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清远市卫生健康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2-05-24 15:09:42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字体:

       2021年,市卫生健康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市委“十大行动方案”等重点工作任务,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高质量推动健康清远建设。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

       1.市卫生健康局。清远市卫生健康局是正处级市政府工作部门,加挂清远市中医药局牌子。内设13个科室,行政编制41名、行政执法专项编制20名。设局长1名,副局长4名,市民营医院和卫生社团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正科级领导职数14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科级领导职数14名。现有在编人员68人,政府购买服务9人(2人属于精防、5人属于巩卫、4人属于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

       2.局直属单位。局直属单位10个(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市中心血站、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市医疗事故鉴定中心、市健康教育中心);其中医疗机构5个(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现有在编人员1183人,实有人员6118人。

       (二)医疗机构相关数据。

        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71个,其中医院64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7间,卫生院112间,村卫生室1535间,门诊部63间,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41间,妇幼保健机构8间,专业疾病防治机构7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间,卫生监督机构6间,急救中心3间,采供血机构3间,其他机构3间。医疗机构床位数19286张,每千常住人口4.86张(全省4.48张)。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29747人,其中卫生人员24193人,研究生学历以上676人(其中博士94人)、大学本科学历6662人、大专及以下学历16855人,分别占比2.79%、27.54%、69.67%;具有正高职称325人,副高职称1264人,中级职称4889人,分别占比1.34%、5.22%、20.21%。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931人,含执业(助理)医师9058人,注册护士11681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含助理)医师2.28人,注册护士2.94人(全省2.44人,2.97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3.35人(全省3.13人)。从全省排位看,我市人均卫生资源排中间位置,其中:职业医师数排第11位,注册护士数排第7位,全科医生数排第10位,公共卫生人员数排第12位,床位数排第9位。

       目前,清远市域内住院率达93.0%(在全省排名第12位);6个县(市)平均县域住院率达到90.1%,其中连州市达94.4%(在全省57个县域中排名第2位)、英德市达91.9%(在全省57个县域中排名第6位),连山县、佛冈县、连南县、阳山县等县域住院率全部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21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依法有序、科学有效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实现社区零扩散、患者零死亡、确诊病例全省率先清零的重大目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3例(含境外输入11例),无死亡病例;无症状感染者53例(境外输入51例)。目前,全市疫情总体稳定。

      1.做好疫情形势研判和重点地区疫情防输入工作。加强研判分析,制定重点人员落地防控措施意见。加强省内外发生本地疫情应急排查工作,截至2022年2月5日24时,我市累计追踪到密接者2848人,尚在医学观察24人;次密接者4570人,尚在医学观察319人。加强返清来清人员管理,自2021年8月20日起,我市累计接转集中隔离14天后的返清+7入境人员(省内外+港台)累计1547人(在管87人),其中集中隔离466人(在管14人),居家隔离1081人(在管73人)。

       2.加强集中隔离场所管理工作。我市8个县(市、区)共常态化储备集中隔离场所39家(隔离房间3884个),其中:留用隔离酒店13家(隔离房间906个);备用酒店26家(隔离房间2978个)。目前有8间集中隔离场所处于在用状态。并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集中隔离场所远程监管系统、启动12320排查专号试点,有关做法受到省的肯定。

       3.加强重大活动、重点行业、重点机构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省、市有关防控工作指引和要求,持续加强养老机构、救助管理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文化娱乐场所、商场超市、食品经营单位、宗教活动场所、市属国有企业等场所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未出现疫情相关舆情和应急事件。

       4.强化院感防控和哨点监测工作。根据院感预防和控制要求,切实落实风险等级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建立哨点监测工作管理机制和哨点监测数据、工作信息报送机制,规范发热门诊(诊室)诊疗规范,建立全市药店“哨点”作用通报制度。

       5.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因群施策”开展大规模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根据省最新要求,严密部署3-11岁人群疫苗接种以及加强针接种工作。全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全市累计接种780.32万剂次,加强针接种率为73.48%(全省排名第7)。

       6.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加强值班值守。一是加强应急演练,举办清远市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培训班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演练。二是加强应急值守。认真做好工作日夜间与周末、节假日应急值守,时刻保持应急状态,做好疫情处置相关准备工作。围绕疫情处置黄金24小时的时间节点,现场流调处置做到“2+4+24”,即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的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感染者居住场所、工作场所、行动轨迹、家庭成员关系等具体情况调查,为后续的风险人员排查、区域管控等措施落实赢得时间,争取防控主动。

