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清远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07-01-15 16:00:00 来源:市发改局 访问量: -
【字体:

 清远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7年1月16日在清远市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清远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万康伦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清远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克服洪涝灾害等影响,认真实施“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和谐清远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预计411亿元,增长26.5%,其中一产业完成增加值预计75亿元,增长4.2%;二产业完成增加值预计190亿元,增长51%;三产业完成增加值预计146亿元,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276 元(约合1446美元),增长22.3%。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来源于清远的财政总收入44.5亿元,增长34.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6亿元,增长47.9%。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突破300亿元,增长35%,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金融运行健康平稳。金融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至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470亿元,比年初增长21.9%;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90亿元,比年初增长14.6%。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57亿元,增长21%。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3%。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0亿千瓦时,增长34.5%。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3872元,增长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预计20705元,增长13%。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39:39预计调整到18:46:36。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3.0%。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660亿元,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增加值148.4亿元,增长71.3%;实现利税30亿元,增长1倍;实现利润15亿元,增长1.5倍。积极培育规模园区和企业,有13个镇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其中有3个镇达到5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名牌战略,一批企业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或著名商标称号,有6家企业10个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免检产品。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13.3亿元,增长4.7%。落实政府粮食工作责任制,确保粮食安全。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粮经作物比例达到47:53,种养比例达到62:38。农产品质量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不断加强,“八个五”工程和“一乡一品”工作进展顺利。禽流感等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全年游客预计突破1100万人次,增长9.5%;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35.9亿元,增长10.0 %。连州地下河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新型商贸业态不断涌现,房地产、餐饮住宿、交通运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邮政通信、社区服务和各类商务服务业持续发展。
        (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2006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全市120个市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03.8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8.55%,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额的34%,投产和部分投产项目50个,新开工项目29个。交通建设成效显著。清三一级公路维修改造、大燕河至银盏一级公路加铺沥青改造、英德市区至捕喂路改造、323国道鹿鸣关大桥等工程建成通车,清连一级公路高速化改造工程、京珠高速南段扩建六车道、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北江大桥姐妹桥、英德望埠至京珠高速公路硬底化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电源电网建设力度加大。清远北江流域核电站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顺利进行,侨远2×600MW燃煤机组扩建工程、清远甘竹顶抽水蓄能电站初步可行研究报告已通过评审,一批输变电工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水利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农村饮水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机电排灌等工程稳步推进,清远水利枢纽工程完成项目业主招标。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各县(市)城市中轴线、水轴线的建设已具雏形,城市品位大幅度提高;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主要干道加铺沥青工程进展顺利;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一大批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计划建设并投产。
        (四)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入,农村金融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个人信贷诚信、食品安全信用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强化行政监督,效能监察、经济责任审计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国务院稳定房价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切实抓好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强化招商引资考核机制,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共引进项目622个,合同投资金额471.3亿元,累计实际投入资金60多亿元。其中,投产项目144个,在建项目189个,筹备项目289个。不断开拓新市场,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增长1倍多。完成外贸出口总额预计11.8亿美元,增长25%。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注册个体工商户达到7.18万户,注册资金达到23.91亿元;民营企业达到4882家,注册资金达到98.7亿元。
       (五)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进一步提升清远的知名度,成功举办国际漂流赛、世界杯飞碟赛、全国龙舟赛、少数民族运动会、四驱越野车赛、国际摄影展等一系列文化体育赛事,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下农村进社区活动不断开展。科技工作进一郊忧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4个,源潭镇、龙塘镇、飞来峡镇和佛冈县石角镇成功创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城乡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创省、市一级学校80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5所,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普九”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工程进展顺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00.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6.2%。重视民族宗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得到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稳步推进。
        (六)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积极开拓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下。强化企业用工管理和劳动监察,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28.6万人、18.2万人、18.4万人、12.8万人和8.7万人,社保基金累计结余达13.6亿元。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城乡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群众上访率大幅下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执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较为明显,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性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二、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工作措施
       2007年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纵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按照新一届市委提出的总体要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26%、15%,工业增加值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万元GDP能耗下降3.5%;外贸出口总值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控制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左右;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8%。
要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全力加快工业发展,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一是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相结合,突出抓好水泥、陶瓷、建材、能源、生物医药、电子家电、纺织服装、汽车配件、金属制品、农副产品加工、制鞋皮革、再生资源等产业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二是着力发展大企业集团。坚持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植,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招商引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途径,加快培植一批大型科技型企业集团,尽快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三是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把争创名牌与培育品牌企业、培植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最终产品为切入点,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努力以名牌产品做大品牌企业,以品牌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四是推进园区载体建设。坚持抓好以高新区为龙头的产业园区建设,做好整合、扩展和提升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发展协调机制,加强统还婊与产业协调工作,增强构筑集约发展和规模竞争优势。
