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清远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2-11-23 09:43:42 来源:市府办 访问量: -
【字体:

——2012年1月7日在清远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清远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王开全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清远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着力提升发展质量,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约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人均生产总值3.3万元,比上年增长13.1%。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全年来源于清远的财政总收入221.3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21.5%。12月末,预计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08.6亿元,比年初增长11.4%;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19.5亿元,比年初增长19%。内需拉动明显增强。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7亿元,增长18%。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87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5.7%。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8%。

(二)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经济高速增长。预计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50亿元,同比增长23%。1-11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22.9%;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4亿元,增长31.8%。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预计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3亿元,增长9.2%。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初步统计全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60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49.3%。房地产业保持畅旺,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渐趋活跃。农业生产稳步提升。预计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8亿元,增长6%。农业产业化有序推进,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至114家。全年粮食产量79.4万吨,增长1.6%。生猪出栏247.5万头,增长26.2%。环保节能深入推进。开展节能专项行动和减排攻坚行动,初步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能够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三)着力加大投入力度,经济运行焕发新活力。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全年126个市重点项目实现投资20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5%,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完成情况好于去年,投产和部分投产项目32个,在建项目81个。产业项目支撑加强。英德奥克莱电源、连州福建三农碳酸钙、佛冈鑫源恒业电缆科技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清高速扩建工程、广乐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等一批交通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清远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清城(库湾)输变电工程、连州风电项目等一批能源项目顺利推进。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清远民族工业园,清远华侨工业园等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由上年的47.5%提高到49%。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市区沿江路景观工程、飞来湖周边道路建设工程、城市排污、生活垃圾处理等一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三旧”改造项目持续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深入实施“80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1.9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9405户。积极推进双到扶贫工作。全年新增落实帮扶资金6.16亿元,新增劳动技能培训59500人次,新增劳务输出10372人,预计全市7.26万贫困人口将实现基本脱贫。积极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共筹得善款4.98亿元。主体功能区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积极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学习培训,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大了实施工作力度。

(五)着力推进区域合作,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林权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三年医改任务全面完成。招商引资深入开展。全年共引进项目392个,总投资979.6亿元,增长9.2%;其中超10亿工业项目26个,超10亿第三产业项目16个。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5.5亿美元,增长20.5%。出口总额23.6亿美元,增长21.9%,出口市场结构得到优化提升。全年利用外资合同金额8.2亿美元,增长45%;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8亿美元,增长20%。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加强与广佛的沟通联系,积极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各地园区建设水平,不断增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规模和水平,主动融入广佛经济圈。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工程涌现新亮点。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建设。省“十件民生实事”顺利落实,市“十件民生实事”基本落实,社会受益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就业规模稳步扩大,新增城镇就业5.1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0.8万人次,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03.6%和12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4%,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切实推进“平安清远”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促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着力促进教育工作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规范化率达6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26%。城乡居民医保稳步推进,参保率达95%。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清城区成功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得到巩固和扩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转型发展任务仍较艰巨,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薄弱,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加快;要素制约明显增大,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剧;社会事业仍需加强,就业、就学和就医等公共服务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清远为核心,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考虑到需要和可能,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力争实现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外贸出口总额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力争使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技术产品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11年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增长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均达到省确定的目标要求。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4%以内。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今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推动清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力度,把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配件、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努力打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推进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全力促进优势资本、战略资源向有色金属加工、建材陶瓷、水电、矿冶、化工等优势产业集中,培育和巩固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支柱产业,增强工业综合竞争力。三是保持工业投资稳定增长。全力推进广东精美特种型材、先导稀有材料、蒙牛乳业二期、连州鑫鑫碳酸钙、广东松峰机械、佛冈鑫源恒生电缆、清远南玻节能新材料、加多宝饮料二期、江铜长盈铜业二期、建滔(清远)循环经济工业园二期、正龙金属、金桃园铝业等项目建设。四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园优化升级步伐,推动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莲湖工业园、英华工业园等各类特色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努力构建层次分明、衔接互补、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园区体系,不断增强园区的集聚承载功能。

2、发展繁荣现代服务业。一是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业态。适应产业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商务、现代物流、休闲娱乐、家政服务、体育健身、婚庆礼仪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会展服务以及咨询、中介、代理等新型业态。二是全力推进商贸物流项目建设。着眼于建设粤中商贸物流中心,大力推进南部以空港物流和商贸物流为重点、中部以产业物流为重点、北部以生态物流和大型跨界贸易物流为重点的物流业规划建设,扎实推进中汽南方国际汽车城、清远华南装饰城等一批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着力推进清新温矿泉旅游度假区扩建、清远御水莲峰国际温泉度假区、英德仙湖温泉度假区、英德宝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飞来峡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举办具有本地特色的各类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大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四是稳健发展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和调控,加快建立“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住房供应体系。

