同创新。2022年底前,建成1家以上“5G+智慧园区”产业示范基地;推动1个以上特色产业集群实施规模化数字化转型;培育2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2)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制造业企业广泛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清远高新区、清城、清新、英德等区域以陶瓷、水泥、再生金属、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北部地区及民族工业园围绕绿色食品加工、塑料制品、玻璃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数字化技术改造进程。清远高新区、广清产业园、广德(英德)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以新材料、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为重点,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工”,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行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等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推动优势制造企业积极发展工业电子商务,从“生产制造、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卖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变。到2022年底,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2.推进农业数字化
(1)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以《清远市贯彻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为指引,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大力发展数字化种植、数字化养殖和数字化渔业等智慧农业示范工程。联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已建成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信息化平台和“清远农宝”,以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逐步推广至全市166家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应用,运用虚拟现实全景技术,实现实景游农庄、看清远鸡,以及在线欣赏稻田养鱼、选购红茶等。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5G+智慧农业”试点建设,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便捷化水平。以农业科技园区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为重点,开展5G智慧农业科创园、试验区建设、5G+智慧水产示范应用。2022年底前,建成1至2个省级5G智慧农业产业园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推进农村电商创新发展。深入推进益农信息社工程,支持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电商企业联手,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以“清远农家”为重点,打造农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销售平台。推进农业短视频和农业应用上云,构建农产品龙头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和农资流通企业的新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试点建设“区块链+”质量溯源体系,对农产品生长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一物一码的全流程正品追溯。到2022年底,在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生产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可监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3.推进公共服务智能化
(1)发展智慧健康工程。推动建设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持续推进实施“互联网+智慧医疗”便民惠民工程,开展医疗健康大数据融合应用,以数字健康档案为核心,全面融合全市居民的医疗数据、体检数据以及外部行为数据等健康信息,构建数字健康应用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服务和开放接口支撑“惠民、惠医、惠政、惠企”等数字健康应用创新。健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医院,创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新模式。2022年底前,全市三甲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
(2)发展智慧教育工程。继续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依托“广东教育云”,整合资源,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数据和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互联互通,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连山、连南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覆盖,形成覆盖市、县、镇、村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远程直播建设,依托“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推动各类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个性化教育和精准化教学管理,提供多样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3)发展智慧交通物流。加大力度推进市、县交通设施数字化改造,建设覆盖交通运输体系的智能感知网络。深化“数字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一卡通”系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持续推进“互联网+”出行服务。探索开展平安智慧高速公路建设和智慧普通公路建设试点。推进全市货、车(船)、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推进有关部门与铁路、公路、邮政等大型市场主体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以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为载体,承接广州电商物流、跨境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等物流新业态转移,整合粤港澳大湾区零散物流车辆信息、运力信息、交易信息等,搭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重点引导珠三角商贸流通优质企业和国内知名物流龙头企业进驻,发展专业化的智慧物流配送体系。2022年底,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的数字物流园区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物流业态集聚区。(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
(4)发展智慧文化旅游。以广清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和全域旅游城市为契机,全力推动文化旅游服务数字化。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在具有清远本地特色的山、水、民族风情景点,推行个性化定制旅游服务。同时,结合影视新媒体推动文旅融合,探索推动自然景观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开发和完善虚拟旅游产品及游客体验终端,提高旅游数字化管理、精准营销和服务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智慧酒店、智慧文旅小镇、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形成较为完善的智慧化旅游管理、旅游服务与旅游营销体系。2022年底,全市4A以上景区全部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等功能,旅游特色小镇、重点旅游乡村景点实现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5)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在全市城乡探索培育网络体验、智能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支持发展食品、农产品、文旅等领域垂直电商供应链平台,鼓励大型商场、连锁超市等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依托原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开展线上零售业务。引导餐饮、住宿、娱乐、家政等领域开展线上营销、实店消费的创新服务模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推动“清远智造”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网信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项目要素保障。抢抓国家加快新基建建设战略部署的机遇,以云计算数据中心重点项目为切入口,加快扩大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对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重点数字产业项目,通过“一事一议”方式予以重点支持,优先保障项目用地、用电、用能指标。积极争取市的重点数字产业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由省直接配置用地指标。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各产业园区管委会以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过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争取的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数字产业项目用地需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清远供电局、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二)构建创新平台体系。加大对数字技术研发、数字产业培育支持力度,形成产学研合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建设协同共享的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力争打造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平台。在现有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增设设立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科技研发专项,推动形成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创新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
(三)强化数字人才支撑。加大对数字类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将数字经济人才纳入我市引进紧缺急需人才计划,加快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紧缺创新人才。依托省职教城各院校与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企业开展合作,成立相关培训学院,打造数字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支持校企合作、入企实训、定向培养等培养模式,培育一批服务清远社会发展的大数据、电商、现代营销等专业人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
(四)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动党政机关、涉密信息系统和电力、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具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的安全升级改造。加强政务云平台安全管理,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网络安全风险预警、情报共享、研判处置和应急协调机制。强化数字资源监管防护技术手段,严格规范管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数据安全,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委机要保密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有关单位)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数字产业项目招商力度,积极宣传我市区位交通、电价、政策等优势,力争更多的智能制造、大数据、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数字产业项目的知名企业在清远布局建设数字产业项目或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机构,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加强与已入驻清远的互联网企业的沟通联系,推进关联企业招商,实现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关联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经济企业支持力度。对新引进的重大数字项目,由项目属地政府或园区管委会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工作专班,及时解决项目报批报建、用地用电、配套设施等要素制约问题,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保障项目如期推进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清远高新区管委会、各产业园区管委会)
(六)探索统计指标体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统计工作的部署,开展针对数字经济新领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专项研究和统计分析。积极与省级部门对接,认真研究数字经济增加值测算方法,加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和变化态势运行监测分析,探索建立清远数字经济发展评估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