     (二)深化医改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以清新区人民医院为试点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指标和方式方法。二是积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2020年,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现8个县(市、区)全覆盖。2021年,清远市、清远连州市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做法得到了省通报表扬。三是高质量推动广清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广州市、区两级政府向清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4亿元,支持改扩建医疗机构及专科建设131个,广州地区64家省、市和区级医疗机构与清远62家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形成覆盖清远市、县、镇三级的医疗卫生帮扶网络,“广药模式”“阳山模式”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评价。推动广州地区高水平医疗机构在清远建立的医联体7个、专科联盟36个、远程会诊平台10个。四是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目前,4家30万人口以上县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100%县级综合医院设有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85.9%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英德市、连州市、阳山县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三)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一是推动市直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市人民医院入选省第三批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被省卫生健康委纳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医院。市中医院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家通过国家评审三甲中医医院并进入全国中医院百强;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三甲妇幼保健院评审,在全省同类同级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粤东西北首位;精神卫生工作成效显著,被省卫生健康委表彰为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治疗先进市;英德市、阳山县建成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实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全市共有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项目19个(其中,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1个,县级综合医院建设项目7个,县级中医院建设项目4个,县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项目7个),全部项目已动工建设,其中英德市东华镇中心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清新区人民医院、佛冈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连州市中医院等3个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清新区妇幼保健院已于9月份开始试业。全市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建设,全面完成村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为全市261个省定贫困村卫生站配备8类健康监测仪器设备包。三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落实“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覆盖市、县(市、区)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实现全省互联互通。市人民医院建立“清远市远程心电和影像诊断系统”,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连山县、连南县、阳山县的人民医院纳入省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并顺利推进。

      (四)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一是免疫规划、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二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贫困人口签约达124820人,签约率达到100%;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服务率达100%。三是强化健康风险因素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英德市、连州市等6个县域医疗急救指挥体系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四是加强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五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目前全市省级无烟单位有153个,市级无烟单位882个。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工作,目前全市有国家卫生城市1个,国家级卫生县城1个,省卫生城市2个,省卫生县城(区)3个,省卫生镇8个,省卫生村2807条;市卫生镇74个,市卫生村达11627条。

      (五)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通过向省申报订单定向与定点院校新生签订培养合同、参与粤东西北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招聘等渠道,引进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二是实施粤东西北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专项公开招聘、基层学科带头人培养使用计划、基层卫生紧缺适用人才培训培养等工作。每年招收100名大专以上临床专业毕业生,进行2年的全科(助理)医生规范化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列编安排到各乡镇卫生院工作。三是加强基层医技人员培训,选派公立三甲医院中级职称及以上卫技人员到基层进行技术指导、教学培训;对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人员进行临床医学本科学历教育、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以远程视频教学和集中面授的方式对全市乡村医生进行系统培训对全市乡村医生进行系统培训。四是实施专科特设岗位计划,在全市7个县(市、区)人民医院设置26个专科特设岗位;在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2个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全市共设立212个,每个岗位每年补助6万元。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村卫生站医生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村每年2万元。五是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落实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其中英德市基层综合医改模式得到国家认可并推广,实行人员县招县管镇用等政策,缓解边远山区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六)全面推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一是加强政策宣传,优化服务管理,实施生育登记服务制度,扎实做好奖励保障等政策的衔接,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力度,持续开展“生育关怀-关爱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慈善活动,每年对我市计生特殊家庭(含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经济特困家庭)进行慰问。二是开展我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备案登记制度,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目前全市托育机构总数34家,申请备案28家,通过备案的6家;全市的托位数约3570个,全部属于社会办托育机构。三是开展我市“智慧助老”宣传活动,在医疗机构增设老年患者“无健康码”绿色通道,设立“老人爱心岗”,同时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就医服务。四是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7间,床位数835张、家庭病床数45张。落实老年优待卡换发工作,全市累计办理老年人优待卡303572张,老年人出行年均刷卡乘车优惠次数累计达615万次。开展“银龄安康行动”和计生系列保险工作,为全市69万老年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提前完成政府统保全覆盖工作。