(二)努力扩大内需,保持投资消费稳定增长

1、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一是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主动协调落实规划、环评、用地、节能、市场准入等项目建设前置条件,尽快完善项目报批手续,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见效。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工作,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结合本地优势条件,及早谋划和储备一批民生、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产业升级项目,确保重大项目有序接替。二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紧密跟踪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组织好项目申报对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拓展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督查,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形成工程实物量。严格把握项目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管好用好资金。

2、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力争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努力扩大就业,着力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落实收入分配改革政策措施,提高劳动者报酬,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把扩大消费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教育体制、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加即期消费。二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全面落实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推动住房和汽车消费,积极培育节假日消费、旅游消费和会展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促进城乡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三是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对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和成品油市场的监管,搞好市场供应,确保城乡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价格基本稳定。

(三)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推进交通建设。着力推进二广高速、广乐高速、广清高速扩建、佛清从高速和清三一级公路大修、清佛公路维修、英德北江三桥、高新区迎龙大道等重点交通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推进广清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尽快开工。积极做好北江乌石至三水河口段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清远市汽车客运南站(总站)的前期工作。二是大力实施能源保障工程。着力推动清远抽水蓄能电站,清远水利枢纽工程,阳山连江梯级电站扩建工程,连州龙船航电枢纽工程,连州、阳山、英德风力发电,及一批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扎实做好神华国华煤电项目、侨远电厂项目、英德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前期工作。

2、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是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凤翔南路、富强路、清远城西大道、飞来湖防灾减灾综合工程、北江东路、北江一路、站前东路、沿江东路、飞来湖周边道路、东城污水处理厂、大燕河整治、百村(城中村)改造工程等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金谷大桥、笔架河综合整治、青榄海综合整治等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二是积极发展特色城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支持县城建设,努力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特色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的旅游城镇、特色经济城镇和绿色城镇,增强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积极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配套改革,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向产业聚集区集中,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三是加强城市管理。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治城方针,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执法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切实增加“三农”投入,保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实施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各类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级卫生室、农村合格学校、村级图书室、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项目,着力推进连山德建水库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清远市粮食储备库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着力加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城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优化和提升发展环境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理顺清远经济开发区、华侨工业园和民族工业园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园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调整新农合报销政策和基本保障制度。着力加强基层医疗网点建设,探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探索市域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市级财政统筹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充分调动县(市、区)的积极性。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和财政性资金安全管理。强化金融体系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探索建立以公租房为主体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和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五是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2、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围绕建设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改造提升我市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充分利用各种重大招商平台,降低商务成本,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新优势。二是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商品展销会、交易会。实施出口品牌战略,认真落实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培育一批重点出口企业、出口商品和出口基地。三是积极开展区域合作。主动加强与珠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协调合作,主动融入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与协作。加强与央企对接和部委共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吸引各类经济要素和资源聚集清远。加快北江水运口岸扩大开放。完善大通关系统,增强快速通关能力。

(五)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一是更新执政理念。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上,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引导和推动全社会走上生态文明的绿色健康发展之路。二是优化决策机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条件和承载力,切实把环保目标和方针贯穿于决策的各环节,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三是调整政策措施。充分考虑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优先出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政策措施,强化对限制开发区环境准入相关政策的建立和完善。四是完善绩效考核。建立适应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党政领导干部绿色政绩考核制度,根据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建设目标,将生态环境建设要求纳入考核指标。五是加大政府绿色投入。新增公共财政支出向限制开发区环保资金倾斜。同时,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设立专门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限制开发区的生态修复和维护。

2、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一是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科学合理分解确定节能减排工作,全面落实省下达给我市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将各县(市、区)、重点领域节能主管部门、重点企业统一纳入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并落实奖惩措施。二是加强产业准入管理。严把土地、节能、环保关,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从源头上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三是强化节能措施。大力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完善节能服务体系。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推动各工业园区开展生态园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低碳发展试点,努力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六)切实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1、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认真落实省、市为民办实事十项民生工程,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促进就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第一位,突出抓好离校未就业、家庭经济困难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抓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妥善解决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网络,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使用率。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重点优抚对象等各类特殊群体生活补助标准。

2、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重,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省职业教育基地建设。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加重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清远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清远市职业技术实训中心等项目建设。改善乡镇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条件,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医疗质量;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抓好重大传染疾病防控,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和维修改造,广泛开展群众性和公益性的文化惠民活动,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加强群众体育健身场所建设。

3、抓好“双到”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事关全市跨越发展大局。各地、各单位一定要坚定信心,落实帮扶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打好这场硬仗。要围绕目标任务和存在的问题,抓重点、抓关键,抓紧落实整改措施。特别是要突出抓好产业带动、移民搬迁、危房改造、技能培训、落实“两保”、资金监管和基层党建等工作,确保“双到”工作全面均衡推进,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推动清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