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蓝图
城市规划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先进合理的规划可以使城市在发展中飞跃,为城市居民带来良好的发展和居住条件。随着清远市第六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发布,“桥头堡”成为未来清远五年发展的关键词。清远未来五年将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方案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62-65%;南部都市区城镇人口约208万,城市(镇)建设用地约25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城镇人口约135万人,城市(镇)建设用地约16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市人口约9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9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规划城市性质为“广佛清地区次中心城市、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规划区将形成“一环、两轴、三中心、五组团”的空间结构形态。其中“一环”以广乐高速、佛清从高速、广清高速、汕湛高速组成规划区环状高速路网,构成规划区环状快速通道。“两轴”指的是横轴——清远大道发展轴,联系中心组团、源潭组团及石角组团的横向城市发展轴。纵轴——广清大道发展轴,联系广州市、清新县的纵向城市发展轴。
清远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清远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纲要》以《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引,树立新的开发理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引导人口与经济在国土空间合理分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率先探索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清远模式”。
《规划》提出通过了“南优、中拓、北育”、“对接大广佛、融入珠三角、广清同城化”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在这一规划中,按行政区划分,清远市整体上分为重点开发区域和生态发展区域两大块:清远经济开发区、清城区、英德市、佛冈县和清新县属山区重点开发区域,是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的集聚区域,也是广大山区的服务中心以及带动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阳山县、连州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连南瑶族自治县属北江上游生态发展区域,是北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区。
清远市湖城水系规划
《清远市区湖城水系与景观规划设计》以《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为依据,以“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充分利用清远优质的水环境和生态景观资源,塑造独具特色的湖城清远。规划目标打造清远市区湖城水系,建成面积约58平方公里的以“一江三湖五河”为骨架的壮丽湖城景观。
规划以“通、净、美、乐、赢”为总体思路,通过水系规划,连通北江与大燕河、笔架河、滨江、青榄海,确保清远净水长流。通过水系景观规划和重点河流景观设计,塑造湖城城市意象;策划互动性、参与性、亲水性滨水休闲游乐设施建设和水上游乐项目,全面提升湖城景观品质。确定清远水系整治与景观工程效益,明确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保障湖城水系建设的顺利进行,赢得城市经济效益与市民认可度,并提出湖城水系运营管理建议。
规划提出,水系整治梳理是湖城建设的基础条件,水系梳理以尊重自然、尊重人文为原则,恢复洲心古河道贯通北江及大燕河,在现有笔架河、滨江、飞来湖以及城区部分河塘的基础上,宏观水系格局梳理为“一江三湖五河”,形成独具清远个性和魅力的环城水系。
金谷科学城
清远金谷科学城位于东城,建设金谷是根据省委汪洋书记将清远发展赋予新的定位背景下提出来的,起步区用地约为2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5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超300亿元人民币。清远金谷科学城规划分为三大功能板块,分别是研发基地板块、总部经济板块、生活配套板块,总体形成“一带两轴六区”的结构分布。分别为:一带:活力共享带;两轴:科研产业轴和商务办公轴;六区:新技术孵化区、研发基地及大企业总部区、企业总部办公区、商业服务区、专家生活区、配套生活区。
清远绿道规划
区域绿道
A号绿道:城市观光休闲绿道。清远城区往南至花都芙蓉嶂水库,与珠三角4号区域绿道对接。往北沿107国道至清新、阳山、连南、连州。B号绿道:北江滨江休闲绿道。沿北江,往南至三水森林公园与珠三角1号、6号区域绿道对接,往北至英德、韶关。C号绿道:北部笔架山生态休闲绿道。向西经清新县至肇庆马鞍山森林公园,与珠三角6号区域绿道对接。
城市绿道
D号绿道:清远城区大燕河生态休闲绿道。其西起大燕河口,途经大燕河河网生态保护区、大燕河湿地公园、源潭河滨水区,往东北连接B号绿道。E号绿道:城西健身休闲绿道。北起迳口水库,沿环城绿带向南,途经滨江景观区、一河两岸风光带、汝珍公园、狮子湖休闲度假区、大燕湖河网生态保护区、大坑水库、清远美林湖及清远碧桂园。F号绿道:城东健身休闲绿道。北起至黄腾峡旅游区,向南经文洞河景观区、伦洲岛、青榄海公园、大燕河湿地公园、银盏旅游度假区,沿途以城市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等景观为主,生态观光功能突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