      (二)培育壮大第三产业,积极做好财税金融工作。一是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统筹旅游发展规划,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会展等有机结合。以办好国际漂流赛、全国龙舟赛、四驱越野车赛、国际摄影展等国际国内体育文化赛事为契机,促进市与县及周边城市的旅游联动发展。加快城市出入口及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推进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和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加快水泥、陶瓷等建筑材料和以当地工业品、农产品为主的特色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快货运站场建设,积极培育以第三方物流和专业物流园区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通讯、保险、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以城市为中心、覆盖城乡的商品市场体系,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和各种便民服务。四是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工作。依法治税,强化征管。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各级涌旆⒄沟幕极性。继续抓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增强金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三)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流通调控能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八个五”工程建设,培育一批农业知名品牌。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做好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渔业生产发展,提高林特产业发展水平。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减负工作的监管。加大对山区、老区的帮扶力度。三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抓好村庄的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序推进行政村道路硬底化。强化对水利设施的修复加固和维护管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继续抓好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试点、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农村饮水、机电排灌等工程建设。四是全面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加强乡镇财务管理和监督。深化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植村级集体经济稳固财源。建立城乡一体的要素流转机制,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坚持用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城市建设,突出抓好彰显城市特色的精品项目,提升城市功能的基础项目,完善便民惠民的服务项目。以提升城市品位、造福人民为根本,加快推动清远水利枢纽工程、飞来湖等民心工程的建设。坚持建设管理并重提升城市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继续把工业化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取向,把城市化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发挥资源和环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强势产业;加快县城、中心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突出城市中轴线、水轴线的建设;加快经济强镇建设,带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第二个“八路一桥”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清连一级公路高速化改造、京珠高速扩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ㄉ瑁推动二广高速、汕昆高速、揭茂高速等工程取得新进展,谋划储备好第三个“八路一桥”项目。抓好航道整治和改造,加快连江西牛航运枢纽建设,积极发展水上运输。继续加强清远北江流域核电站、清远(甘竹顶)抽水蓄能电站、侨远电厂扩建工程、连南煤矸石电厂及小火电“上大压小”等能源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抓好500千伏清远、贤令山输变电工程和220千伏英德东华、清城石角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信息化基础工程建设,提高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现代化的水平。
      (五)大力推进内外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大力调整优化外贸结构。坚持外贸出口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不断壮大出口份额,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升自主品牌商品、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紧缺资源的进口。二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资源消耗少的重大项目。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扩大招商引资的关键措施,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三是扩大经济技术涣饔牒献鳌<忧亢透邸澳、台地区的经贸交流,扩大与国内外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坚持以观念接轨为先导、产业接轨为核心、企业接轨为主体的思路,增强主动意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和提升与珠三角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水平,努力在务实合作上取得新的突破。四是千方百计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市规划的重点项目133项,总投资612.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5.77亿元。安排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30项。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重点项目规划和推进,坚持不懈地抓好项目建设,努力做到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切实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支撑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六)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扩大集中审批范围,力争实现市、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联网。扩大和规范政务公开,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政府与公民、企业、社会之间的沟通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二是推进国有公共服务行业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稳步推进垄断性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探索政府公共项目投资体制改革I罨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公示、招投标、后评价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全程监管。三是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千方百计筹措改制成本,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转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四是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土地、人力资源和产权等要素市场,进一步提高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七)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不断加快科技教育和人才事业发展。积极推进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动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抓好市一中实验中学、华侨中学新校、清新一中新校、高级技工学校扩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二期等工程建设。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山区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的差距。全面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二是大力推进大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广电、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三是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加强突发公共卫生预警及应急体系建设,抓紧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提高城乡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农村卫生保健。大力实施中医药发展规划,加强医疗市场监管,认真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
     (八)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帮助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继续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基本保险覆盖面,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扶贫工作,认真落实优抚政策。二是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搞好清城区龙塘、石角两个再生资源示范园区建瑁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快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执法,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强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和高耗水行业发展,大力倡导节约型发展模式。加快创建林业生态县建设步伐,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工程。三是全面深化平安清远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健全完善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抓好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各位代表,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齐心合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