      (七)持续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受理事项按期办结率达100%。通过国家卫生健康监督信息平台接收的任务清单开展监督监测工作,市级共接收工作任务数115个,其中公共场所90个,医疗卫生监督25个。目前“双随机”任务全部完成并录入填报上传至国家卫生健康监督信息平台。抓好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严厉打击职业卫生违法行为,建立职业卫生监督档案共1006家企业,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职业卫生违法行为共行政处罚87宗(其中警告53宗、处罚34宗),处罚金额136.6万元。积极推进分类分级监管试点工作,目前我市职业卫生企业甲类有366家,乙类有184家,丙类414家,未分类70家。落实《广东省警医联动工作机制》要求依法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目前全市公立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全部开展了“平安医院”创建工作。

      (八)统筹落实其他重点工作。落实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守正创新”的总体要求,及时调整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突出党组书记“三带头”“三重要”和党组成员“一岗双责”落实等,层层传导压力,带领全市卫生健康人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守牢主阵地、汇聚正能量,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落实扫黄打非工作任务,大力宣传弘扬革命先烈先进事迹和伟大抗疫精神,激励党员干部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投入到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工作中。落实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口协商制度,做好参政议政专题调研成果转化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局领导成员多次带队到各医疗卫生单位检查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对市委安全生产风险防范专项巡察发现的风险隐患问题严格落实整改措施。积极开展信访维稳工作,认真抓好禁毒工作,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机制有待完善。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紧密程度不够,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2020年实现全覆盖,一年多来,卫生行政部门与医保部门多次沟通,并连同运行成效较好的县域医共体多次申请医保支付综合改革试点,当前仅有连州市获批作为省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地难问题,制约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的步伐。

     (二)人才总量不足,管理机制有待健全。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紧缺。我市靠近珠三角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医疗卫生人才引不进或引得进但留不住的问题在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较为突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稳定性不够,人员结构、技术力量呈现断层。二是人才发展渠道不畅。目前8个县(市、区)以县(市、区)人民医院为龙头,成立了涵盖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计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医联体,但我市基层卫生院属于公益一类管理事业单位,县级医院属于公益二类管理事业单位,在经费划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不同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员调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渠道不顺。

      (三)信息化建设薄弱,缺乏共享整合。我市虽然建成了

“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清远市远程心电和影像诊断系统”等,但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平台之间互联互通级别低,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经验共享、业务协同作业等比重不大,全市没有建立统一的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医疗卫生健康数据精准度、及时性难以得到保证。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方面信息化共享水平不足,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人民获得感、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等需要。信息系统存在资源分散,信息资源流程不畅通,标准不规范等问题。

      (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有待健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不足。包括应急救治能力不强,缺少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医院、卫生防疫基地,卫生应急物资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配备及管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重大健康风险挑战的能力仍不够强,医防融合协同发展还需要探索新路径新机制。

      (五)部分医疗建设项目推进存在要素制约进度情况。一是清远市第五人民医院(清远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一期工程建设项目选址尚未最后确定,影响前期准备工作,需尽快确定项目选址后由市自然资源局、市土储局等部门尽快完成土地调规和用地手续,完成土地征迁等工作。二是清远市中医院分院区及中医药产学研基地建设项目涉及高压线迁改问题,尚未明确具体迁改实施事宜,制约了项目的推进进度。

        四、2022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配合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健康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促进医防协同,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将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政府补助经费,打包给县域医共体总医院,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促进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二)持续改善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区改扩建工程项目,增加精神卫生的床位供给;加快市妇幼儿童保健中心大楼建设进度,提升妇幼儿童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市级职业病防治院,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提升老龄健康服务水平。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卫生治理能力。落实“数字政府”改革部署,深入实施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推进业务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优化信息便民惠民服务,提高业务工作和监管手段信息化水平。由市政府牵头建立统一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和医保基金检测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改革阻力和增加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建议对数据标准、内容和互通机制进行顶层设计,打破信息孤岛,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平台内部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公卫人才队伍,通过完善学费代偿政策等措施加快推进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强化乡村医生队伍管理,织密织牢基层卫生网底防线。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促进卫生人才成长发展和合理流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为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五)加强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建设。积极筹建市、县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传染病医院),加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改造基层卫生院感染性疾病门诊,建立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加快实现医疗卫生应急物资“用而有备、备而流转”目标。

       (六)持续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制度改革;加强对医疗费用以及大处方、大检查、欺诈骗保、药品回扣等行为的监管;加强出生人口统计动态监测和全员人口数据质量评估;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清远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2月7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